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在小琉球當「島人」 七年級情侶靠海龜讓人愛上海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18-09-05

瀏覽數 39,200+

海龜有了自己的名字與故事,化身部落格及臉書頁面的主角
海龜有了自己的名字與故事,化身部落格及臉書頁面的主角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作為台灣唯一一座珊瑚礁島嶼,小琉球被譽為台灣最美麗的潛水聖地,加上近年來復育海龜有成,400多隻綠蠵龜成為當地最獨特的觀光代言人,只要潛入海底,幾乎都有這些明星作伴。

但隨著海龜數量一起增加的,還有源源不絕的遊客。遊客們為小琉球帶來觀光收入,卻也帶來更多無法消化的垃圾與汙水,作為一座沒有垃圾場及汙水處理系統的島嶼,小琉球只能這樣不斷的吸收垃圾廢水,卻難以排解。於是海龜們開始吃到塑膠袋,珊瑚礁與寶特瓶共生...應該是引以為傲的海洋,卻染上了觀光帶來的後遺症。

為了不讓這份美好消失,「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出現了。76年次的蘇淮與79年次的陳芃諭,一個曾是念機械系的旱鴨子,一個是政大高材生,他們放棄了一般年輕人循規蹈矩的職場生活,選擇遠離家鄉、在小琉球久居,透過「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在小琉球教人潛水觀賞海底美景、產製內容在網路上分享、舉辦各式海洋文化講座,甚至開起了小琉球歷史以來第一間書店──「小島停琉」,都是為了激起身為台灣島民們血液裡那份對海的親切,並進一步為海洋的命運挺身而出。

海龜點點名  你對海認識有多少

曾經走遍世界多個潛水勝地,蘇淮發現,許多人願意花大錢到國外體驗潛水活動,但為什麼在台灣卻很少人欣賞海洋之美?為了讓大家能更親近海洋,他選擇用「分享」而非「說教」的方式,把自己用海底攝影機拍攝的海龜照片分享到網路上,再由陳芃諭撰寫文章,溫柔的、慢慢的散播出去。

一次,蘇淮突然感到好奇,到底小琉球有幾隻海龜?自己每天潛水遇到的海龜是不是同一隻?於是他決定要幫海龜說故事,開始做起海龜的辨識與紀錄,「每一隻海龜臉上的鱗片排列方式和圖案都不相同,只要拍攝到海龜的左、右側臉照片,就有機會辨識出不同的海龜。」於是,刀疤、苔哥、長毛、霸主、花媽、吃貨姐...海龜有了自己的名字與故事,化身部落格及臉書頁面的主角,吃喝拉撒睡都被「島人」記錄了下來。

透過一張張精彩而充滿情感的照片與影片,島人在網路上開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粉絲專頁目前已有高達36000多個粉絲,而幾乎每篇貼文都有400多個互動,並且醞釀出更多關心海洋、在意海洋的人們。在小琉球當「島人」 七年級情侶靠海龜讓人愛上海_img_1

從海灘撿到海底  數不完的塑膠垃圾

一開始,陳芃諭與蘇淮只是想把他們眼中看見的美傳遞給更多人,但他們也開始發現的美麗背後的殘酷現象。「某次颱風過後,我閒來無事決定淨灘撿吸管,想知道自己可以撿到多少,沒想到才花了5分鐘就撿到100支,」陳芃諭當時才驚覺,「我們每天真的生產非常多的垃圾。」

而對蘇淮來說體驗更是深刻,在一次潛水的過程中他發現一隻海龜的尾部黏著一小塊塑膠袋,他游上前去想幫牠拿掉,沒想到手一拉,竟然是一整條塑膠袋從海龜的肛門中拉出來,「從此我就很常去觀察海龜的排泄物,裡面真的有著各式各樣的人為垃圾,多到可以辦一個展覽了。」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受到這些景象的衝擊,兩人開始用行動宣傳環境保護的議題,包括與小琉球的其他店家一起舉辦「裸晒市集」,鼓勵不用包裝及塑膠袋購買物品;也把自己的書店「小島停琉」打造成以海洋和環境為主題的空間,不時邀請海洋相關的專家與行動者舉辦講座,或是用「海龜雞蛋糕」吸引島上的小朋友來書店參加活動,再藉機傳遞保護海洋生物的理念給小朋友。

慢慢的,小島停琉變成了小琉球島上的一個交誼空間,用溫暖的力量逐漸拉近島內居民與海洋的距離,讓每個人能從生活中反思自己與海洋的關係,從日常的小動作中開始產生改變,譬如自備購物袋、使用可重複的吸管等等,從認識海洋開始、再關心海洋、進而愛上海洋。在小琉球當「島人」 七年級情侶靠海龜讓人愛上海_img_2

【中華三菱偏鄉觀點】 拋下了城市繁華便利的生活,兩位青年為了發揚台灣海洋之美而選擇在偏鄉完成自己的志業,並打破交通藩籬,以網路社群實現理想,更同時帶動了當地的環境保護意識。中華三菱邀請更多返鄉勵青深入偏鄉、廣為發揮影響力,一起打造更美好的台灣。

全台勵青怎麼為青春與故鄉打拼?
請點下方網址看見更多精采故事。https://goo.gl/ckLx2p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