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屏東縣長潘孟安就職100天的日子,當時他在台上有感而發的說,「政府施政要讓人民有感,便民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冷冰冰的縣衙,短時間要將溫度直達民眾心坎談何容易,3年半執政過去,回頭一望,他,確實做到了。
「以人為本」一直是潘孟安帶領縣府團隊所訂定的施政目標,屏東縣政府財稅局長程俊坦言,在幅員遼闊、南北狹長的屏東縣境,包括山區、離島,如何將服務深入民眾所在,在有限的人力與經費而言,真的有難度。
啟動遠距視訊,省去舟車勞頓
舉例來說,與民眾息息相關的稅務問題,過去僅靠3個分局及1個總局,必須服務全縣33鄉鎮的大小事務,「要民眾來繳錢,還必須先忍受舟車勞頓,難怪對方不會給你好臉色」。
當初真的想破頭才發現,「其實科技可以彌補其中不足之處」,程俊進一步表示,起初盤點縣內資源時靈機一動,公所與戶政是每個鄉鎮都存在的政府機關,只要透過遠距視訊的聯繫,鄉親洽公不僅能車行耗費的時間、金錢,過程中可能的交通意外更通通能夠避免。
最早在琉球鄉首創設置的遠距視訊據點後,確定服務鄉親成效良好,縣府動用預備金一口氣增加10處據點,服務網絡幾乎涵蓋全縣,服務件數從105年服務件數529件,隔年變增加至2438件,若換算成時間與金錢,一年初估可省下4876小時的交通時間與難以估計的交通成本,成效如何「就讓數字來說話」。
跨局處整合,一站購足真方便
另外政府部門最令民眾不解的是,辦理一項業務要跑好幾個地方,例如遷戶口,必須先到戶政申請戶籍謄本,接著還要去監理站辦理車籍變更,房屋稅、地價稅要去財稅局,「辦好一件事耐性早已消磨殆盡」;於是屏東嘗試「一站購足」概念,讓局處間的資料共享、主動通報,他們只要在一個站點就能將申辦項目一次完成,民眾體驗後都直呼:「真的方便許多」。
程俊笑著說,服務要到心坎裡當然可不只有這樣,以往公家機關都是被動等待民眾上門申辦業務,「說一動、做一動」往往民眾權益就在動靜間被遺忘;就如同每年都會遇到的汛期災損問題,受災戶若沒主動申請勘災,公家機關就當沒這事發生,但屏東縣政府一改過去習慣、主動出擊,配合鄉鎮市公所提供的災損資料,從電腦端就能主動給予稅務減免及補助。
新住民宣講團,租稅問題溝通無礙
便民措施要廣施於民,當然不能遺漏全縣近2萬名新住民,程俊說,這些人多數掌管家中經濟,為促使快速融入在地生活,並有能力辦理稅務相關問題,縣內由13位種子教師組成的母語租稅宣講團,每年下鄉舉辦30場稅務宣導與服務,母語講師也順勢擔任新住民與政府機關通譯媒介,反映、同時協助解決新住民的稅務疑義。
且公部門的大廳多數提供印有越南文、印尼文、泰文等東南亞各國稅目引導指示牌,舉辦稅務申辦及退稅相關服務,一目了然,也藉此拉近彼此距離。
細數近年便民服務,縣長潘孟安率領縣府團隊創下不少新制,包括建立戶政人員代理審查機制,不僅節省謄本費用支出、簡化流程,更縮短社福津貼審核期程,提供弱勢家庭最及時救助;又率全國之先結合戶政與役政業務,完成「屏東戶役通」APP,提供戶政線上申辦、線上預約及役男線上查詢體位判等服務,亮點績效不勝枚舉。
「曾有長輩在天未亮時就騎著機車來到距離1小時車程外的屏東市,只為辦理稅籍證明,用以申請社會福利補助」潘孟安常說要將每一位長輩視作自己的長輩,設身處地的想後,如今只要在鄰近鄉鎮公所就能辦妥業務,看到人民解決問題後的笑容,就是公家機關不斷前進的動力。
(屏東縣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