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其實,你不誠實

吳柏學
user

吳柏學

2016-08-01

瀏覽數 272,550+

其實,你不誠實
 

今早起得晚,你開車到公司樓下時,距離打卡時間只剩下5分鐘。

放眼望去,除了一格殘障車位,所有停車格都已經被停滿。你可以選擇開到離公司更貴更遠的停車場、花20分鐘在附近亂繞,等其他車子離開;或者直接駛入殘障車格,完美在時間內上樓打卡。你會怎麼做?

下一題。回想一下:學生時期小考完,當老師說「紅筆拿出來自己改」的時候,你是否曾經放水偷改過自己的答案?

時間拉近一點:上一次報稅,你填的收入是不是都據實以報?你從來不曾替自己的私人餐費或交通報了公帳?或是把範圍再放鬆一些,今早女友問你她是不是胖了,你該不會真的回答「對你最近實在肥得有點超過」吧?

即便以上問題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上帝保佑你的戀情),承認吧,這些小奸小惡一點也不罕見──謊言的確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理性犯罪的簡單模型

諾貝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貝克認為,人類之所以犯罪,是在各種情境、利弊得失的理性分析下產生的結果。根據他著名的「理性犯罪的簡單模型」,在殘障車位旁,你的腦海中應該會出現3個選項:

1.準時抵達辦公室的誘惑

2.被抓到違規停車的機率

3.被開罰單、車子被拖吊的後果

換句話說,貝克假設,理性的人會比較犯罪(欺騙、不誠實)之後獲得的利益,以及我們可能付出的代價,來決定是否犯罪。聽起來很合理,不過,有更多例子告訴我們,在說謊、欺騙的誘惑之前,有的人毫不猶豫就選擇了不誠實,有的人卻從未表現出一絲動搖: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說謊,但我是個好人?

杜克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丹艾瑞利(Dan Ariely)在他的《誰說人是誠實的!》一書中,探討了人類說謊、欺騙、作弊等行為。他的主要論點是:一方面,我們都希望自己是善良正直的好人,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貪圖投機取巧獲得的好處。

當兩者衝突,怎麼辦呢?按照艾瑞利的說法,我們的「認知彈性」會在此時發揮作用。

簡單來說,人們會想辦法合理化自己不誠實的行為,在一定界限內(心裡的「那把尺」)、面對利益衝突、或是特別疲憊等情況下,人們傾向較能心安理得說謊;反之,我們會便會選擇繼續當個正直誠實的天使。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再丟一次銅板吧:自我欺騙

更有趣的是,我們不只會欺騙別人,還會欺騙自己。

如果你曾經丟銅板決定事情,應該對以下情況不陌生:硬幣落下,眼前兩個令人難以決定的選項,終於有了答案,你卻告訴自己:再丟一次吧!

出現這種狀況,其實你應該已經很清楚,心底真正渴望的答案是哪一個,我們卻忍不住一丟再丟,直到「銅板也幫你說話」……

自我欺騙的例子還有很多。艾瑞利在書中也舉了一個親身的例子:他曾為了快速通關而假裝不便於行而需倚靠輪椅的人。過程中,他意外發現各種不利於殘障人士通行的障礙,即便心知肚明自己能獨立行走,當時他卻非常融入自己一開始「扮演」的角色,理直氣壯且憤怒地向航空公司反映問題。此外,透過實驗也發現,因為作弊獲得好成績的人,傾向說服自己得到的好成績,其實反映了他們自己的真正實力,而高估自己下一次的測驗成績。

好,接下來你當然會想:知道了這些,然後呢?

Memento mor! 別忘了,你終將會死!

無論是自欺或是欺人,影響我們不誠實的因素很多、而且複雜,有些因素容易推估(好比人在疲憊時,自制力與道德約束能力都會相對下降),有些則沒有我們想像中來得有影響力(舉例而言,獲利金額的增加,實際上並不會吸引更多人犯罪)。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減少自己不誠實的行為呢?

研究已經發現,提高被抓的機率、加強取締,根據實際測驗,並不會提高人們作弊或犯罪的機率,在一開始就避開誘惑,也遠比抗拒誘惑容易得多。另一方面,減少利益衝突、以及團體舞弊的因素,也是有效減少說謊欺騙行為的方法。(見下圖)

lie不誠實行為背後的影響因素(圖片來源|《誰說人是誠實的!》)

艾瑞利在自己的著作最後說了一個故事。羅馬時期,將軍在打仗獲勝後,會到市中央遊行慶祝,接受眾人喝采。但為了防止他過於自滿,將會有一個奴隸整日跟在將軍身旁,不斷在耳畔重複:「mememto mor!」

這句話的意思是:別忘了,你終將一死。

世界之大,人性種種說穿了其實並不美麗,我們都需要一點點溫柔善意與提醒,在辛苦面對人生與內心裡的小惡魔之餘,仍然能夠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可愛與光彩。

無論將軍或奴隸,只要是人,就有犯錯可能。在生命面前,謙卑承認自己的弱點,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艾瑞利認為,重要的不是人們不誠實,而是人們「為什麼不誠實」,能夠理解人性背後的複雜,才有進步的可能。

參考資料來源:《誰說人是誠實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