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變遷 農村漸顯疲態
高雄市農牧多樣水果年產量全國第一,無疑是台灣農業重要的基地,其中大樹區一直以來就是出名的水果產區。龍目里,位於大樹區的中心點,西界小坪里、南界竹寮里、北與興山里相連;大部分土地均為丘陵地形,早在日據時期是鳳梨的大產區,因為產業變遷,原本種植加工鳳梨的農地也部份改種龍眼及荔枝等果樹,也有不少土地因為農村人口老化、流失而荒廢,看似一個典型的現金台灣農村困境縮影。
15年前,一直在外地經商的陳榮清,因為擔任國小家長會長,進而積極參與家鄉的公共事務,他當時感嘆村民在自己長大的地方,晚上卻因為治安不敢走鄉間小路,所以成立了社區巡守隊,除了維護治安的使命,更開始了一系列的清潔環境,改造社區生活習慣的活動,陳榮清笑說完全是無心插柳,不過一心的付出鄉親們都看在眼裡,7年前推舉他當選里長。
龍目社區大改造 打造金牌農村
當時高雄市農業局主動與龍目社區接觸,原來自縣市合併後,農業局就開始研擬提升農村經濟的各種方案,陳清榮所領導的龍目社區,是早期就配合積極度很高的單位,於是雙方就開始合作打造專屬的「高雄一日農夫」遊程,規畫遊客進到鳳梨田親採鳳梨、品嘗農家傳統美食,體驗真實的農民工作,從植栽、栽培到收割一系列的活動。
(圖說:遊客參與一日農夫的活動,體驗農民生產勞動的過程。)
經過6年的努力,於農委會今年首辦全國金牌農村競賽,龍目社區自全國700多個競逐社區中脫穎而出,與22個社區進入決賽進而拿下銅牌獎,不單只是獲獎的肯定,「高雄一日農夫」遊程開始以來,社區共接待1200團、近4萬人次,連電影和國外電視節目都特地前往取鏡,吸引了來自東南亞的大批遊客,社區自103年開始有小額盈餘10萬元,到去年整體盈餘達百萬元,可以投入老人照護設立關懷據點、老人送餐等服務,並提升學童的課後教育,重新找回社區的活力。
(圖說: 龍目社區結合大樹區觀光資源,發展出許多適合遊客的活動。)
建立6級產業 帶動地方商機
社區整體的發展當然也造就個人經濟的成長,大樹休閒農業區理事長謝坤淞表示,今年自鳳梨產季開始迄今,以一日農夫農村體驗的農遊方式,已接待30多團國內外遊客,超過1500人來到農村中觀光消費,內容包含了吃喝玩樂和生態教育,由於大樹的鳳梨是整年都有植栽出產,所以遊客任何時候到來,都可以親自下田感受農民的辛勞,以及體驗自己動手的樂趣,一般活動會安排1小時的務農體驗,近距離認識「鳳梨的一生」,除了植栽、採收等活動,還有自製鳳梨果醬的超人氣親子活動。
美食也是一日農夫一直受歡迎的原因,在產地當然能品嘗最新鮮的鳳梨和各樣製品,夏天最受歡迎的莫過於「啞巴冰」,其名取自好吃的讓人說不出話來,使龍目里有名的人氣點心;最後,當然也不能錯過大樹道地的農村料理,鳳梨風味餐以及各式最新鮮食材製成的在地美食。
一日農夫策略成功 穩定產地價格
謝坤淞說,過去1年全台各地風調雨順,照過去經驗,市面農產品的價格一定暴跌,但經過市府的輔導與整合,大樹的農業現在已和過去只有農民生產,沒有行銷的模式大不相同;一日農夫行程結合高屏舊鐵橋、自來水廠等當地各種旅遊資源,帶來了觀光商機以及遠高過單純種植農產販售的收益,讓整體的產業升級,從1級的生產、2級的加工到3級的行銷整合,成為新的6級產業。
龍目地區由於大部分鳳梨田都已經契作,農民沒有出現任何的擔憂,而且收入穩定增加,加上不只國內民眾,東南亞的遊客更是一台一台遊覽車載進社區,帶來外匯收入,更讓龍目社區的農民肯定觀光休閒農業的走向,不只增加社區收入,產業活化更讓許多青年人口回流。
難能可貴的事,市府農業局在推展「高雄一日農夫」相關活動時,都是由市府員工全程參與,沒有委外承辦,而輔導社區一段時間後地方就能完全接手,節省公部門資源和納稅人的錢,社區也能展現創意,發展出符合在地特色的活動。
(圖說: 大樹休閒農業區理事長謝坤淞(右一),為來訪的陸客介紹當地農產品歷史與品嚐鳳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