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權力使人腐化?研究證實人們換位置就換個腦袋

「人們的想法會隨著權力改變」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18-10-04

瀏覽數 82,150+

權力使人腐化?研究證實人們換位置就換個腦袋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俗話常說「權力使人腐化」,意旨代表到了某一個社會地位、較高階級水平的時候,它往往會露出以往從沒顯現過的「本性」──也許曾經在落魄時期的意氣風發、和同儕打拚時的同仇敵愾,都有可能在涉略一定的控制力時,逐漸做出那些從前義憤填膺的行為──這不僅令人沮喪,更是殘酷的人性。

也許你肯定曾經遇過,那個在職場同期到職、和你在同一個部門的同事:過去你們會一同研究專案、彼此加班處理公事,簡直是有革命情感的夥伴;然而在對方表現優異、受到拔擢和升遷後,近幾年已經是你上位主管的他,卻彷彿完全變了一個人,再也沒有當年滿腹理想的模樣。

而最近科學研究證實,換位置的確會使人同時換個腦袋。

愈有權力的人愈來愈沒有同情心

權力使人腐化?研究證實人們換位置就換個腦袋_img_1

《CNN》報導,神經領導力研究機構(NeuroLeadership Institute)的研究員珍妮佛芮(Jennifer Ray)做了一項實驗,她找來了多名受測者,而這些參與的人員有的是老闆、主管,而有些則是一般基層的小職員,但彼此互相不知道對方的職位。

在這項實驗中,她要求所有受測者在自己的額頭上畫個「E」,然而卻發現,地位較高的人,他們所寫出的「E」,在他人的眼中完全是是反面的;反觀職位較一般的人,他們會反過來寫「E」,務求讓別人閱讀時是正面的──這是一種設身處地的驗證。

同期的另一項實驗發現,愈有權力的人愈來愈沒有同情心,因為社會地位較高的人,相較於社經地位較低的人,於情緒表達的溝通上更犯了許許多多的錯誤,珍妮佛芮說,「那些有權力的人更容易物化、利用下屬,進而幫助自己實現理想和目標。」

她進一步證實,「有權力的人不太可能對自己的行為產生社會約束,或者意會到正在追求的目標,有多麼地不切實際或隱含潛在障礙,他們往往對風險決策十分樂觀。」

專家分析,有權力的人往往需要掌控大局,進而領導眾多下屬往同一個正確方向邁進,為了實現業績或績效,他需要鼓舞人心或激勵士氣,這背後必須付出龐大代價。

求好心切可能更讓人討厭

權力使人腐化?研究證實人們換位置就換個腦袋_img_2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在這樣的過程中雖然辛苦,但如果未加以控制、拿捏,種種行為都可能讓一個人變得更惹人嫌惡,特別是在看不慣某些作為、或為了達到目標開始不擇手段時,這些人開始容易脾氣暴躁與惡言相向、甚至容易做出違法和不道德的行為。

有時候,開始掌控權力時,他想得會是怎麼樣運用這些權力,進行他理想中的改革,但這樣的大刀闊斧,卻未必能獲得同仁認同,以及重蹈他以前看不慣的覆轍。

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社會心理學家亞當加林斯基(Adam Galinsky)說,權力可以強化一個人的個性傾向,無論這個面向是好是壞。

權力強化個性特徵

權力使人腐化?研究證實人們換位置就換個腦袋_img_3

如果從好的角度來說,如果這個人天生富有同情心,「那當他獲得權力後,正常來說會更以同理心的角度去關心弱勢、照顧員工,」例如,不同於暴戾的執行長,有同情心的執行長會用不同的方式去解決裁員問題,對比炒一堆人魷魚,他會用別的方式來節省支出和開銷。

他打個比方,「在金融海嘯時期,有位良善的執行官選擇以減薪三個月的休假方式,取代把員工解雇的冷血作為,因為他認為,這對所有員工都有激勵的作用,也能夠更快步上正軌。」

有趣的是,研究發現,當一個主管沒有受到尊重時,他往往會爆發更多的負面影響力,好比說一個決策員工不認同、不太理睬或反駁,他會用更嚴厲的方式宣示自我的「主權」,最後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然而,薪餉被視為一種重要的衡量標準,如果一個在上位的人薪水並沒有達到一定的水準,在又要承擔責任的狀況下,在比較同職等、同權力的地位來說,公司隔年發生裁員的機率就特別高。

權力使人腐化?研究證實人們換位置就換個腦袋_img_4

他分析,「人們對於權力的感受並不是客觀的,也許他只是小主管,但他卻總是想要掌控全局;有的真正握有權力的人,卻總是覺得自己渺小,這是權力認知的差異。」

不過,「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是正常的事,畢竟想法總是會隨著權力的差異而改變,沒有人的內心是永遠一成不變的。」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