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當代知識份子的特性及他們與中國未來發展的關係如何?
答:知識份子與中國未來發展的關係,牽涉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知識份子的角色。中國知識份子都多少肩負著傳統文化的遺產與包袱。但在另一方面,中國現代的知識份子當然已不是鴉片戰爭之前的士大夫。無論他們是否習得外國語文,他們都頗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西方文化甚為複雜,源流與派別很多,彼此之間也有許多衝突。不同的中國知識份子受到了不同派別的西方思潮的影響,這些影響與他們肩負的傳統文化成份相揉和以後,使得他們的意識呈現著相當混雜的現象。
疏離感的三種樣式
中國知識份子原有一種特殊的入世使命感。這種使命感是直接上承儒家思想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與「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精神的。它與舊俄沙皇時代一些讀書人所發展出來的「革命精神」是不同的。(他們與國家權威發生了深切的「疏離感」,這樣的「疏離感」導致俄國「知識階層」(intelligentsia)的虛無主義(nihilism)。但虛無主義使得道德熱情無所歸屬,遂自我顛倒演變成為激烈而冷酷的「革命精神」。)
中國知識份子的入世使命感與西方社會以「政教分離」為背景,在馬丁.路德新教改革以後演變出來的西方知識份子的「專業精神」。也是有很大出入的。
今天台灣的許多知識份子所呈現的性格,基本上有相當大的庸俗性與含混性(當然也有許多可敬的例外)。這樣的庸俗性與含混性,不易界定,但卻實有所指。他們仍然肩負著相當多的中國士大夫的入世精神與淑世精神,心中總覺得應該為自己的國家與社會做一些事,應該盡一己之力促進社會與國家的發展;然而,他們多無傳統中國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的氣概與雄心,即使狂狷之士亦不可多得。
不能與社會契合
他們並不像舊俄沙皇時代的「知識階層」那樣地疏離於現實的政治與社會;不過,他們中的許多人卻也覺得與當前的政治與社會頗有距離,雖然生活在這個社會裡,但總有一種與之不能契合的感覺。
這種不同程度的「疏離感」多以下列幾個樣式顯示著:(一)得過且過,表面隨聲附和,隨著大家喊些流行的口號(包括知識份子應有「使命感」之類),但基本上則是一切為自己。
(二)對一切都不滿,批評的時候盡用些煽動情緒的字眼,至於如何解決當前的問題,則用「無力感」之類的口號做為擋箭牌,因此也就不必仔細思考,遑論實際參與了。
(三)少數對「現實」完全絕望的人,則要用「激烈」的態度或手段進行政治活動,因為他們覺得「現實」是虛無的,所以想用激烈的手段取代「現實」。
然而,這些以不同方式呈現的「疏離感」卻又沒有強烈到使他們對社會商品化與政治教條化做嚴格的拒斥,所以在他們的行為與語言上常不自覺地反映著社會商品化與政治教條化對他們的影響。至於馬丁.路德新教改革以後發展出來的西方知識份子的「專業精神」,在大家高喊「現代化」口號數十年之後的台灣,在科技方面有些發展;但在文化界則並未生根。
讀書求知是起碼條件
問:台灣一些知識份子究竟如何才能超脫庸俗性與含混性這樣的性格,真正為自由與民主的發展善盡自己的責任?
答:對這個問題,我的第一個回應是:首先要提倡一種「低調哲學」。我們先不要問我們的使命感有多大,有多麼重要?也先不要問在我們的使命感無法達成,因此會產生嚴重的疏離感的時候,應如何自處?我們應該從低處、基本的地方出發;既然是知識份子,首先就應該尊重知識;至少應該在本行或自己最感興趣的範疇內,獲取第一流水準的知識。
這個自我認同的自我要求應是做為當代中國知識份子的起碼條件。否則,他表面上雖自認是知識份子,或表面上別人把他看作是知識份子;實際上他只是一個市井油條或政客而已。
然而,這個自我認同的優先要求,對許多在台灣的「知識份子」而言,並非易事。因為台灣的知識界讀書、求知的風氣並不高(雖然他們之中也有可敬的例外)。大家現在早已不必為衣食到處奔波了,但大家用到讀書、思考、研討的時間並不多;因為雜務、應酬太多。
然而假若獲取第一流的知識是當代中國知識份子的優先責任,那麼他們就需把自己的生活程序安排得能夠配合這個責任的完成才對。交際、應酬如能免則免,甚至於要不怕得罪人才成。每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關鍵在於如何利用寶貴的時間。
其次,如果大家要建設一個多元的社會,在這個政治日益革新、開放--公民活動空間也相對地增大--的時刻,每個知識份子都應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一項或幾項社會或政治活動;這樣或可帶動社會的活力,使之真正獲得多元的發展。
今日的台灣已是一個富裕的社會。但,社會上卻有許多問題,如環境汙染、色情汙染愈來愈嚴重等。另外,貧窮也沒有在社會的角落上消失。
去年我回台北的時候,分別在松江路與南京東路的地下道,以及忠孝東路距離頂好市場不遠的地方,看到跪在地上求乞的人,其中忠孝東路上的那位是殘障的人。一個外匯存底已至五00億美元的富裕社會,竟然仍有這樣的現象,這是台灣整個社會的恥辱!在這個社會中,有的人錢多得不知如何用,但竟讓這些殘障者跪地乞助,這是為什麼呢?
參與社會活動
有人會說,這是市政問題,不是每個人所能負責的。但政治(包括行政)需要由社會監督。假若這個社會中的人--不論是國民黨、「民進黨」,或其他人士--都認為只有從事政治活動才能解決社會中的許多問題,這個社會是沒有希望的。不願參加政治活動的知識份子,應該帶頭參與社會工作(包括輿論與文化的工作)。使社會真正能有多元化的發展。社會必須發展到能夠涵蓋政治--使政治對社會負責,而政治絕不可涵蓋社會。假若沒有這個觀念,所謂發展自由民主,終將只是一個口號而已。
帶動公益團體發展
近年來「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的發展,令人甚感高興。它最初成立的時候,亦曾受到政客們的阻擾。但它近年來不斷的進展,已帶動了許多社會上公益團體的發展。在這樣的社會活動多元化的發展中,知識份子可做的事很多,而且大家參與的社會工作,儘可不同。
例如:你如要參加環境汙染防治的公益團體,我則可創立研討國中教科書內容適當性的公益團體,他則可創立防治電視節目(包括語言)庸俗化的公益團體。中國文化(包括中國語言)本來具有雍容高尚的氣質,進退有度,從容不迫。但現在社會上使用的中文,很大一部份可說是破碎而庸俗。(一部份原因是由於電視語言的影響--有一次,我看到一位電視主持人在整個節目中所說的話,幾乎沒有一句是得體的,不尷尬低俗的。又近閱報載,在一次師生聚餐中,任司儀的學生在校長致詞之前說:「現在請校長講話,我們給校長鼓勵鼓勵!」電視節目主持人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我說這些話,並不是要提倡什麼菁英文化。過去中國鄉村的農夫,即使不識字,說起話來也自然而然,因為教養並不一定非從學校或書本中得來。
以上是我臨時想到的,知識份子可參與的社會活動。其他可做的事情很多。例如,社會中基本的禮俗都走樣了,婚禮與喪禮也都不知道怎麼辦了。傳統的禮俗受到社會工業化與商業化的影響,難以保持不變,而過去的繁文縟節有時也太過份。然而,工商社會中人和人之間除了利益關係以外,是否仍應有也可有禮俗關係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今日與未來的台灣仍然需要適當的禮俗。因此,社會中一部份人便應動腦筋去研究與推廣我們這個社會所需要的適當的禮俗。
超脫庸俗與含混性格
總之,在台灣的許多知識份子,確有相當庸俗與含混的性格。這些人如要超脫那樣的性格,首先應從自我認同中尊重與追求知識。其次,應效法那些少數已投入政治或社會活動的知識份子,自己也親自參與政治或社會活動。在這個政治日益革新、開放--公民活動空間也相對地增大--的時刻,一個知識份子如果還仍然只會消極地批評政府與社會,而自已卻毫無做為的話,他已自動取消了成為知識份子的資格,當然』更沒有資格談論什麼「使命感」之類的話了。
因為,說到最後,「知識份子」並不泛指任何一個受過教育的人,而是指那些受過教育並關心社會與國家前途,同時儘量設法使自己的關懷與理想獲得實現的人。
問:最近政治銳意革新,戒嚴即將解除,黨禁與報紙限制登記也將解除。剛才林教授特別強調知識份子在這個時刻應主動參與政治或社會活動;那麼,請問你對中國未來民主政治的發展看法如何?大家應採取怎樣的態度來推展中國的民主政治?
答:政府自去年宣佈準備解除戒嚴、開放黨禁以來,種種政治革新的措施(包括最近準備解除限制報紙登記等)令人覺得非常高興。這是政府自遷台以來最具突破性的進展。政府過去對社會上的反對勢力慣於使用消極的圍堵政策,現在改用積極的疏導政策。這是重大的結構性的轉變,得來非易。之所以能夠如此,原因和參與貢獻的人當然很多,但關鍵在於總統先生的領導。他的智慧、氣度與魄力應該給予肯定,他的歷史地位可說已經獲得了保證。
暴力革命不會成功
然而,這一連串的革新還多是形式上的突破。如何獲得實質的進步,則至少要靠下列五項因素相互地配合:
(一)真正法治(the rule of law)的建立。
(二)執政黨以開放與進步的措施繼續不斷地爭取中間立場的選民的支持。
(三)「民進黨」溫和理性派在其黨內成為主導力量,並與執政黨「合作」。民主政治的藝術就在這裡。相互競爭的政黨還需相互「合作」。今後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溝通與彼此守信變得極為重要。如果「民進黨」的激烈派認為在政治接觸上與現在的政權(或統治階級)在任何層次與任何程度上的「合作」,都是出賣自己的話,那麼他們只有走向暴力革命的路了。
以合作取得協議
先不說在國民黨銳意革新,台灣經濟情況甚佳的今天,暴力革命的主張愈來愈不會得到支持--先不說暴力革命在歷史上多半是失敗的,在今天的歷史條件下,其成功的或然率幾近於零--其實,即使成功了,經由暴力革命取得的政權不可能推行民主。
證諸世界史上的三大革命--十八世紀的法國革命、十九世紀末與二十世紀初的俄國革命,以及二十世紀中葉中共的革命--的結果,我前面說的幾句話,應當視為一般都應具有的歷史常識。(如果「合作」兩個字對反對人士而言太刺眼,我可改用「取得協議」四個字來代替。然而,「取得協議」蘊涵了某種程度與某個層次上的「合作」--合作地取得了協議。我之所以特別使用「合作」這兩個反對人士多不喜歡的字眼,主要是因為許多中國人由於深受傳統一元論、二分法思想模式的影響,不易產生辯證的思維,「合作」這兩個字有刺激他們思想習慣的可能,希望藉此使他們的思想稍微靈活而切實一點。)
(四)我國政治經驗中從無准許反對黨合法競爭的經驗,所以在未來的歲月中,因無舊路可循,難免要發生一些事故(最近立法委員宣誓典禮的風波,便是一例)。事故發生以後,執政黨與反對黨都必須用「以法主治」的原則謀求解決--根據法律程序與憲法精神堅持法治式的解決。當然,兩黨應儘量事先溝通,避免事故的發生。這樣的法治式而非政冶式解決事故的經驗非常重要:如用這樣的方式度過危機,此種經驗便成為發展自由與民主的基石。
(五)建立尊重法治的公民文化和以「責任倫理」(the ethics of responsibility)--而非「意圖倫理」(the ethics of intentions)--為基礎的政治文化,充實大眾文化,並經由我一再提倡的「創造的轉化」的過程,來建立一個與中國精神傳統和西方自由民主傳統均能銜接的,屬於現代中國的精神文明。
思想與文化的矛盾
就前列的第(一)點與第(五)點我再做一些補充說明。法治的建立主要包括:法律的合理性與公正性的建立以及法律必須能夠普遍地、公平地、以及法律必須能夠普遍地、公平地、與徹底地執行;政府機構與官員、各個政黨、與一般公民都必須守法;法律事務有關人員(包括法官、檢察官、律師、和警察)的素質與士氣必須設法予以提高,其基本的廉正也必須設法促成與維護。(關於這最後一點,應該先擴大法院與檢察制度的編制與加強他們的再教育,以及破格增加法官、檢察官、和警察的薪酬,並由大眾傳播媒體傳播給一般民眾知道--這樣自然會形成一股社會壓力,容易產生實質的效果。律師素質的提高有賴於律師公會自清功能的發揮。)
話說到最後,能否推行自由與民主等於能否實行法治。就這一點而言,我們還有一大段路要走,所以必須特別注意加強。
關於上述第(五)點有關文化發展的問題,首先應該指出的是:政府與國民黨中許多大員心中的一項矛盾。常聽他們說,中國最根本的問題是思想文化的教育問題。既然思想文化是這麼重要,被認為是一切的根本,那麼最合乎邏輯的施政方針應是:特別注重正當的、合乎法治與民主的思想與文化的培育。但這卻又不是政府輿執政黨施政的重點。
政府與執政黨的領導階層中的許多人士就這樣處矛盾之中:一方面特別強調思想與文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卻又不重視思想與文化的培育,當更談不到拿出一套清新而具體可行的文化與教育政策了。(這個矛盾與惡性心理循環的結果便是令人嘆氣的「文建會」的表現及「文化季」之類無根的文化活動。)
避免大眾文化日趨低俗
事實上,政治開放以後,如無清新久遠的文化與教育政策加以配合,文化與思想可能更為混亂與庸俗。(最迫切的危機是:各個大小報紙或將陷入惡性競爭的洪流之中,把大眾文化帶到更為低俗的深淵。如要避免這種可能的發展,社會必須發揮監督的功能。現在「環境保護文教基金會」已經成立,有心人士應該另外籌設「大眾傳播文教基金會」以發揮監督報紙、電視、與雜誌的內容的責任。)
成立職業性球隊
另一點有關文化思想的特色是:它們不適合用「訓練」的方式來培育,用那樣的方式不但不易產生實效,反而可能產生反效果。最有效的辦法是:間接的潛移默化。這一層當然更增加了制定文化教育政策的困難。
那麼,究竟如何制定教育文化的政策以便切實地配合政治的開放與革新呢?茲事體大,不是一篇訪問可以說明白的。我建議政府成立「文化教育發展諮詢委員會」,禮聘海內外真正關懷中華民國的未來並確實具有通識的人來組織,從長計議,以便提出具有前瞻性而切實可行的計畫來。
關於發展大眾文化方面,我主張允許成立職業性的球隊,用以疏導國民休閒時沒有地方去的苦悶。在允許成立之前,必須制定切實周全而可以執行的法規(包括防止惡勢力的介入等)規範之。
最近報紙報導:板橋林家花園開放以後,群眾蜂湧而入,使得該園難以維持秩序與景觀。
有人在報端發牢騷說:「國人遊賞名勝古蹟的態度根本是商場上那一套巧取豪奪作風。」其實,這主要是管理法規的缺失,國人總喜歡把任何問題都說成文化的缺失,那是文化化約主義的謬誤。
事實上,很多問題可經由完善的法規制定而避免。以日本為例:京都的西芳寺、桂离宮、修學院离宮每天只許一兩百人參觀。外國人需在前一天持護照到京都御苑管理所登記。本國人則需在半年前通訊登記,按排定日期、時間前往觀賞,那是日本人的大事之一。
宜限制人數
我在報上看到林家花園修復準備開放的消息後,立刻感到將來開放後第一個問題一定是:事先不知限制參觀人數,開放後將遭人滿之患。現在知道,果然不出所料,好像中國事務是服從缺乏秩序的定律似的,一定要在中國式的缺乏管理觀念的軌跡內進行。其實,林家花園開放後,來參觀的人數將多至無法管理的程度--至少在剛開放的前幾天會如此,本是憑常識便可預料到的事,所以負責該園管理的單位應該事先制定每日限制入園的人數的法規,現在的問題便可輕易地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