我最近發表了一本新書:《Get Lucky!助你好運》。很榮幸能與《30》合作,讓「幸運」成為上個月的封面故事。我誠心希望大家在2015年都能讓自己更幸運。
出版後,我陸續收到不少讀者的FB留言,在這裡回覆最常見的幾個問題,也進一步解釋我的幸運理念:
Q:Get Lucky 幸運心法跟《祕密》很像?
《祕密》是一本很正面的書,淺而易懂,也給了許多人希望,但「淺而易懂」也是它的問題。
《祕密》的中心思想是:「全心全意去想你要的東西,只要你想得夠深夠久,願望就會實現」。這個心法源自於19世紀美國「新思維」靈修學派的「吸引力法則」。其實,民間早就有「心誠則靈」這種成語了,不算是祕密,而是一種生活態度。
《祕密》作者直言:「如果你要賺錢,只要想像自己已經是富翁,也把生活過得彷彿自己已經是富翁,就會成為富翁。」坦白說,如果真那麼容易,股市和賭場全要收攤了,運動會和國家大事也能靠群眾念力來決定勝負了。這讓我想起去年世界杯足球賽。巴西有主辦國優勢和現場群眾支持,而巴西人對足球有宗教般的狂熱,但終究還是無法抵抗德國隊強硬實力。換句話說,有信仰很好,但現實往往不是光靠心想就能事成。
對於「吸引力法則」,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解釋:當你很努力在想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比較容易在環境裡注意到相關細節。舉例來說,當我老婆懷孕時,我突然發現路上有許多孕婦,但這並不表示我的念力把孕婦都「吸引」到身邊。較合理的解釋是:城市裡本來就有不少孕婦,而因為自己的老婆懷孕,我才特別注意到其他孕婦的存在。如果你很想賺錢,或許真的會留意到錢的存在,也許會更注意賺錢的機會,但注意之後,還是需要行動才能實現夢想。
所以,我覺得你可以用《祕密》所推崇的正面態度為自己訂下願望,但接著則要用理智思考來做計畫。以我在《Get Lucky!助你好運》書中建議,你可以用「減法」讓自己的生活簡化,並挪出至少10%時間,每天對你的夢想做一點進展。同時,你應該廣泛涉獵並深入觀察,在環境和每天所見所聞中尋找對你有幫助的機會。如果你發現有太多雜事,可以用「艾森豪方塊」來歸類待辦事項。重點是,不要把自己侷限在封閉環境,讓瑣事占滿你的腦袋,而應該計畫長期目標,並每天朝這個目標邁進,同時給自己留一點空間接收靈感。這種幸運習慣不只是信仰,而是務實的建議。
Q:因為曾經受過挫折,我很難相信自己會更幸運,怎麼辦?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過去的挫折的確會留下陰影,而每個人走出陰影的速度不同。硬是叫人往好處想,或「不要想太多」是沒有什麼建設性的。
很多人連識字的能力都沒有,連思想都不自由,而你現在有閒情讀這篇文章,已經比世界上許多人要幸運了!無論我們生命中發生過多少歹事,還是有許多好事值得慶幸。撰寫感恩日記(書中的「習慣三」)是個很有效的技巧:每天睡覺前,拿本筆記本,寫下3件當天值得感恩的事;不需要回顧過去的遭遇,只要想想當天發生過什麼值得感謝的好事就可以了。根據實驗,持續這個習慣一個星期後,大部分人的心情都會改善,而習慣維持愈久,效果就愈明顯。這麼簡單有效的技巧,很值得試試看。
其實,挫敗經驗也是很有價值的,尤其如果你能找出失敗的關鍵點。說不定你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經驗,就能讓對方避免犯同樣錯誤。這麼來說,你的壞運就變成別人的好運,而聽了你一席話,對方收益良多,改天機會來了,說不定也會給你回報。
在書裡,我提到一位大學同學。他曾經創辦網路公司,2年不到就燒光6千萬美元的投資,挫敗的經驗還被拍成紀錄片,成為網路世界的笑柄。許多人可能因此一蹶不振,但他運用那次挫敗的經驗,開始為別的網路公司擔任顧問,成功扶持了3家公司上市。如今他名利雙收,當年挫敗的經驗,反而成為了他的幸運種子。
所以如果你還受困於過去陰影,先改善自己的心情,然後當你覺得夠強壯了,再用理智來面對過去的失敗,把你的經驗轉為學習,讓你的學習創造價值吧!
Q:我很想幫助比較不幸運的人,卻又擔心被他們的負面能量拖下水,怎麼辦?
謝謝你,因為你有一個Giver的寬宏心胸,是社會中少有的亮點!
我相信,如果能確保對自己無損失,多半人是願意幫助別人的,但前提是要控管風險。很少人願意去伊波拉疫區當醫療志工,因為實在風險太大,只能說他們有偉大的使命感和英雄氣魄。我們不需要效法英雄精神,但還是可以活用自己的資源來幫助身邊的人。
什麼樣的資源呢?舉例來說,「知識」、「創意」、「好感」都是能造成行動和改變的無形資源,而這些都是我們能大方分享的東西。分享經驗和知識,出一些好點子或建言,或幫對方加油打氣,並不會造成你的損失,卻很有可能幫助到對方。
同時,我們也要控管風險,保護自己有限的資源:「時間」、「體力」、「信用」。這些資源雖然看似無形也可再生,但絕對不能隨便揮霍,因為當你把時間和體力給一個人,就會少一些時間和體力給其他人或自己。拿個人信用來為別人背書,若對方的信用無法兌現,自己也會受到傷害。搞到最後,如果你自己沒了時間和體力,也會難免被負面能量影響。
這讓我想起每次坐飛機都會聽到的安全廣播:當艙內氣壓失常,家長們要先戴好自己的氧氣面罩,再為小孩戴上。因為如果忙著幫孩子戴面罩,而自己卻昏了過去,孩子也很難救你。所以,即便你萬萬不捨,還是要先照顧好自己,才有辦法照顧好別人。
我的建議是:對於你想要幫助的人,可以多思考他們需要什麼樣的資源,有些可以大方地給,有些要公平地給,有些則要先保留,不是因為自私,而是為了能讓自己走更遠,未來才能幫助更多人。這些資源的分配比例,只有你自己才能拿捏,但我希望以上的資源定義,能給你一些評估原則。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我們能比歐美人士多一個過年的機會,是多麼幸運的事啊!把握機會沉澱休息,給自己養身充電,準備帶著好運再次出發。願各位新的一年,好運連連!
圖片來源│kaboom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