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你想成就的「吉隆坡宏願」為何?它和馬來西亞的「二0二0宏願」有何關連?
答:我國矢志要在二0二0年成為已開發的工業國家。吉隆坡是「二0二0宏願」的中心;它也將是這頂皇冠上的寶石。
將來聯邦政府辦公室遷移至吉隆坡南方的布特拉再也後,吉隆坡將延續其馬來西亞金融與商業中心的地位。聯邦政府留下的辦公室,可以改建為高科技商業大樓,以符合資訊科技發展之需。
這裡的基礎建設將會非常健全而有效率,像是高效率的道路網及連繫國內外的通訊系統 我們對現有通訊系統感到非常驕傲;而我國首相馬哈地更於日前宣布了「多媒體超級走廊」計畫,以期能有更好的通訊架構。
正因如此,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茲(B. Gates),才會在最近決定將該公司的東南亞總部設在吉隆坡大都會區。
維護城市靈魂
問:吉隆坡市政府如何與聯邦政府溝通,以完成上述計畫?
答:事實上,我的上司就是首相(笑)。直轄市吉隆坡的市長並非民選,而是由聯邦政府委任;市政府和聯邦政府各單位的關係,也都相當密切。我國的行政系統是由上而下的--由聯邦政府至州政府而至地方政府,這顯示馬來西亞的行政體系聯結緊密,而吉隆坡市政府也遵循聯邦政府的所有政策。不像有些國家(例如台灣),中央政府和直轄市政府會由不同的政黨執政。
問:你在去年底上任市長時,曾對市民許下一些承諾,例如「顧客至上」等,你的理念是……
答:根據當初的宣示,我想追求的是吉隆坡的「均衡發展」。例如,在核准興建大型購物中心之外,我們對低收入戶也有創造舒適生活環境的計畫,將為他們提供適合的房屋、基礎建設及社區發展計畫。
此外,以文化的角度而言,一個城市必須要有靈魂。吉隆坡反映了多元文化與種族的特色,因此,我們相當維護本市的歷史遺跡與藝術民俗。市政府整年都在推動文化活動,舉行各式各樣的節慶;這不只為了市民,也為了觀光客。同時,我們也兼顧生態環境,吉隆坡將是個佈滿鮮花的綠色城市。
無論對市民或外國人而言,吉隆坡都是生活品質相當高的城市,而且仍在持續改進。我們希望能將吉隆坡塑造成充滿活力的商業之都,以吸引更多的外資。
問:你是如何達成這項目標?
答:事實上,吸引外資是馬來西亞的國家政策,聯邦政府有專門對外的經貿部門,我並不擔任這類角色。但是,我們有相當完善的獎勵投資辦法;同時,政府也提倡私營化,並和民間單位攜手合作。民營企業的成長,正代表國家的成長。
問:吉隆坡市內有哪些市政府和民間單位合作成功的例子?
答:幾乎近期所有的基礎建設都是如此完成的。市政府並不需要自己動工,而是促進民間單位規畫,並根據既定的發展原則審核民間單位的計畫。
整合性交通計畫
問:吉隆坡的經濟如此突飛猛進,交通也愈來愈阻塞;你有何解決之道?
答:吉隆坡市政府解決交通問題的方法是整合性的,我們有一套多樣的計畫來提升大眾運輸系統功能。例如,全市現有的十幾家「迷你巴士」,將在今年底以前輔導合併為兩家。經由市政府控制,公車路線將更具效益,品質及管理也將會更好。
此外,我們也強化公車以外的大眾運輸系統。吉隆坡即將有「輕快鐵」運輸系統,它不只能連繫市內各區,同時也連繫周圍衛星城鎮。市政府在輕快鐵沿線還有各種配套措施;例如,合併之後多餘的迷你巴士,將由市區移至郊區,以便載送乘客至捷運站。這就是我所說的「整合性」交通計畫。
值得驕傲的是,吉隆坡第一條捷運線交由民間公司經營,只花了兩年就蓋好,今年十一月就能通車了。
問:吉隆坡市政府所規畫的輕快鐵藍圖,路線多半經過商業區,似乎相當「發展導向」;那些住在新近開發的郊區、飽受通勤之苦的眾多市民,如何享受大眾捷運系統的好處?
答:初期,他們必須利用轉乘系統。未來,我們也不排除到這些新開發的地區興建捷運;甚至可能有跨州的捷運系統出現。
對民眾公開
問:當吉隆坡大都會區因為逐漸加強的運輸系統而變得愈來愈大時,對吉隆市會產生那些衝擊?例如八月中的幾場大雨,就曾讓整個吉隆坡區的交通癱瘓。
答:那只是偶發的短暫積水,並不算水災。一旦雨停了也就恢復原狀,並不需要特別措施。況且,我們一直在進行河川防洪工作;同時也要求建築商做好水土保持。如果不好好監督他們,一旦下起大雨,將使大眾相當不便。市政府在這一點相當嚴格。
另一方面,吉隆坡市政府和鄰州的地方政府向來是合作的。我們有許多基礎建設,是經由「吉隆坡市/雪蘭莪州聯合執行委員會」共同策畫,並由聯邦政府監督。
吉隆坡雖然是我國的中心,會不斷吸引外地人,但是我們的商業區和住宅區是分開的,並不必擔心市中心會過度擁擠。
問:觀察吉隆坡大都會區現在的都市計畫,似乎也相當「發展導向」,許多投資(例如旅館)趕著在一九九八年的「大英聯邦運動會」之前完成;在此之後,是否會造成投資過熱的現象?
答:不會。這些投資是為了滿足需求;吉隆坡的需求隨時在變,而且總是成長。來馬來西亞的觀光客持續增加,旅遊業也是我國政府大力推廣的行業之一。我們必須滿足觀光客的需求,所以要加蓋旅館和各類設施。
我們也希望將吉隆坡建設成生活品質優良、適合人居之地。我們不希望吉隆坡像別的城市一樣出現貧民區,因此,我們有特別的法令保障房屋所有權。為了照顧低收入戶,發展商蓋房子時必須提供至少三0%的廉價屋(兩萬五千元馬幣以下一單位,約合新台幣兩百八十萬元),否則他的計畫就無法過關。這就是我所說的「均衡」城市;窮人和富人都能買房子。
此外,市政府本身也有廉價公共房屋計畫;或是自己興建、或是交由私營企業興建,但市政府擁有產權,以管理出租及販賣事宜。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吉隆坡沒有無家可歸的游民;全體市民都有住的地方無論是何種型式。
更重要的是,發展商進行新計畫時,必須提供足夠的開放空間(三0%以上),不能光蓋建築物,否則市政府不會批准。這是我一再強調的「社區參與」和「社區責任」;吉隆坡是一個負責任的社會,市政府也希望對社區發展有所貢獻,這是國家政策之一;「每個人應該對社會有所貢獻。」
問:吉隆坡市民表達意見、參與市政的管道如何?
答:市政府經常舉辦公聽會;我們還可以從大眾傳播媒體、各社區委員會和非政府組織(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得知市民對各類建設的反應。有時候市政府的計畫不一定非常詳盡,住在當地的人才最了解他們需要什麼。我們對民眾的態度一向是公開的,以便能改進吉隆坡,讓它成為「善體人意的城市 事實上,吉隆坡已經算是善體人意的城市。
永續發展最重要
問:不過,吉隆坡街口等待綠燈的時間都相當長、車速也很快;這城市似乎不太歡迎行人?
答:這只是短暫現象,我們正在增建行人通道與陸橋。外國訪客明年再來,就會感覺不一樣了。
問:你覺得吉隆坡有機會成為國際都市嗎?
答:吉隆坡已經是個國際都市。事實上,市政府將吉隆坡建設為國際都市的計畫,一九七八年就有了。這裡的居民大半會說英語。外國人會發現;許多貨品免稅;戶外休閒場所林立;旅館及辦公室空間充足;吉隆坡的租金與房價,也是東南亞最便宜的地區之一。許多興建中的商業大樓或購物中心,早就被國外業主訂購一空。
問:身為吉隆坡市居民,你覺得吉隆坡在硬體設備之外,最迷人之處為何?
答:我想,是日常生活所需的便利性。無論身處吉隆坡何處,工作、生活、休閒及宗教活動,都可以在市內完成。有時候,傍晚下班之後我還可以去打高爾夫球(笑)。
問:看來,擔任吉隆坡市長似乎是件相當輕鬆愉快的事?
答:我的確是個快樂的市長。不過,我仍然有一籮筐的市政問題必須解決。市民的要求愈來愈高,我必須符合他們的期待,以提供更好的服務。有時候我去巡視地方,總是會有人要這樣、有人要那樣。但是,我認為能永續發展才是最重要的。
(馬萱人採訪整理)
哎呀,計程車
早晨九點鐘的吉隆坡,在計程車招呼站焦慮等候許久的三個人,終於如釋重負地看到一輛空車鑽進了候車道。
「起跳五元(大約台幣五十五元)。」戴著回教小白帽的計程車司機邊開邊說。「嘿,你們政府不是規定要照表跳?」乘客質疑。「塞車!塞車!」司機嚷嚷。「但這不合規定。」乘客抗議。「塞車!塞車!我不怕告發,也對得起阿拉。」司機的聲音更大了。
下午三點鐘,武吉免登路與蘇丹伊斯曼路交會的黃金三角商業區,提著大包小包購物袋的人群,在計程車招呼站排了一長串。招呼站外,紅白相間的計程車也停靠了一長排。等車的人與候客的司機彼此大眼瞪小眼;前者不願被敲竹槓,後者不願在到處都是塞車黑區的吉隆坡,做起跳一塊五毛錢的賠本生意(吉隆坡計程車計里不計時)。
於是,在同一個地點人等車,車等人,遂成了今日吉隆坡鬧區到處可見的奇景。
至於你若是想要在禮拜五下午回教徒禱告的時間上街,可得要有走長路的心理準備。大吉隆坡數十萬輛車子,不是急急地駛向郊外某座清真寺,就是快快地由市郊衝向市區的回教堂,造成了市內交通一片熱鬧的織錦。好心停下來拒絕你招呼的司磯,會指指他做禮拜用的毯子告訴你:「我要去禱告。」不信回教的司機則說:「到處打結,我要休息。」
初到吉隆坡的外地人,難免會因為叫不到車子,寸步難行而心生怨懟,然而久了也能體諒計程車現象,不過反映了這個城市發展的邏輯。
在這個號稱人口一百二十萬左右的都市;今日每天湧進、流出的車次超過一百五十萬輛,每個月還以超過五千輛的速度成長。原因無它--不得已也。
無奈與火氣的代表
城市外圍成片的新住宅區不斷地擴建,未來估計會增加三百到五百萬人口。又新又大的馬路雖然隨著住宅區修得筆直,可是公車和捷運等大眾運輸系統在城市規畫的藍圖上卻不是第一優先,而且僧多粥少。一位住在焦賴地區的上班族就無奈地說:「我在一九九五年住進來,公車大概要到公元兩千年以後才會出現。」
「要在吉隆坡活命,第一件事,付貸款也要先買車。」曾經住在吉隆坡市郊,每天來往市區教書的黃綿媛,談到了她的城市求生手冊第一條。
「整個大吉隆坡都會區目前的發展邏輯,是建立在自用小汽車的運輸上,無怪乎車子愈來愈多。到了下個世紀全面大眾運輸系統完成前,是不可能改善。」馬來西亞國民大學社會系教授扎曼(Zaman Ibrahin)指出。
每天早上,市區馬路充滿了一人一車的景象。在這種狀況下,面對每日龐大的塞車車流,吉隆坡的計程車司機就成了這個城市無奈與火氣的代表。
從吉隆坡市中心叫一輛車往郊區的八打靈市,司機要了比跳表高出五倍的價錢(金額足以從吉隆坡搭巴士到新加坡),乘客上了車還未來得及抱怨,司機已經先用廣東話連串開炮了:「五年前、我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淨賺六十元,現在塞車,一天頂多三十元。我沒有社會保險,車行扣著我五千元押金,政府不給調價,因為要向外國人誇說吉隆坡的計程車最便宜……。」坐在車裡的乘客,個個縮著脖子,帶著一點讓司機受苦的罪惡感,安靜聆聽。
透過車窗,再以看到付不起高價錢搭計程車,也買不起車的吉隆坡小市民,發揮上下班時間的身體彈性,擠上車票一張六毛錢的迷你巴士。掛在巴士車門的車掌,則努力地再多推一個人上車。看著看著,猶如重回十年前台北人擠公車的景象。
當然,在吉隆坡偶爾也會碰到一個有幽默感,精通多種語言又熱情的計程車司機。就看他一手握住方向盤,一手隨著快節奏的英語揮動,向乘客解說吉隆坡的塞車狀況,一面對著車陣以馬來語大叫:「Alamad!」一邊還轉過身來說:「我知道用華語該說「哎呀」!」
有趣的是。在這個到處都在談二0二0宏願的城市,一位計程司機看著車陣,談到他的「二十一世紀宏願」,竟然還是「買一輛事」,因為,「在這裡有車才有尊嚴嘛!」
本世紀末前到吉隆坡搭計程車,就跟司機一起說「哎呀」吧。
(孫秀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