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夢音樂節於2015年創立,由國立成功大學熱音社創辦,回憶起那時候,南部沒有一個由大專院校發起的音樂節,於是飆夢音樂節因此而誕生了,在充滿理想與活力的學生群呵護下逐漸茁壯。
對首屆來說最缺乏的就是經驗與金錢了,每個部分都只能東拼西湊的工作,一起工作的時候也難有心力顧及別人,同時社會不理解為何要給錢幫助這個夢想。要去說明這件事,一定要思考接受幫助的我們能怎麼回饋社會,如此一切才有意義。到了活動當天,看著厭世少年在舞台上奔馳著,跳進泳池唱歌,才驚覺飆夢完成了,回想當時的無懼,創辦群表示:「結束的那一刻不帶一絲遺憾。」心底著實被深刻震撼。
飆夢的第二屆版圖開闊,不僅陣容強大,也靠著創辦的經驗傳承,許多事順利的多,也困難的多,飆夢團隊四地奔波,為的就是一圓音樂夢,將台灣獨立音樂推進市民心中。第二屆的飆夢邀請了八十八顆芭樂籽、聲子蟲、巨大的轟鳴等樂團演出,即便氣候不佳,熱情的觀眾們依然緊守舞台寸步不移,不論是樂團或是工作人員都深深被感動著,可見音樂力量是如此強大,緊拉著每顆觀眾的心,同時也拉近了社會的距離。
第三屆飆夢回扣音樂節初衷:改變--希望能夠透過自身行動,改變現況。小時候,我們都有夢想,是什麼讓我們停下追逐夢想的腳步呢?我們還可以重新拾回夢想嗎?「假如這不只是場夢」,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活動將從以下三個角度切入,以展覽、講座、野台開唱,以平易近人之方式輕鬆帶給觀者,認識音樂產業之發展:
人文:
台南貴為文化重鎮,音樂活動卻相對減少,我們將深入探究不同人文環境與音樂之關聯,並實際行動推廣音樂文化。
生活:
音樂產業似乎離我們距離很遠,其實不然!生活中處處有音樂,透過展覽實體唱片、雜誌等,搭配解說就可以簡單了解音樂產業的發展囉!
新聲:
隨著近來社會議題討論度高升,不少樂團也作詞創曲為這社會說一句公道話,透過互動攤位及野台開唱,讓民眾現場感受到舞台的魅力,也換個角度思考這社會該怎麼改造吧!
本次展覽邀請了派樂黛、角頭音樂等唱片公司展出唱片、試聽帶、黑膠等不同音樂載體,以及相關音樂雜誌,讓民眾可認識生活中的獨立音樂;講座則邀請到《台灣搖滾映像誌》團隊分享經驗,以及大禾音樂林尚德老師演講音樂路之起承轉合;在野台表演則邀請到了暴君、槍擊潑辣以及厭世少年等擔綱演出,也開放樂團徵選,一同為新時代發聲!
一個豐富的活動,還需要有民眾的支持,夢想才能真正被實現,不論是參與活動或FlyingV群眾募資都是我們繼續的動力。推廣音樂希望能夠真的推進民眾心中,每一首創作都有故事,不論你的、我的、他們的,都希望能夠被聽見,感動人心、改變現況或記錄當下。假如這不只是一場夢,讓我們一起用音樂改變世界吧!
【第三屆飆夢音樂節】假如這不只是一場夢
時間:2017/05/02~2017/05/07
地點:國立成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