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人造國度,複製文化

廖和敏
user

廖和敏

1996-10-15

瀏覽數 12,900+

人造國度,複製文化
 

本文出自 1996 / 11月號雜誌 第125期遠見雜誌

只要三個小時的飛行,就可以看到如假亂真、和荷蘭境內一模一樣的風車,就可看到比真的還要像的阿姆斯特丹特色建築,看到穿著荷蘭才有的木屐女子,這就是日本的荷蘭村。

在仁愛路上一個三十坪的空間可以「造境」一個泰國味的餐廳;在桃園一條街上可以「造鎮」;在一個國度內另外「造國」,又有什麼不可以呢。造空間是現代建築師的偉大工程,豈止是愚公移山,簡直就是上帝再現。

不必走遠路就可就近使用到「文化特產」,對分秒必爭,錙銖必較的現代人是符合高度經濟效益的,台灣飛日本只需一萬多元台幣、三小時飛行就可到達,而從台北飛荷蘭的機票要三萬多元,並且得忍受在密閉空間十二小時,前者應該比後者更受歡迎。

如果旅遊要的是這種近似的視覺經驗,何不乾脆看實境虛擬的光碟,一樣可以身歷其境,豈不更省事,既不需簽証買機票,更不必忍受把身體折在機艙裡十幾個小時。

直通心臟的震動

但是如果旅遊要的不只是一種視覺,而是有視覺,有嗅覺,有觸覺和直覺綜合而成的感覺,那又怎能滿足於這種複製文化?

有人提出抗辯,那紐約市曼哈頓的中國城又是什麼呢?那不是也是在一個國度內再造另一個國度嗎?

但那就是不同,不同的是:旅者走在中國城街道,不只尋覓孔廟景點,不只探訪道地的中國餐館,而是即使拐著酸痛的雙腳,一走進一家古玩小店就忘了痛而一路把玩,一看到各種中國玩意就忘了餓而流連不去,看到穿著唐裝中國人不忙著拍照,而是一股衝動上去問他是幾歲離開老家的。只要去過紐約中國城的人大概都會有這種熟悉的感覺吧!那不只是止於視覺的躍動,而是直通心臟的震動,只為這個中國城是移植的,不像日本荷蘭村是複製的。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移植是有生命的有機體,而複製是沒有生命的不繡鋼;前者是自然發生,後者是人造人為;前者是會成長變遷的社區,後者是會逐漸褪色的建築;前者是由一群陌生人無意間匯集而成的同質團體,後者是由一群有相同目的的人有意建造而成。

這麼多的不同,區別了移植和複製的基本不同,也分野了觀光客和旅者的差異,觀光客可以接受複製文化,反正荷蘭就是風車和木屐,而旅者寧願忍受著密閉的恐懼飛行十八個小時,只為去全球最大的中國城親自感受它的鮮活生命力。

你屬於那種人?

(本文作者為資深旅遊作家)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