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到新疆,怎麼去?
資深旅行者保羅.索魯曾說:「重要的是旅程,而非抵達;是旅行,而非降落……。」曾經從北美搭火車到南美「世界盡頭」巴塔哥尼亞,也曾搭火車橫越中國,這個「旅行上癮」的老保羅‧索魯,曾經形容自己:「我生命中有很長一段時間是住在不屬於我的地方,我一直是個不折不扣的異鄉人。」
相對於以「毒舌」聞名,熱愛在火車上觀察「車廂社會」的大前輩,現在有一位後生晚輩正推著前浪:來自德國的雷克(Christoph Rehage),經常稱自己「老雷」,或許也是個不知靈魂歸處的「異鄉人」。
他的旅行,是用比火車慢上好幾倍的方式──「徒步」。2007年,就在他26歲生日時,他決定送自己的生日禮物:從北京走回德國老家。
▲古都西安的路上
年輕時的雷克,高中畢業後曾在巴黎住過一年,並決定從巴黎走回德國,這趟原本搭火車只要數小時的路程,他花了1個月才走到。後來,他自德國慕尼黑大學主修漢學,因緣際會來到中國,在北京電影學院完成一年語言交換,一年攝影進修。當時未滿30的他,不知是被雷打到還是哪裡來的靈感,決定要徒步中國,橫跨歐亞大陸,走回德國老家。
於是他開始這趟徒步中國之旅,從北京出發,走了4646公里,一直走到了新疆,然後計畫因為變數戛然而止。從2007年走到2008年,他邊走邊寫部落格、拍照,中間還經歷了四川地震;而這將近一年的紀錄,後來被集結成一本散文遊記《徒步中國》(The Longest Way),最近終於在台灣出版了。
從徒步者變網紅
選擇徒步,而且還是在廣大的中國,靠著行走來遊歷這片黃土,本身已經夠有看頭。不過更有意思的是,身為德國人的老雷行走中國,沒有因為語言不通而走馬看花;他能講一口標準的北京腔,所以一路引起不少人注意。
甚至後來,他因走路時自拍影片po上網,漸漸成為網紅,在臉書、YouTube、Twitter以及曾經的微博(被『和諧』而關站了),經營起「德國自干五」形象。
什麼是「自干五」?原來這句是大陸用語,維基百科解釋:「是『自帶乾糧的五毛』,指自發地發表傾向於中國政府和中國共產黨言論的人。……其中『五毛』一詞源於『五毛黨』,即被政府僱傭、在網路上發言引導輿論的網路評論員。」簡單來說,指的是擁護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的人。
有趣的是,老雷起初徒步中國,自拍短片發表感想,獲得不少中國媒體和民眾讚賞。但自從他掛起自干五名號,發言卻諷刺中國諸多意識形態、社會現象,法廣是這樣描述他:「他把中國共產黨幾十年來苦心經營用來禁錮中國百姓思想的一系列枷鎖都砸得稀爛,他把毛澤東比作希特勒,還戲稱他為毛胖胖。」
也許這樣的轉變,才符合他選擇徒步、在世人眼中的「離經叛道」,這種毒舌不正也繼承大前輩老保羅‧索魯;不是歧視也非偏見,只不過他們的眼睛看見了,身在其中居民所無法看見的,直接撥雲見日,一語道破盲點。
老雷的自干五,有人說他「說出了許多中國人的心聲,他已經成為成千上萬名被封口的中國人的代言人。」還有中國人特地翻牆收看,留言「我作為中國人卻還不如這位外國人為中國覺醒做的多,實感慚愧。」
▲中央電視塔有近400公尺高,它為我指引出城的方向
花10年走路的人
不過說到底,他也非無所不能,他就是個徒步旅行者,雖然近似於苦行僧;他會自我矛盾、自我懷疑,有慾望有所求。
「剛邁出幾步腳又疼了起來,但我卻為重新上路欣慰不已。我要走向地平線,要去看看地平線之後的風景,然後去下一道地平線,再下一道。我的目的不是在尋找自我,也不是在遊山玩水。山西的污染與別處的山間幽靜對我來說擁有同樣的意義,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我呼吸的空氣無論滋味如何,永遠都是新的。
走路的時候沒有煩惱,有的只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哪裡睡?在哪裡吃飯?腳疼。當我在這世界之中胡亂走路的時候,當我抬起一隻腳伸到另一隻前面的時候,我努力不煩惱─我討厭煩惱。」
他看到中國的醜陋,但更多的是人的美好,他走過武則天墓、唐僧取經的絲路、看過桃園三結義的桃木。老雷選擇以走路的方式來追求心中的理想地,自2008年徒步中國後,仍持續走到今日;走過中亞、進入歐陸,用腳來丈量這個世界。
一個花10年走路的人到底在想什麼?《徒步中國》內文說道:「走路時,我能感覺到自己在對的地方,做著對的事情。一路走來,我所經過的那些地方似乎都有一小部分是屬於我的,我對它們不再感到陌生,或許這才是走路最美的一點。」
老雷Q&A
Q1 你到底從哪裡走到哪裡了?
2007年11月9號,我從北京海澱區知春路出發,2008年10月25日,我到達了新疆烏魯木齊。兩年後,就是2010年夏天,我又從烏魯木齊繼續走了幾百公里,一直走到烏蘇。2012年,我從烏蘇走到霍爾果斯,就是中國和哈薩克的邊界線。
Q2 你當時怎麼想到了徒步這件事?
我曾在2003年從法國巴黎徒步回到我德國的家——800公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那時候的感覺很特別。沒有什麼深奧的疑惑,也沒有什麼擔憂,每天需要面對的都是很實在的問題:在哪裡睡覺,吃什麼等等。那種感覺很舒服,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意義。
Q3 能不能描述一下你徒步前的準備工作?
我用了一年的時間做準備。其實只是想讓自己儘量瞭解那些要走的地方和那兒的百姓。我聯繫了各個地方的德國大使館,在圖書館查了一些地圖,還有看了很多書。我買了我的設備,打了一些疫苗針。然後,我開始徒步了。
Q4 你徒步的時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你都會想一些什麼?
其實跟日常生活沒兩樣。有時候你會思考問題,有時候你不會。有時候你會因為護照的問題擔憂,或者因為各種危險,因為身體上的疼痛,因為自己的家人或者自己愛的人。但有時候你會覺得每一步都走得輕輕的,輕得讓你在戈壁灘裡唱起歌來。徒步有時很無聊,有時卻能讓你感覺到內心的平靜。
Q5 你每天走多少個小時?
一般的話,我喜歡一天走20到30公里。這意味著4到6個小時不停地走。再加上一些休息的時間,比如拍照啊,吃東西啊,歇一會兒啊,尿尿啊,跟人們說話呀,糾結怎麼走啊 —— 但我不會每天都走。
Q6 你為什麼停止徒步了?
我感覺自己失控了。我想重新自己把握自己,幹掉心裡的那個一直跟我說要繼續走的「老闆」。很多人會看著我的視頻想:「我也想跟那個人一樣自由啊!」 —— 但他們看不到的是,我其實一直受到了一種內心的驅使,一種連我自己都難以控制的驅使。
Q7 真的全部是你用雙腳徒步下來的嗎?
是。不過有那麼幾分鐘,我騎了我弟弟的三輪貨車。
Q8 你還會繼續走嗎?比如說中國南方或者印度/美國/非洲?
不知道。我很想繼續從霍爾果斯走回我德國的家,但我不知道行不行。到時候再看吧。不過我可以告訴你的是,我暫時不會考慮走別的路線。我不想背叛我的路!
Q9 你徒步花了多少錢?
一年的徒步行程中,我花了5000歐,這不包括機票,簽證費,疫苗針和設備。
Q10 你的資金是從哪裡來的?
我當時正好得到了一小筆遺產,剛好夠我走路。所以我沒想找贊助商,因為我喜歡自由。
Q11路上怎麼帶錢?
我在身上兩個不同的地方有兩張信用卡,但我很少用它們,除非在大飯店裡。一般情況下,我身上有大概四千人民幣。中國稍微大一點的城市(人口300.000以上)都有可靠的提款機。
Q12 在中國徒步時身上帶著這些錢,安全嗎?
嗯,我覺得是。
《徒步中國》跨國連線見面會
時間│03/26(日)15:00pm-16:30pm
地點│誠品書店信義店 3F Forum
主講│雷克(本書作者)
主辦單位│遠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