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一九八六年二月,裝載韓國Excel汽車的第一艘船到達洛杉磯之後,去年一年之間,「現代」(Hyundai)共有十六萬輛汽車登上美國大陸。
創造這個奇蹟的人是現年五十九歲,剛榮登「現代」集團會長的鄭世永。由於他的優異表現,去年年底被紐約時報選為全球六位企業英雄之一。
知彼知己,百戰百勝,鄭世永能成功地打進美國市場,主要是他瞭解美國。
鄭氏自韓國私立名門高麗大學政治外交系畢業後,於一九五七年留美,獲得國際政治學碩士學位。
這段留美經驗,奠定了他日後「讓顧客滿意」與「集中銷售」的經營手腕。
一九七六年六月,「現代」把第一輛汽車銷到南美的厄瓜多爾。十年後,外銷國家已增至六十餘國。先打開了南美、埃及、沙烏地阿拉伯、非洲諸國市場,堅定信心之後,轉向歐洲,一九七八年從荷蘭開始,漸次打進比利時、英國、義大利等國。一九八四年進入加拿大,一舉成功之後,旋於一九八六年二月登陸美國。
取之美國,用之美國
早在一九八一年現代汽車就擬訂對美輸出計畫,透過其公司派駐美國人員和美國一家顧問公司,對美國市場預先作了一番徹底的調查。綜合各項意見之後,決定採取獨家經銷商網(single point dealership)方式開拓市場。這種做法大異於日本的豐田汽車,豐田將美國畫分為八個地區經銷。
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現代」外銷汽車的部份零件,使用美國固特異公司的輪胎、賓夕法尼亞公司的車頭燈等,讓美國人瞭解,現代汽車並非只顧自己利益,而是「取之美國,用之美國」。這種促銷策略好不僅讓美國人對「現代」產生好感,也削減了美韓兩國之間的貿易逆差。
由於美國政府對日本汽車採取配額措施,限制日本汽車一年只准進口二百一十萬輛,因而提供「現代」良好時機,趁隙而入。也正因為如此,日本開始走高價汽車路線,使「現代」得以打進低所得階層的市場。
「現代」不僅緊抓這個優勢,也深深瞭解如果只求價廉,而品質不好的話,並不會吸引購買者。因此,為使品質不遜於日本汽車。「現代」將營業額的四0%用在技術投資,並特別邀請一位資深的日本技術人員指導。難怪「現代」敢打出「貨真價實」(value for money)和「正確的選擇」(the car that makes sense)的招牌。另外一個設計成功的廣告標語是:「Sunday,Monday,Hyundai」(諧音)。
韓國汽車國產化只達八0%,還有二0%的零件來自外國。其中大部份依賴日本,其次是美國。所以,韓國今後一方面努力達成百分之百國產化的目標,另一方面則為了改善對日貿易逆差和減輕對美貿易磨擦,將改向美國採購零件,勢所難免。
加足現代馬力
據一九八三年的統計資料,美國擁有一億八千萬輛汽車,去年美國市場一年的銷售量有一千一百萬輛,其中的三0%,也就是三百二十萬輛是進口車,日本車消化掉二百三十萬輛,「現代」與其他國家的廠商為僅剩下一百萬輛車的市場,展開激烈競爭。
肩負領導現代集團重責大任的鄭世永,對汽車這門行業特別「酷愛」,他曾說:「我永遠不會放棄汽車。」不僅不放棄,還會加足「現代」的馬力,奔馳於美磪奕鶠C
(劉順達為韓國國立慶北大學政治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