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周末午後,屏東市千禧公園已在草皮整齊排上1萬2000個座位,準備迎接綠光劇團《人間條件》戶外野台演出的年度最終場,隨著豔陽轉趨溫和,群眾魚貫入座,晚間7點開場前的戲前戲,現場已湧進2萬多人。
提到當天盛況,知名劇團、一等一的卡司,道具、背景整場搬來國境之南,演員唐美雲更短暫結束國外工作,旋風式返台24小時,只為演出屏東這場戲,「若觀眾不給力,真的沒辦法跟劇團交代。」文化處長吳明榮說。
人間條件戶外公演爆滿 藝術紮根看到收成
不過屏東縣政府擔心似乎是多餘的,超過3小時演出,偌大場地絲毫沒有嬉戲雜音,觀眾的呼吸全都隨著劇情起伏,導演吳念真也深深感受南部人的熱情,他有感而發的說,這是綠光劇團第一次到國境之南演出,寫這部戲時就一直想,如果有一天能在廟埕、大榕樹下演出,讓所有人都來參與看戲,是一件很棒的事,如今10多年前許的心願就在這裡實現,「就像古早時候看平安戲一樣」,讓藝術可以是那麼平易近人。
但這些都不是憑空而降,以往《人間條件》從未在非六都以外的縣市公演過,屏東縣長潘孟安為了讓縣民也能享受劇團的魅力,特地拜訪吳念真,第一次對方沒有答應、第二次則強調會考慮,第三次才讓吳念真感受到潘孟安的誠意點頭允諾,畢竟將整場戲拉到屏東所耗費的人力、物力,難以想像。
吳明榮笑說,縣長「三顧茅廬」才把綠光劇團請來,而現場2萬人的數字完全騙不了人,這也顯示,屏東演藝廳在2016年底啟用至今,已累積、培養不少藝文人口,藝術的種子紮根後也逐漸成長茁壯,開始進入收成階段。
屏東民眾引頸期盼的屏東演藝廳,共歷時5年、斥資超過10億元打造,堪稱屏東近幾年最大規模的公共工程,內部造價 3300萬元的「鎮館之寶」管風琴,是從德國原裝引進,總共有45個音栓、2793根音管,其中「水平式喇叭音管」、「可移動式琴座」與竹子做成「福爾摩沙笛管」,皆是全台唯一,搭配頂級史坦威鋼琴,曾經裡頭欣賞過音樂饗宴的閱聽眾,都給予極高評價。
屏東人追求藝術渴望 遠大於想像
「屏東人對於藝文的興趣,遠大於想像」吳明榮分享,主表演廳規畫1050個座位,目前各場次的上座率約8成以上,稍有知名度的表演團體,更常發生一票難求的狀況,經過統計,其中親子系列是「絕對不敗」,另外包括國外團隊及相聲演出,幾乎都是滿座。
為迎合群眾口味,屏東演藝廳下半年將以風潮音樂節為名,邀請14個國家、20個表演團體在此進行演出,目的就是讓大眾「聽見世界的聲音」。吳明榮透露,多數國外團隊都是主動表達演出意願,原因是,近1年半來,不少來此演出的外國音樂家,結束表演後都驚艷「屏東」竟有如此等級的演藝廳,返國後就跟演出同好分享,當這些表演者來台時,多指定要來「親身體驗」,也都認為演藝廳的品質已是亞洲Top 5。
面對挑戰 有信心將音樂做到專精
但面臨今年即將啟用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僅一條高屏溪之隔,又是國家等級規模,吳明榮坦言「怎樣都避不掉,那就去面對吧!」屏東演藝廳大小正好符合音樂演出的最適合容量,每個位子的音樂飽足感皆經過設計、調整,其實聽起來差距不會太大,當然也不會讓表演者有壓力,既然如此,那就把音樂演出的品質做到最精緻,「就會有成功機會」。
除了演藝廳下半年的節目陸續排定,同一時間正在動工的縣立圖書館,也期待以新的面貌呈現,原本老舊、不敷使用的舊建物,為了提供更優質閱讀空間,屏東縣政府斥資 2.48億元,著手整建這座圖書館,且順勢進行周邊入口景象改善工程。
整建屏東總圖 提升閱讀風氣
縣長潘孟安為了提供縣民更優質的學習品質,完工後的總圖書館將有700個以上閱覽席次,搭配兒童及一般閱覽區、輕食區等,預計最快明年暑假就能完工啟用,其中針對兒童、青少年、樂齡,以及多元文化與屏東文學等,都將設置專區,另規畫輕食區、戶外閱讀空間,還提供得來速還書服務,在在滿足各年齡層民眾學習需求。
對於未來的屏東藝文藍圖,潘孟安也顯得期待,他透露,一旦總圖啟用,文化處將邀請各領域專家分享閱讀樂趣,當然不只在首善之區屏東市,更將走入偏鄉、離島,山區、沿海,讓閱讀的氛圍逐一發酵,他驕傲的說:「屬於屏東的文藝復興正在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