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橫須賀的不動產市場
2015年起,陸續看了一些日本書籍與網路報導[1],提到日本軍港橫須賀的空屋數量太多,年久失修,不但有礙景觀,房屋買氣更是慘不忍睹,即使政府推出各種補助措施,處理空屋的立法[2],改善的幅度還是有限;除了市中心之外,很多地方都成了荒廢小鎮[3],由於報導太傳神了,於是安排了一個短期行程親自跑一趟。
橫須賀市算是一個蠻乾淨的海邊小都市,距離東京大約1個半小時可到,但小心不要搭到每站都停的電車,那可能夕陽下山還不知道會不會到。到了橫須賀市,一出車站門口,簡潔的街道、五臟俱全的購物中心,行人很少,有點兒像是中壢市街頭的型態,雖然並不寬敞,但日本人街道可是有名的平整與乾淨,還是有著一股很舒適的感覺。
依循著日本房屋仲介網(athom.co.jp),倒沒有找很偏遠山區的老房子,畢竟第一次來,還是以市區的標的為主;尋覓幾間設定好的老屋,一到現場,發現日本的老屋即使到了橫須賀市還是保養得很好,從外觀來看,跟台北市的新屋根本是一模一樣。
房屋一: https://www.athome.co.jp/mansion/1029083730/
Google Map: 請點選連結[4]。
經過計算的房價,相較於淡水地區顯然更便宜,十分鐘就可以走路到車站[5]。
接著還搭船到距離岸邊僅有10分鐘船程的「猿島」,整個島嶼維護得非常好,從一開始長長的遊艇港口,鳥在空中振翅飛翔,但力道與逆風相抵銷,呈現一種空中停滯的美景,一直到島嶼中的防空洞、砲塔、彈藥庫等歷史遺跡,大約一個小時就可以走完全島(請點選Google Map連結)[6]。日本屬於島嶼大國,除了東京、大阪、北海道等知名景點外,小島觀光也是一個潛在開發的資源,只是人口逐漸稀少老化的國家,整個島嶼是一個想消費也沒人在賣紀念品的無人島。
[1] 參見稅金地獄,第120頁。
[2] 倒壊しそうな空き家 特措法で全国初の取り壊し(15/10/26),
[3] 日本空房率攀升,頻現「鬼屋」,
https://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150827/c27yokosuka/zh-hant/。
[4] 可點選GoogleMap:
[5] 日本是實坪,台灣往往會有三成到三成五的公共設施,另外台日的生活水平也不一樣。
[6] 可點選Google Map:
日本人口老化嚴重,金融海嘯之後,整體人口總數也反轉向下,一個曾是繁華的東京附屬都市,雖然維持了都市中心的基本功能與外觀,但已經感受到人口壓力,加上日本人口密度只有台灣的一半,橫須賀市這類型的地方,即便有美軍撐腰也難掩頹勢。台灣人口反轉向下的時間,與日本大約差距15年,也就是2023年前後,台灣恐怖之處在於人口老化速度更快,對於許多蛋白區的小鎮而言,恐怕也將面臨極大的人口空洞挑戰。
谷底彈不起來的台灣不動產數據
2018年第1季的不動產移轉數據,先來看下圖的住宅移轉總筆數,2018年第1季56,389筆,相較於2017年第4季49,491筆,成長幅度達到13.94%的雙位數字;但是與去年同期的第一季55,717筆,僅成長了1.21%,相較於過去動輒6萬、8萬以上的移轉筆數,很難說現在已經有效反彈,頂多能說說抖動一下。
接著將細部項目的數據拆解成「第一次登記+買賣」(左綜座標軸)以及「贈與+繼承」(右綜座標軸)兩組,繪製成圖表,如下:
代表市場交易量的「第一次登記+買賣」呈現下滑的趨勢,而代表著世代財富移轉量的「贈與+繼承」,則呈現上升的趨勢。
筆者認為市場交易數量可能因為市場價格過高、貧富落差嚴重,導致暫停觀望、縮手購買的買方增加有關係,否則整體數量不應該這麼低;畢竟現在購屋主力是出生人口數32萬的區間,以需求方而言,人氣應該要不錯,真的要出現人氣低、需求差,則是等到26萬,甚至於20萬出生人口長大,然後成為購屋主力後,屆時每季移轉5萬以下的數字不會再覺得過低,反而可能還會覺得蠻熱的。
其次,代表世代財富移轉量的「贈與+繼承」,隨著人口結構板塊移往老人的一方,粗死亡率、死亡人數都會攀高,長期來看,「贈與+繼承」的量應該還是會增長;有人戲稱只要家世生的好,出生不必煩惱購屋瑣碎事,等繼承就好,這也是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所著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所描述的世界情景。
結論:短線震盪,長線無多
也不知道誰突然給我冠上的房市大空頭,這可能會誤解我的分析只是一個平均值的概念,「都市集中化」嚴重的地區,房價不必太擔心,未來還是有可能引進大量外來人口、印鈔等措施,激勵房價反彈。
查了一下網路新聞,目前最常討論的多軍是李同榮、空軍是顏炳立,雙方也有提出一些數字的依據,不過無論是多方還是空方,所提的數據不是太片段,就是表象性的數據,如果用股票來舉例,這兩人的論述很像技術分析派,用幾條線來分析11,000點是不是高點,不去討論上漲下跌的實質因素,難以把內部結構性的改變呈現出來,讀者也都看得如入五里霧一般,只能各自解讀、開心就好。
從2018年第1季的不動產移轉數據來看:
1.台灣整體房市走勢依舊持續反轉向下,加上價格居高不下、成交量過度凍結、投資客減少,成交量小有反彈,但彈不起來。
2.重劃區到處都是,雖然長期來說重劃區可以讓都市有煥然一新的感受,但供給量過高的結果,買方應該小心行銷話數、現場熱度假象,以免買在高點。
3.都市集中化、鄉村空洞化會更形嚴重,因此都市蛋黃區的房價暫時不需要擔心。
4.台灣老房子太多,持有成本增加,再加上未來不動產增稅的壓力極大,會朝向日本房子沒人要繼承的窘境發展。
(文/Dr.J)
全文未完,完整文圖詳見不要問我何時買房最好,因從這就能預測台灣明日房地產
更多精采報導,請上《大數聚官網:http://group.dailyview.tw》;
《大數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dailyview.tw》;
《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官網:http://dailyview.tw》;
《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粉絲團www.facebook.com/DailyView.tw》
【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