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加坡的李光耀
二十一世紀前夕,在國際舞台上,亞洲出現了一位被西方媒體形容為滔滔雄辯的新加坡領袖李光耀。
當西方的民主方式與價值觀念,以雷霆萬鈞之勢,在主宰第三世界一切的是非對錯時,只有李光耀敢向西方說「不」。他以卓越的政績及高度的民意支持來證明:新加坡政府是為新加坡人民的福祉奉獻,它不是要在東方複製另一個西方社會。他率直地認為:西方社會的缺陷--如道德的墮落、政府的低效率、高支出,不應當在東方世界出現。
即使不喜歡以及不習慣李光耀的挑戰式辯才、以及強烈的自信,西方世界仍不得不稱讚其廉能、效率、秩序、與整潔。它已經連續三年,獲得全球競爭力第二的榮耀。
李光耀資政形式上已退居幕後,但其執政理念,都一直支配著今天的新加坡。三十餘年來他所花的心血,已經開出了「高競爭力」的果實。
元老政治家對國家最後的貢獻,是在夕陽西斜的餘暉中,仍能為下一代提供旭日東昇的遠景。
新加坡人民已經看到這一幅二十一世紀美麗遠景。事實上,他們全國上下已經起跑。
(二)李光耀的理想國
這篇短文,希望能從李光耀的施政經驗中,尋找競爭力提升的線索。二月下旬去新加坡、研究其競爭力高居全球第二的原因。從遠見雜誌專訪李資政的談話中,可以清晰地了解;新加坡在一九六0年代後期開始採用的二個策略;(1)以開放的胸懷,推動國際化,吸收全世界的企業來投資,全世界的人才來參與;(2)以最大的決心改善國內條件,使位在第三世界的新加坡,擁有第一世界的工作環境。(見上期「遠見」,八十八-九十五頁)
在參觀訪問中,新加坡的公務人員訓練學院提供了一張簡表,列舉了李資政七項治國原則:
(1)廉潔的政府,有效的民事服務。
(2)必須維持國家團結和社會凝聚力。
(3)推行全民的家庭計畫。
(4)經濟政策必須奉行實用主義。
(5)讓外國人和本地企業家繼續營業。
(6)推行全民教育。
(7)不要迎合政治潮流。
以英語為主的新加坡,七項原則中所用的華文是很平實的。三十年來就是靠推動這些平實的原則,創造出了「小而強、廉而能」的新加坡。
儘管新加坡人充滿了自信,但似乎從未聽到過他們用「新加坡奇蹟」來形容自己的成就;另一方面,從政府首長到企業領袖、大學教授,言談中充分流露出高度警覺--時時刻刻恐懼在國際競爭中落後。從這一角度來看,「競爭力」的提升,實在是「恐懼競爭力衰敗」下的產物。
(三)對台灣的重要參考
把上述七項原則,對照我們的國情,可以歸納成八項,做為提升我們競爭力的重要參考。
(1)政府要廉能:唯有廉能的政府,才不怕「圖利他人」,也不怕得罪利益團體。
(2)行政效率要高:唯有高效率,才能滿足選民需求,才能吸引跨國企業來投資。
(3)社會要團結:唯有團結,才能減少分歧所產生的阻力,才能為國家長期發展共同努力。
(4)全民要有共識:唯有共識,企業才敢長期投資,人民才能安居立業。
(5)經濟政策要務實:唯有務實,才能避免政治因素干預經濟活動,才能讓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 (6)投資環境要好:唯有充滿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不僅指硬體如基本建設,也包括軟體如生活品質),才能使外國企業進來多,本國企業外流少。香港回歸大陸前,沒有一家移出香港的跨國企業到台灣,足可為我們警惕。
(7)全民教育要提升:唯有透過教育普及與品質提升,才能在二十一世紀中維持競爭優勢。
(8)世界潮流要選擇性接受:李光耀的一項領導特質就是他的勇氣與智慧,不隨意地隨著西方的價值觀起舞。他會根據新加坡的處境,做出政策上的優先次序。
戰後長期受到西方選民歡迎的政策:如巨額政府支出與慷慨的社會福利,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後遺症。在台灣,不少人十仍然熱中於這些思潮,我們必須要嚴加選擇;另外一些重視環境保護、教育革新、生活品質、資訊傳播等的世界潮流,我們則應當重視推廣。
細看這七項原則與八項歸納,事實上,也都在連院長所主導的「提升競爭力」策略之內。我們的問題一向不是政府首長的「無知」,也不是民間部門的「無能」而是各種因素所造成的「無心」--官員無心堅持原則、民代無心問政、企業家無心投資。
(四)哪些不要學台灣?
就像過去的韓國一樣,新加坡的政府官員以前也常常來台灣「取經」。可是殘酷的現實顯示:如果他們今天再來台灣,能從我們這裡學到什麼?
也許台灣的二項「負面示範」,也可能產生「正面效果」,那就是有二點不要學台灣:
第一、在推動民主過程中,政黨與政治人物為了要贏取選票,就犧牲了很多原則,誘發了黑權橫行、金權掛帥、官商結合、以及嚴重的財政赤字。西方人士在評斷一個國家進步時,常以人民是否有權投票做為唯一的檢驗標準。我們要提醒他們;不打折扣的法治與一視同仁的公平甚至比投票更重要。
第二、在台灣快速累積財富的過程中,基本建設沒有及時興建、生活品質沒有及時提升、人民的消費行為與投資觀念沒有及時改善、非經濟困素(如法令、環保、工會)沒有及時妥善配合,造成了「個人小康、社會大貧」的畸形發展。
儘管台灣有這些不平衡的現象,但台灣是一個充滿生命力與想像力的社會。一寸的好政府,就可以帶動民間一尺的進步。
歸結起來,新加坡這面鏡子反映出來的是:台灣要提升競爭力,特別要加快擁有:廉能有效的政府、努力創新的企業、以及終身學習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