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創造雲林未來新動力

綠能 X 農業 X 觀光 X 人文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18-06-04

瀏覽數 30,100+

創造雲林未來新動力
 

過去媒體中的雲林印象,不外是純樸的農業大縣。 但隨著近年食安、綠能、文創等議題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雲林也重新找到自己的新定位。

感動 主辦台灣燈會 

找回雲林的榮耀 

雲林北港朝天宮是全台最早舉辦大型燈會的廟宇,可說是燈會的發源地,卻直到去年才首次爭取到第二十八屆台灣燈會主辦權。從成果來看,2017台灣燈會在雲林結合了布袋戲及農業文化的在地特色,參觀人次達一千三百六十萬,創造上百億產值,民眾滿意度更超過百分之九十。

縣長李進勇感性的說,「雲林縣府除了向全台灣證明雲林有能力舉辦大規模、世界性的活動,更重要的是重現了雲林人的尊嚴與自信。」

創造雲林未來新動力_img_1

(李進勇縣長致力為雲林在地產業找到新的出路,帶動周邊產業發展及就業機會。)

引動 友善大地農業

環保及發電雙贏

雲林縣農業產值連續三年超過700億,縣府近幾年大力鼓勵精緻農業及有機農業,致力提供國人更好的農產品。李進勇強調,「農業不只是單向的機械式耕作,而是對土地的感情,是與大地及環境共榮並存的產業,必須友善對待。」

雲林畜養豬隻數全國第一,因此推動畜牧肥水施灌是首要之務。目前有超過90家畜牧場通過農委會審核,縣府也嚴格進行食安及污染監控,一年有38萬噸肥糞回收成為肥料,灌溉範圍超過四百公頃,有效減少化肥及土壤酸化問題。

此外,具備沼氣發電效益的5000頭以上養豬場共36場,由縣府積極輔導設置沼氣發電設備,解決廢棄物污染之外,也引動雲林綠能發電前景。

啟動 綠能專區

邁向農業、綠能雙首都

「不管是太陽能、風力、沼氣發電,雲林縣都有絕佳的發展條件。」李進勇表示,除了沼氣發電,雲林是平均日照最長的縣份之一,沿海風場也非常好,因此近年來綠能發電量躍升全台第一。

雲林的太陽能發電有兩大計畫,一是沿海地層下陷不利農業經營的地區,可提供作為太陽能發電施作總面積可達一千四百多公頃,規模全台最大。再來是將原本尚未開發的離島工業區1176公頃土地,配合國家能源政策調整為「台西綠能專區」,未來更將成為全亞洲最大的單一太陽能發電專區,發電規模可達800mw。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離岸風電方面,也已由德國達德能源集團優先通過中央政府核可,未來發電規模可達708mw。李進勇自信表示,「雲林縣的綠能發電是全台灣走得最快、績效也最好的,我們希望在整個國家新能源政策中,能扮演最積極的角色,並提供最大的貢獻。」

創造雲林未來新動力_img_2

(縣府透過積極推動綠能,為雲林在地產業找到新出路。)

轉動 三大觀光廊道

椬梧新地標 首屆龍舟賽登場

近年來雲林縣府以「觀光廊帶」的概念,致力整合縣內觀光資源。山區部分推動「雲遊山林」計畫,從林內鄉的紫斑蝶季,到斗六的湖山水庫,到古坑的華山咖啡、綠色隧道,都已成為國人耳熟能詳的觀光勝地。

平原地帶則以文化及古蹟為主。從西螺老街,到虎尾的布袋戲館和合同廳社歷史建築,到斗南他里霧文化園區,充滿人文歷史特色。海岸線原本就保存西部沿海美麗的原始防風林景觀,以及養殖專區的漁村風光,現在更有椬梧滯洪池加入成為生力軍。

椬梧滯洪池原本是台糖甘蔗林,因海水倒灌造就豐富濕地生態。近年縣府透過中央治水方案及水環境建設計畫,規劃南池以水上太陽能發電養水種電,北池則以水上休閒及觀光為主。加上口湖鄉的台子漁港,可望成為雲嘉南海岸線最新熱門景點,翻轉地方經濟。

號稱「雲林版日月潭」的口湖鄉椬梧滯洪池,在6月16日到18日舉辦首屆雲林龍舟賽,也將帶動這個「海角秘境」成為雲林觀光的新亮點。

創造雲林未來新動力_img_3

(縣府將於06/16-06/18假口湖鄉椬梧滯洪池舉辦首屆龍舟賽。)

走過艱困挑戰 迎向多元產業新未來

雲林作為農業大縣,持續面臨禽流感、風災、地層下陷、防洪治水等嚴峻挑戰,財政困難也是一大考驗。但自104年起推動減債計畫以來,至今減債共超過11.26億,且歷年歲出歲入相抵皆有賸餘。縣長李進勇歸功於縣府團隊的規劃與執行能力,「雲林積極爭取中央財源挹注,在多項競爭型計畫上也得到中央大力支持,這是主要原因。」

對於雲林的未來,李進勇強調持續推動「綠能」與「農業」兩個軸線。「農業是雲林的根本,在質量上要更進一步提升;綠能則配合國家能源政策,降低環境衝擊,也為雲林在地產業找到新的出路,帶動周邊產業發展及就業機會。」

(雲林縣政府廣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