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灣來講,針灸只能由中醫師來做,但是由於針灸已經提升到國際地位,很多西醫去學針灸,通過國家考試就正式認可為針灸醫師。榮總或中國醫藥學院有針灸研習,這是衛生署許可的。為了提升針灸的醫療水準,規定研習者一定要是醫師或是牙醫師。如果是醫師經過研習,對針灸很有研究,可以在診所做。像是婦產科或是耳鼻喉科,一些難治療的疾病或一些棘手的問題若配合針灸,效果會改善。另外,藥物沒有辦法改進的,用針灸來幫助病人做醫療上的提升,我們也樂見這種情形。不管用什麼方法,能夠幫助病人,讓病人得到最好的治療,就是民眾的福氣。
現在西方人瘋狂研究針灸,就是因為針灸很多功效末被現代醫學發覺。針灸的潛能無可限量,一定要很多對針灸有興趣的醫師,將臨床上的報告發表出來,也許在每個層面上,都能得到最好的效果。我們現在需要將前輩的經驗以及留下來的方法在臨床上重新做一吹,效果若好,可以保留。
針灸比較危險的是暈針,有一些人比較緊張就暈倒。暈倒要馬上救治,最重要是要找比較有經驗的醫生,曉得處理這種情況。至於它造成的微血管破裂,打針也會,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傷害,而且現在的無菌針,不會感染。
針灸美容、減肥的效果是要看個案。今天我針你一個地方,促進血液循環,那一定會減肥,因為局部循環好、代謝好,脂肪不會囤積在那裡。局部減肥可以改善,但是當然要經常針,有人十次,有人需要三個月、六個月。美容也是一樣,因為針灸針下去以後,局部血液循環、代謝,經絡、氣血循環會好,改善組織營養的供應與細胞的再生。
針灸有一定的療效才會吸引一些人。百分之七十的針灸患者都是疼痛病人,針下去情況會改善,像是中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腰痠背痛、耳鳴及失眠等。但需要一段時間,然後再評估。但是評估是粗略性的,像是痊癒、顯效、有效、無效。當然,有些慢性或棘手的病人,針到三至五年的都有。還是要配合一些內科的藥, 目前為止,針灸可改善一些慢性病人的循環,比較不會麻或痛,像是糖尿病或心臟病所引起的酸痛、手腳麻痺或心悸等,可以讓症狀稍微改善,但是若教人只做針灸完全不用西藥,目前是不可能的,目前的研究也沒有做到這種程度。另外,需要藥物去控制病人,像是休克、血壓高等引起的危險性。可能的狀況是在症狀改善的情況下,經由醫生的診斷、檢查,將用藥減量。
針灸有麻醉的功能,但在台灣沒有這種條件,比方說中西醫合作、嚴謹的計畫與設計等,以及病人的同意才能做。另外,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因為有人有效,有人卻無效,成功率大概三成左右。開刀講究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穩定,針灸麻醉穩定度不夠,除了在大陸之外,因此較少被應用。
現在有一些癌症病人接受針灸止痛。像是安寧病房,讓病人接受針灸止痛。不過當然要看病人的接受程度,因為有人覺得針灸會痛,讓他們無法接受。其實很多醫生都可以學習針灸以幫助病人止痛,當然要經由學習,並且有效。
(陳玉梅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