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大師艾瑞克森(Milton H. Erickson)曾說「你尚未覺悟到自己絕大部分的生活深受潛意識的掌控。」
艾瑞克森認為,單刀直入的講道理,進不了人心,很難動搖潛意識,於是他喜歡透過講有趣的故事,在故事中讓聽講者跳脫潛意識的束縛。
今天不講技術、不做分析,我們來講個看起來跟投資關連不大,實際卻反映我們投資習性的故事。
有個認識數年的投資網友Blake,他說自己是個注重外在形象的人,總是把自己打理的整整齊齊,但他同時又也是很省錢、很重視CP值的人,只要一項東西他發現買貴了,都會很懊惱。
這個性在理髮上自然也不例外。他跟我說,他並非剪不起千元起跳的髮廊設計師,只是覺得剪了沒多久又長出來,錢花得很心痛,能夠找到便宜、又好看的髮廊會讓他有賺到的感覺。後來物色了好久,終於找到一家,技術讓他滿意的百元理髮。
一直以來他理髮的習慣,就是每個月去百元理髮報到一次。而百元理髮店的SOP是先用電動理髮器,快速把側邊、頭頂、後腦杓的頭髮理短,再用剪刀修一下便大功告成。
剪完頭髮後大概兩個星期,他的髮型就開始慢慢地凌亂,看起來越來越沒精神。但不論如何,他還是會硬撐到一個月以後,再去百元理髮院修剪。
你說他不是個注重外表形象的人嗎?
是,他絕對是。他很在意別人怎麼看他,希望自己看起來是帥氣有魅力的男人。
但麻煩的是「所有條件都要符合,才能去行動」這個行為模式影響他更深,讓他的行為沒有彈性可言,那怕要多醜兩三個星期,他還是繼續忍下去。更可怕的是,他一直被潛意識的這條規則牽著走,不知不覺地。
而他投資已經超過5年了,股票、基金、甚至期貨都有涉略,這5年剛好是全球股市走多頭,台股也從7000點漲到10000多點。他自述,不管是逢低買進好公司的價值投資或追進創新高的趨勢交易,他都懂。但5年下來,他還是都賺不到甚麼錢。
看完他剪百元理髮的經驗,或許對於他在投資上會遇到的問題,你可以猜中七八成了。
這五年來,他總是很難很難選到心目中完美的股票,對他來說,要所有的條件都符合才會進場,大盤要走多頭、產業要有前景、大股東要買進、型態要好、公司營收要成長……(後面大概還有十個條件先略過)。因此雖然他的交易系統主要是「型態跟籌碼」,但上述只要有任何一個條件他覺得怪怪的,哪怕是產業消息,大盤行情, 他就會猶豫再三,頂多就是不痛不癢地小小買個一張捧場一下。
此外,他還有個致命的問題。就是當所有股票大漲時,他腦中「所有條件都要符合,才能去行動」的保險絲就會熔斷,然後開始亂買股票。
他問我該怎麼改變自己「等很久都不進場」以及「忍不住亂買」的習慣。
我了解他的行為模式後跟他說:當你覺得「我在這個時候剪頭髮會變帥的時候就去剪頭髮,不用管跟上次已經隔了多久,想讓自己變帥就去剪,光這樣就有機會翻轉你的投資。」他半信半疑,但還是照做。
從心理學上看,表面上他的行為模式是「所有條件都要符合,才能去行動」。
但其實他心中更深的地方是,「要付出夠多、等待夠久,我才能對自己好」的規則。
這個強大的制約怎麼來的,就我所知,小時候他家裡的環境並不好,他一直覺得自己要東西是在增加父母的負擔,但只要考試好,他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禮物,可以理直氣壯地被好好對待。你可以想見,這是強大而長期的心理設定,深深地紮根在他的潛意識。
即便我建議他「想變帥的時候就去剪頭髮」,一開始他還是會有種做錯事的不安,甚至一度覺得「百元理髮的人會不會認為幹嘛這麼常來」,到後來他開始維持兩個星期剪一次頭髮的頻率,讓自己維持在一種清爽的狀態。
現實治療的大師葛拉瑟(William Glasser)則指出,生活中的小改變,就像在積水的水窪引出一個小水道,雖然微小,但牽引的力量,足以讓水窪消失。
經過了大概三個月的剪髮習慣改變,後來Blake買股票,雖然比起別人還是多一分謹慎,但至少他敢在籌碼與型態符合條件的第一時間出手了,買的資金也比以前大多了。
Blake的故事,我不確定你看到了什麼,是在你的投資也有這樣自我綑綁、或是有個跟投資習慣連結的生活模式、甚至你已經開始準備要改變一個小習慣來讓自己的投資有所不同。但我相信不管是看到甚麼或是領悟了什麼,那個小小的改變,都會是日後大改變的啟端。
至於Blake如何去改變「忍不住亂買股票」的習慣,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首圖來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