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想好沒?
前一陣子國內首例同志婚禮圓滿完成。若就社會層面的意涵而言,稱它是一場「世紀婚禮」也實不為過。臺北市長陳水扁在此議題中開放明朗的態度讓人讚賞;至於臨場缺席,看來應是政治人物周旋於各方壓力下的低調處理。
身為一位宏觀公民,我們應該具備容納個體差異的氣度--包括性取向。成就一個嫻熟的社會,我們更應該照顧到小眾權益。我們可以感同身受到同志伴侶亦亟欲表達其對配偶的忠貞;我們也誠摯地相信一對健康美滿的同性夫婦絕對有能力構築一個幸福的家庭。
惟獨今人掛心的是,同性婚姻或透過領養、或透過其他方式所得之一代,身為家長的同志,怎麼去示範並詮釋「爸」和「媽」的角色互動呢--在情感世界中這象徵兩個端點之刻畫?也或許這樣的質疑太刻版,然則是否同性婚姻的下一代成為同性性取向(homosexual)的比例將可能提高?同志的下一代將如何去平衡情感學習?
對於同性婚姻合法化我們樂見其成,至於教育下一代--家庭一項重大功能及責任,忍不住想問問:同志,想好沒?
台中市 劉如真
公車上老人的悲哀
我是一位法定的老人,因為我領有老人證,也領有老人搭乘公車優待卡,雖然如此,當我搭公車時,卻很少刷卡,多半投現,因為我很怕遭受到司機先生的斥罵和折磨,過去經常在公車上看到司機對待用紅票(優待票)老人的不禮貌動作(例如上車沒站穩時就突然開車和急剎車等),公車上「敬老愛殘月」口號和標題,是何等地溫馨,但事實上我看到的卻是正好相反。不知政府單位發起這項運動之前,有否對公車服務人員加以事前教育和宣導?
茲列舉幾項我個人普遭遇到的「公車敬老」表現。
一、某次從台北回永和,至愛國西路等車,離峰時間乘客很少,等了半個多小時,過去很多班次,也有許多線路,但看到我一個老人在等車,班車根本不理會,班班揚長而去,不願停車。
二、有次從中正橋頭準備到智光商職,上午十點多,也是離峰時間,駛來一班公車,乘客下完後,我正準備上車,司機先生突然將車門關上,任我如何拜託他開門,他都無動於衷。
三、根據一位老年朋友說:有次搭公車,司機一律不准老人刷卡。有人不平地質問司機原因?他回答:「我高興這樣,你不願意可以下車!」我聽了之後,不禁感嘆:這是「主權在民」的落實表現。
永和市 邵慶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