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快速的經濟發展,也造就許多創業經典範例。高譚.阿達尼白手起家,
從一間小貿易公司做起,現在已是全印度前五大的跨國集團,目前印度國際貿易,
有九成都是經過阿達尼集團的港口,如何辦到?
「前面這塊地,就是留給台灣石化園區,如果成功進駐,未來中下游的石化製品,都可從這裡輸送到全印度!」5月中旬,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像是指揮官一樣,對著超過50個台灣業界與媒體代表,熟練比劃地圖模型上的相關位置。
這個園區中控室,的確像是黃志芳的戰情指揮中心。位於印度西岸的貿易大港「蒙德拉」(Mundra),堪稱「新南向政策」的關鍵拼圖,也是台灣產業進軍印度的必經要道。
因此,已經八度率團到印度的黃志芳,就有四度專程來到蒙德拉港經濟特區「拜碼頭」、會見港口主人「阿達尼集團」(Adani)。
苦心經營一年多,終於傳出好消息。5月,黃志芳選在此地宣布中鼎集團拿到阿達尼的標案,位於印度東岸港口Dhamra(達姆拉)的天然氣接收站工程,價值2.4億美元(約台幣72億元)。
中油1800億投資案醞釀中
不過,還有一個高達1800億元的投資案,正在醞釀中。黃志芳指出,中油計劃在位於印度西部省分、緊鄰「蒙德拉經濟特區」的DTA(國內關稅特區),設立輕油裂解廠與水電氣的公共工程。
據了解,整個投資案的上游公司主要是中油與阿達尼集團,其中,中油持股49%、阿達尼集團持股26%,另外25%則由石化中下游業者聯合集資,將包括台灣與日本業者。
中油正在做可行性評估報告,將送投審會與立院審議。若此案順利推動,等於是將台灣的整串石化供應鏈輸出到印度,於蒙德拉的台灣石化專區形成產業聚落。
究竟阿達尼集團是何來頭,為何兩個指標性大案都與它有關?一個集團就左右台灣新南向政策的走向?
《遠見》實際來到阿達尼「起家」的港口「蒙德拉」,這是印度最大的私人港口,每年吞吐超過一億噸貨物。
「這個港口最早時就是一座燈塔、一塊素地,是很不起眼的小海港……,」來自台灣的阿達尼集團董事張健庭指著遠方燈塔說,現在整個蒙德拉經濟特區大約有400平方公里,只開發了150平方公里,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大約32年前,張健庭的父親、阿達尼張姓大股東,因緣際會認識才24歲的阿達尼集團創辦人高譚.阿達尼(Gautam Adani),兩人因為都想做貿易而一拍即合,在1988年創立了阿達尼,從一家小小的貿易公司做起。
學航運、跑過船的張姓大股東認為,想做好貿易一定要有自己的船,因此與高譚.阿達尼商量,買了第一艘自己的船,卻沒想到早年印度港口效率奇慢,卸個貨都能拖上三個月。於是,兩人乾脆再買下自己的港口,那個港口就是蒙德拉港。
莫迪利商主義讓阿達尼茁壯
在草創時期,阿達尼有一個貴人,正是現任印度總理莫迪。當時莫迪擔任古吉拉特州的祕書長,就展現「利商主義」作風。
張健庭透露,近20年前,在蒙德拉港往北不遠處,曾經發生一個小地震,有些傷亡。州政府災後重建時,將港口附近土地規劃為自由貿易區,由阿達尼管理。
「莫迪上台後曾說,『我就是要圖利印度的商人,但我要求商人賺了錢後,要繳稅、要照顧員工!』」不願透露真實姓名的張姓大股東有感而發,莫迪政府腦袋清楚、「很實在」,不會為了避嫌,不會為了「不沾鍋」,什麼事都辦不成。
隨著莫迪的官愈做愈大,2001年出任13年古州州長、2014年登上印度總理,阿達尼也一路壯大。從當年的貿易小蝦米,變身成印度最大的港口開發商與營運商,目前管理印度十個港口,印度九成的國際貿易都得通過阿達尼的港口。
目前已是印度前五大集團的阿達尼,還橫跨能源、物流、石化、房地產與食品等產業,事業版圖還拓及海外,成為外資企業進入印度市場必須爭取的大咖伙伴。
例如,新加坡食品集團「豐益」就與阿達尼建立合資公司,在蒙德拉港設立第一個以食用油為基礎的港口工廠,煉完油之後以Fortune為品牌,直接銷入印度市場,目前掌有超過四成的印度食用油市場。
近十年來,阿達尼集團的營收規模成長十倍,去年營收達113.5億美元,全球資產逾270億美元。
「大家只看到我們賺錢,其實剛開始什麼都沒有、一片荒涼,前十年的建設是很燒錢的!」蒙德拉經濟特區的執行長馬哈德(Malay R. Mahadevia)在集團內任職超過26年,是高譚‧阿達尼的兒時玩伴,可說是蒙德拉港的第一號員工。
填海造陸 霸氣自蓋港口、電廠
當初,蒙德拉港的腹地沒有這麼大,有三成以上的土地是靠填海造陸,而舉凡各種港口設施、鐵路、公路、海水淡化、員工宿舍等,靠政府太慢,乾脆全都自己來。
到後來,阿達尼集團連發電廠都自己蓋,為了提供進駐廠商足夠的員工宿舍,還在附近造鎮,港區內甚至有一個私人機場,每天撥出一個班次開放給公眾搭乘。
在蒙德拉港的經濟特區中,等於是有著陸、海、空的3D物流網絡,放眼望去,園區裡不僅有通達的平面與高架道路,還有長約70公里的園區鐵路,對外可接上公眾鐵路網。
「缺什麼,就自己做什麼」的DIY經營法,也讓他們將觸角慢慢伸往能源產業。
望向港區邊緣的四根煙囪,張健庭表示蒙德拉港共有兩個火力發電廠,加起來可發電7000MW。幾年前興建第一座、5000MW的火力發電廠時,阿達尼將內蒙最新的電廠整廠輸出至此,請來四川與山東的工程隊共4000人,打造這個堪稱全球最大的單一私人火力發電廠,從簽約到發電,只花了36個月。
2016年,阿達尼集團花了八個月,在印度最南邊打造全球最大、占地10平方公里的單一場域太陽能發電廠,總發電量可達648MW,同樣創了世界紀錄,還吸引《國家地理頻道》特地前往拍攝紀錄片。因為自用需求太龐大,阿達尼在蒙德拉港區中有自己的太陽能板產線。
擴張跨國版圖 願當台企好伙伴
一再跨業擴展事業版圖,成為1萬5000人的跨國集團,人稱「印度港口之王」的高譚‧阿達尼如何辦到?
「他是很授權、肯聽人說話的老闆!」年長高譚‧阿達尼一輪、情同一家人的張姓大股東表示,阿達尼的企業文化是,只要講得出道理,會議上吵架、拍桌都沒關係。
今年56歲的高譚.阿達尼,陸續培養接班梯隊,大兒子卡倫.阿達尼(Karan Adani)已出任集團子公司執行長。
「我們很需要阿達尼這樣的在地好伙伴,可以幫台商解決許多麻煩事!」黃志芳說,未來台灣石化園區進駐,阿達尼不只是一個給水、給電、給基建與物流設施的「包租公」。
未來台灣石化業者在印度的中下游製品,都有機會搭著阿達尼通路與政商網絡,深耕13億人口的印度內需市場。
「印度港口之王」阿達尼,會不會是台灣的好朋友,還待時間驗證。但前進印度之前,一定要先認識這個印度大咖。
圖/阿達尼集團創辦人高譚.阿達尼(中),被稱為「印度港口之王」,也在台灣的「新南向政策」中扮演要角;左二為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圖片由外貿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