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既不是神秘的伊波拉病毒,也不是恐怖的噬肉菌,而是汽車和香菸。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不久前發表名為「全球疾病負擔」的十巨冊報告,對於二0二0年人類疾病死亡大趨勢,作出迄今最權威的預測。
這份報告提出一個新的概念:衡量人類健康的威脅,不應單純用死亡率做指標,還應該把「失能」納進考量。例如日漸增多的車禍傷害和憂鬱症,雖然不見得致死,卻可能褫奪終身健康,危害超過一般生理病痛。
有鑑於此,報告中以「疾病負擔」(=死亡十失能)作為計算標準,取代各國衛生機關現行通用的十大死因排名,獲致令人耳目一新的發現。
報告中指出,貧窮國家的疾病演變模式,大致將重覆西方國家經驗。到二0二0年時,傳染病和營養不良占人類疾病負擔的比重,將縮減到只占一五%,取而代之的威脅,是人為傷害和非傳染性疾病。
由排名來看,典型的貧窮病,如缺鐵性貧血和營養不良,將隨著全球所得提高而告淡出。同樣與社經落後相關的各型傳染病,排名也全面下滑或宣告畢業。唯一的例外是肺結核,近年再度出現死灰復燃的跡象,排名穩然不動。
要不是愛滋病異軍突起,傳染病的式微將更形顯著。報告中指出,非洲現已進入愛滋病發病的高原期,印度和東南亞則猶方興未艾。估計二00六至二0一二年間,將是全球愛滋病的最高潮。
報告中最具創見的篇章,是對人為傷害的估算。未來車禍將躍居人類第三大健康負擔;而戰爭、凶殺和自殺,則躋身前十五大之列。
長壽大趨勢
人為傷害占健康負擔的比重,日後將和傳染病不分軒輊。一大隱憂是,它們向來不被當成公共健康議題看待。國家衛生主管機關亦畫地自限,視其為交通部或內政部的管轄範圍,投注的防治心力與疾病不成正比。
至於非傳染性疾病方面,心臟病將成為人類最大疾病負擔,居次的是許多國家目前尚未納入衛生統計的憂鬱症。而香菸引起的呼吸器官疾病和肺癌,名次則雙雙大躍進。
四分之一個世紀後,全球總體健康負擔,將有七成肇自非傳染性疾病。而重度憂鬱症的流行,尤其令研究者感到震驚。他們歸結成因主要與人口老化有關,並特別指出婦女憂鬱症在中國大陸已形成不容忽視的問題。至於心臟病和中風,則是全球所得提高後,衍生的富貴病。
不過相比起來,香菸才是下個世紀的「禍頭子」。非傳染性疾病的激增,三分之一來自吸菸。追究原因,歐美菸商向開發中國家傾銷香菸難辭其咎。
頗堪玩味的是,美國癌症學會甫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向來有增無減的癌症死亡率,一九九0年在美國攀升到顛峰後,已開始出現退潮的跡象,而且遞減速度一年比一年加快。照此推算,二十年後美國癌症死亡率將巨幅降低一五%至五0%。
「與癌症長期激烈鬥爭後,我們終於目睹真正的勝利來臨。」美國癌症學會會長驕傲地宣稱。這項重大的成就,四0%要歸功於反菸運動促使肺癌死亡人數顯著減少。然而,它的代價卻是美國政府挾貿易報復做後盾,協助菸商打開海外市場,輸出肺癌與死亡。
「全球疾病負擔」報告建議各國通盤檢討公共衛生計畫。開發中國家不宜把醫療資源過度集中在撲滅傳染病上,已開發國家則須加強跨部會防治人為傷害。
這份報告傳出的一大喜訊是,除了前蘇聯地區外,全球人口都將更長壽。非洲黑人女性平均壽命將增長十三歲,已開發國家女性平均更可活到八十八歲。如何排遣愈來愈漫長的人生,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