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書的市集--台大資訊區

蕭富元
user

蕭富元

1997-01-15

瀏覽數 13,300+

書的市集--台大資訊區
 

本文出自 1997 / 2月號雜誌 第128期遠見雜誌

那條飄散著書味的重慶南路,隨著捷運興建與都市發展,似已漸淡出台北人對書的記憶。但是,二三十分鐘車程以外,新生南路、羅斯福路圈出的台大資訊區,彷彿是新崛起的文化綠洲,重寫書店歷史,並逐漸發展為北市南區的圖書市場。

法國巴黎塞納河邊主題鮮明的書店,形成巴黎特有的書店風格;新生南路、羅斯福路就像台北的塞納河,這兩條書河環抱的台大資訊區,是外文、性別、自然生態、台灣研究與大陸資訊等的集散地,五六十家明顯區隔的大小書店沿河而聚。

這裡能成為書籍資訊集中地,除有台大、師大、政大等高等學府做為文教基地外;再加上台北縣市新店、木柵、景美、中永和等地以此為交通轉運站,每天有數十萬人廣集於此,對資訊的渴求,特別濃烈。

就在兩條書河交匯處,落腳不過八個月的誠品台大店,敞亮的建築漸成台大書區的地標建築物。

宣揚老闆理念

圖書管理科班出身的店長孫讓指出,台大資訊區是書店的指標區,是「誠品」毫不考慮的選擇,「我們不能缺席的地方」。而全台最大的連鎖書店金石堂,兩年多前被迫撤出台大資訊區,最近也打算在此重新開張。

從經濟利益剖視,這一帶能形成資訊專賣區,商機是其中的關鍵。

以光碟為特色產品、位在羅斯福路上的光統書局,光是在台大店賣光碟,一個月就超過一百萬元;而光統其他分店是以遊戲光碟為主要商品,台大店則另闢蹊徑,以知識百科、幼教等工具性光碟銷售最佳。從高雄北調至台大店的店長任龍肯定,書店剛開始每個月就有五六百萬業績,表示這一帶的市場,有很大潛力。

二十年前就開始跑這一區業務的黎銘圖書公司副理李銘輝分析,開在台大商圈附近的書店大多賺錢,大型書店一個月可有六百多萬的營業額,小型書店也有數十萬;有些小書店,只做開學一個月的生意,就可以「吃」一年。誠品台大店開張不過八個月,就躍為所有分店的第二名;位於汀州路的金石堂,也經常和人潮最多的中華店互爭第一。

用廣角鏡看,這裡有的是百餘坪賣場的誠品、金石堂、光統等大型圖書連鎖店;但是讓這區富有生命活力的,卻是隱藏在巷子裡,一家家小至一二十坪風味獨特的專業書店。這些主題鮮明的「非主流書店」,「是宣揚理念、聚集同好的重鎮。」一位住在附近的台大學生歸納。

「重慶南路是一條線,台大資訊區是一個面,到處都可以鑽。」對這一帶輕車熟路的南天書局負責人魏德文表示。

開在這一帶的專業書店,或多或少都挾帶著「宣揚書店老闆理念」的特質。

以販賣台灣歷史、反對人士著作聞名的「台灣的店」,負責人吳成三就是本土運動的擁護者。三午前他在這一帶繞了三個多月,才找到新生南路巷子的這間店。「看到後很怕被人家搶走。」擁有電腦博士學位的吳成三笑著說,正因為書店主題鮮明,許多國小老師在挑選鄉土教材時,會到店裡來找資料。吳成三估計,他的店一個月營業額有七、八十萬,到選舉季節,還可高到一百多萬。台大資訊區最大的特色是各種矛盾在此兼容並蓄。在自成一格的書店聚落中,既揉雜著異端與高雅,也包藏了前衛與傳統。

幽居在地下室、以反主流、反政府等社會人文書籍為特色的「唐山書局」,未入店,就可看到張貼各式的同性戀、小劇場、寫作班、原住民聚會等海報,邊緣團體在這間毫無裝潢的地下室,得到發言揮灑的空間。轉個彎,相隔不到十步路,則是專賣政府出版品的「中央文物供應社」;而戒嚴時期偷賣大陸禁書的書攤施雲天,現在則做大陸轉口的國學書,要了解國學最新發展,問問坐在新生南路騎樓下、黑黑瘦瘦的「施老大」,就可以得到答覆。

不論是傳統或異端,書店要在這塊內部同業競爭激烈、又有挑剔顧客群的商圈生存,一定要有明確的定位,清楚分眾,才具備核心競爭力。

有特色,有人潮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一定要找出自己的特色走向才能生存。」開店十九年、以外文書籍為主產品的「書林書局」董事長蘇正隆分析,到台大資訊區消費的,多屬於目標型顧客;在此開店,一定要有自己的目標群,否則就會被淘汰。以書林為例,目標顧客就是對外國語工言、文學有興趣者。這一帶書店的進店率雖然不高,但是購買率卻可達八成。

以傳遞自然生態資訊為主軸的「自然野趣」,老闆吳尊賢則見證了地域的發展。這三年間,如東方、華一、金石堂台大店等大型綜合書店,紛紛結束營業,反而開啟小型主題書店的時代。聯經、黎光等中型綜合書店重新裝潢,更活絡整個產業。新進加入的大型書店,則推出主題設計,吸引消費者,更增添資訊區的多元特色。

迥異於重慶南路專注於中學參考書市場,台大資訊區則主攻大專以上用書;顧客也不僅是北市南區居民,還有全台灣的消費者,甚至可滿足國際需求。

已經出過五百多種台灣、亞洲研究書籍的「南天書局」,出版的英、日文書,不僅吸引國內學者,連荷蘭、日本的教授也聞名來找資料。「有特色的書店,到哪裡都會有人潮。」辦公桌旁就放著日文書「煎茶道具」、「圖說石印材」等專業書籍,老闆魏德文透露,書店有時一早上都沒有客人,有時一個人一買就是萬把塊,來店的顧客幾乎不會空手而回。小小一間店,年營業額也有兩千多萬。

南天書局同時也扮演學術研究訊息中心的角色,日本學者何時來何時走,買了什麼書,魏德文都瞭若指掌。體型瘦小的魏德文邊說邊翻著厚厚一本名片簿,裡面蒐集著百餘位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教授名片,對日本學者研究的題目,魏德天也會提供意見。

另一方面,台大書區的店老闆們,也是一本本活字典,對販售的資訊,掌握了專業且尖端的訊息。自然野趣的吳尊賢在野鳥協會當了十五年的義工,對鳥類生態如數家珍;書林的蘇正隆是台大外文系的畢業生,可以和顧客討論最新的文學理論;唐山的陳隆吳,以台大社會系的專業訓練,對社會思潮的資訊格外敏銳。

這裡的書店不只販賣書籍,更販賣資訊、價值、思潮。並提供資源,給各學校、社會社團作為固定聚會的場所。

資訊市集

全國第一間以性別研究、宣揚女性主義為特色的「女書店」,兩年半前在新生南路巷子落腳。當初相中這間位在二樓的小店,是因為台大有許多婦女研究社團,況且資訊區書店薈萃,有集中經濟的效果。

每一季,女書店會推出動態的閱讀文化,推動主題閱讀,安排女作家交換婦女研究心得,並舉辦媽媽成長團體。一位遠在高雄的家庭主婦,還指定要把她的手工藝品擺在女書店。有一次一個七八十歲的老阿嫂,專程慕名到女書店,買一本女性傳記。

在女書店工作的李詩慧剖析,台大資訊區的包容性很大,每個有個性的店都有空間生存、發展,並傳播新的觀念。新生南路巷子裡的崔媽媽租屋中心,有全台北最公道的租屋訊息;溫州公園旁主婦聯盟開的「有機廚房」,則是健康食品、婦女資訊的重要轉運站。

「逛重慶南路不會滿足,逛這裡卻很有收穫。」一位住在基隆的上班族說,重慶南路雖然可買到便宜的書,但是台大區卻可以感受到各種層次的文化。

除了書店,能提供訊息流通的產業,也在這帶落地生根。目前有十幾家網路咖啡店、茶藝館,幾家電腦書店、影印店,十幾家漫畫店,以及數家雷射唱片專賣店。位在新生南路的人性空間、紫藤蘆、菊之鄉,還是政治人物聚會的場所。而基督教真理堂、天主教懷恩堂,也經常舉辦各式活動,傳播思潮。

在國外,許多知名大學周圍,都因有書店、出版社集結,形成大學特有的人文風味;台大公館地帶,雖仍有MTV、電玩店等娛樂場所,但是逐漸成形的資訊區,在大型書店陸續設立分店後,促使書店商家攜手合作,更有意識地推動資訊市集的概念。

「如果我住在這裡,會覺得好幸福,穿拖鞋就可以逛這麼多有個性的店 」到女書店工作兩年的李詩慧羨慕地說。

沒有高聳入雲的建築物(台電大樓除外),在這個既寧靜又槽雜的地帶,有許多看得見、看不見的書店,當你下次逛到兩條書河時,請轉入巷子,或抬頭張看,或低頭搜尋,驚喜就在你身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