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中共抽腿,中報垮台

伍 岳
user

伍 岳

1987-06-01

瀏覽數 22,050+

中共抽腿,中報垮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7 / 6月號雜誌 第012期遠見雜誌

四月二十一日下午,香港的「中報」宣佈停刊。在同一時間,也就是紐約二十一日的清晨,美國的「中報」也傳出要關門的消息。雖然由負責人傅朝樞召集會議後,得到一個沒有結論的結論:暫時維持下去。

但能維持多久,實在難說。

中報背後的支持者是中共,拿中共的錢,替中共做統戰,海外已不僅止於傳聞,若干報章雜誌且白紙黑字的印出來,也未見傅朝樞和中共有何明白交待。這次中報要關門,一般相信,是中共不給錢了,中報在財務上無法支持;至於暫時繼續出報,那是苦撐待變,跟中共磋商,或者是傅朝樞的策略運用,向中共表態:錢要不來,我就真的關門了。

前年「美洲中國時報」停刊,在華人社區造成很大的衝擊,這次中報事件,震撼也不小,因為中報是在美國唯一能和「世界日報」對抗的華文報紙,平常趾高氣昂,以「大報」自翔,傅朝樞且聲言一九八八年要和世界日報進行「淮海戰役」,讀者想不通為何會「出師未捷身先死」?

再則,中報和中共的關係盡人皆知,大家也要等著瞧,看中共會不會放棄這個統戰工具。另一方面,中報停刊與否,與中華民國在美文宣工作息息相關,心向台灣的華僑,是不能不注意的。

要瞭解中報的未來,必須先認識傅朝樞這個人,以及中報興起的經過。

傅朝樞的底牌

政府自大陸遷台,最後一任行政院長是閻錫山,傅朝樞曾做過閻的「公共關係」祕書。內閣改組,閻引退,幹部星散,傅朝樞進入「司法人員訓練班」,結訓後充任法院書記官。而後不知以何種方法,竟然取得律師資格,與「彰化幫」一個紡織家族搭上關係,這個家族因「假出口、真退稅」案,為前監委陶百川檢舉,並糾彈失職官員,傅即以律師身份與陶對抗。

傅朝樞因與紡織界的關係,涉足股票市場,很撈了一些鈔票。迨至七0年代初,台中的「台灣日報」債台高築,負責人夏曉華支持不住,向傅以高利借錢,後來還不出,傅即以債權而取得台灣日報所有權。

台灣日報雖然買下來了,但銷路與業務都不好,傅覺得非另闢蹊徑不可,於是與「黨外」聯手,一方面在報上向國民黨開火,一方面設各地辦事處,主持人均為「黨外」戰將,作為「黨外」活動基地,一時間台灣日報儼然是反對黨的機關報了。

中報在香港誕生

傅的這一招果然生效,不久台灣日報即為有關方面買去,「價碼」如下:(一)台幣兩億元(也有人說是三億);(二)全數官價結匯;(三)傅某舉家出國。

傅朝樞挾鉅款到香港,聲言台灣沒有新聞自由,不能施展他的本領,要在香港好好辦一份報紙。辦報,先要有人,傅看上了當時「明報月刊」總編輯胡菊人。而他打聽的結果,知道胡菊人很敬重徐復觀,於是託他的鄉長、僑居在港的立委涂公遂,介紹他先認識徐復觀,再由徐聯絡上胡菊人,傅請胡在香港最有名的海鮮館「新同樂」吃飯,一餐吃了一千八百元港幣,當時折合美金三百多元。傅舉杯向胡敬酒說:「菊人兄,我想助您成為當代的張季鸞。」

胡菊人當時在明報月刊月薪四千七百元港幣,傅出月薪萬元,於是雙方簽約。合約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未來報紙的編輯方針和用人行政,都由J菊人負責。

好景不常

胡菊人作總編輯,他找了原中央日報記者,後在大陸坐牢的陸鏗作總主筆,一九八0年二月,中報就在香港出版了。由於傅朝樞手面大,差做官傳,報紙未出,已先聲奪人,開幕酒會,來賓千人,而左派人士其多,有識之士這時就對傅朝樞「另眼看待」了。

中報創刊第一天,賣了六萬份,在香港來說已經不錯。只是好景不常,傅朝樞對編輯政策橫加干涉,今天是國際新聞掛帥,明天是香港新聞掛帥,最後換上黃色新聞掛帥。才兩個月,胡菊人就幹不下去,總編輯換了傅的兒子傅獻堂,胡去主持「中報月刊」,最後在傅不斷的挑撥、打擊和侮辱之下,只好掛冠求去,而陸鏗也離職,兩人合作去辦「百姓」雜誌。開始時轟轟烈烈的中報,最後發行只有兩三千份,報攤上很難找得到。

中報在香港雖然每況愈下,也無影響力,但是討好中共頗為積極,而中共要與英國談判香港問題,準備九七年接收香港,需要向港人宣傳統戰,也樂得有中報這樣可以利用的工具,於是由「中國銀行」以貸款方式支援中報,把中報收於五星旗下。中報的社論,由香港新華社供應,然後由中共內部「參考消息」轉載,以製造海外輿論支持中共政策的樣版。

美國中報創刊

也許是傅朝樞個人的野心,也許是中共的指使,也許是兩者都有,一九八二年,傅又到美國辦了「中報」,總社設在紐約。美國的中報和香港的中報自然走同一路線,內容有三個重點:第一、吹捧共產黨,中共的一切措施都是好的;第二、詆毀國民黨,中華民國的一切措施都是不好的;第三、大量刊載台灣「黨外」的消息和文章,藉「黨外」來打擊國民黨。

傅朝樞這般努力靠攏,自以為得計,但中共可慌了,認為傅某「左」得過了頭,會產生反效果,也不符合中共所標榜的開放的路線,他們所要的是一份貌似中立的報紙,在緊要關頭替中共說話就行了。傅朝樞得此指示,趕快修正,偶爾也說幾句台灣的好話,以顯示其「中立」。

往來北平紐約間

8/17賴佩霞新書分享會 | 在基隆塔來一場心靈對話,立即報名!

但是,偽裝是多麼困難的事,美國華文報界曾公開舉了兩個例子,來證明中報是中共的御用報紙:

其一、吳榮根義士駕機投奔自由,重重地摑了中共一記耳光,傅朝樞指示其總編輯,這件新聞只能放在二版的一個負落,但這位總編輯說,這是一版頭條新聞,登得太小了不像話,如果「漏了」反而好一些。於是第二天各報都是一版頭條,而中報「獨漏」。

其二、「中國之春」這本雜誌,是大陸留美學生辦的,用來向中共爭民主、爭自由,中共恨之入骨,於是「中國之春」的任何消息,都上不了中報。

美國的華文報紙本來不少,中報在紐約開辦時,世界日報早已紮下堅實的基礎,後來又有中國時報,中報那裡是對手?雖然有中共支援,經營仍很吃力。但是傅朝樞「運氣」好,中國時報不聲不響的關了門,不僅訂戶、廣告被中報分去很多,最重要的是中時有一批訓練有素的人才,當時走投無路,只好投向中報,中報的專業水準立時提高很多,不久也像世界日報一樣,用彩色印刷,同時在西岸的洛杉磯、舊金山和南部的休士頓設廠印報,一時間好像真可與世界日報分庭抗禮了。

此時的傅朝樞意氣風發,有三個地方是他常去的:

第一、華府:今天參加雷根的餐會,明天參加布希的酒會,和部長、參議員合影更是常事。這些照片,當然要登在中報上,而且是第一版,而且要登得大。瞭解美國政治行情的人都知道,政客們為了選舉,經常辦各種籌款餐會,花上千兒八百就可和參議員共餐,花上三千兩千就可和總統言歡了。傅朝樞不知是自欺還是欺人,認為「有圖為證」,自己好像真是VIP了呢!

豪賭欠下巨債

第二、北平:傅某僕僕風塵於紐約北平道上,見鄧小平、胡耀邦、楊尚昆好像各有三次之多。回來自然要發表大文,以抬其身價。照片除了「大大地」登在第一版之外,還印在賀年卡上,分贈親朋好友,為華人社區憑添一段「佳話」。

第三、大西洋城:這是美國東岸有名的賭城,與西岸的拉斯維加斯遙相輝映。傅朝樞嗜賭,一擲千金而無吝色,是豪客之一。

雖然中國大陸人民的納稅錢,透過「中國銀行」源源流入中報(據說,售價二毛五分的中報,每賣一份,中共要另行津貼六毛),但是中報擴充太快了,而且傅朝樞揮霍無度(據說在大西洋城欠賭債百萬元之多),同時又不斷把錢轉入他兒女經營的事業,所以中報本身的財務結構很不健全。

而偏偏大陸又鬧奪權鬥爭,胡耀邦被摘了紗帽,傅朝樞少了一個靠山。在人亡政息的情形下,中共對海外的統戰政策也醞釀改變,撥給中報的錢就不那麼爽快了。自今年初開始,外界即盛傳中報有了麻煩。

以停刊作威脅

三月間,傅朝樞又去了一趟北平,這回誰也沒見到,所以回來後沒有照片可登。據說他還不死心,又到華府找韓敘(中共駐美大使)要錢,也沒有結果,乃有四月二十一日港、美兩地中報同時關門之事。

據說傅朝樞已向法院申請破產,要求依法處理,實際上中報的廠房、機器、土地、車輛,甚至一桌一椅,都已轉移到他兒子名下,中報一無所有,根本無產可破。有的只是債務,中報還欠董事長傅朝樞好幾個月的特支費沒有付呢!

四月二十一日清晨,傅朝樞召集重要幹部開會,宣佈要停刊,但是對於資遣費的事,卻隻字未提。同仁在震驚之餘,看傅朝樞這麼不負責任,雖然群情激憤,但也莫可如何。因為第一、中國員工習慣上都未加入工會,得不到保障;第二、很多是非法打工之人,也不敢有所要求;第三、有些人正由中報代他們申請美國居留權,有求於傅朝樞,更不敢跟他翻臉。於是同仁委曲求全,建議傅朝樞暫勿停刊,他們願意減薪工作,這樣才能收回為數不少的訂報費和廣告費。傅朝樞「勉為其難」的答應了,好像他給了同仁一個恩惠。

是否撐得下去

有人說,香港中報是根雞肋,傅朝樞早就想關門,美國中報不一樣,傅朝樞憑著它在江湖上混的,他怎麼捨得停刊?關門云云,是向中共拿蹻,以求財源不斷而已。

到筆者撰稿為止,中報還在出報,可是員工人心惶惶,不知傅朝樞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有人說,傅把中報「作關門狀」,已逼使中共拿出兩百萬美金救急,可是中報每月大約要虧美金二、三十萬元,是個無底洞,中共會長期給錢嗎?何況中共也知道,傅朝樞從北平拿的錢並非都用在報紙上,不少已入了他個人的荷包,中共外匯甚緊,他們會這麼大方嗎?所以有人說,中報只在苟延殘喘,早晚會撐不下去。

在美國的華文報紙,除了世界日報在發行上遙遙領先之外,第二位可能就是中報。說來奇怪,據粗略的分析,讀中報的人,大半也是讀世界日報的人,都是台灣來的。像中報這樣一份報紙,從台灣來的人怎麼會讀它呢?根據一般人平常的談論,原因有三:

僑社的期望

第一、台灣來的人對報紙的要求較高,而中報的專業水準不錯。

第二、這些消費者既來自台灣,當然關切台灣的事,中報的消息是親中華民國的報紙上所沒有的,尤其是關於黨外的消息以及政情內幕等等。

第三、台灣來的讀者中,很多是外省人,他們也關切大陸的事,中報除了一般報紙上都有的外電消息之外,還有中共新華社、中新社的來電,以及自己記者的採訪稿。

當然,台灣來的人讀中報,多半出於好奇,未必相信他所說的,但是這樣一來,無形中為中報增長了氣焰,而且長期耳薰目染,也很難說完全不受影響。所以華僑社會人士有兩點願望:

其一、親中華民國報紙在新聞處理上要更開放、更靈活運用,以滿足讀者對台灣和大陸兩地知的慾望,避免為左報所乘。

其二、美洲中國時報當年停刊。一批工作人員進入中報,擴大了中報的力量。這些人並不認同中報,且以與傅朝樞這樣的人共事為痛苦,但人在異國,生存不易,也只好忍耐下去。如中報關門,有關方面對這些人應有協助計畫,免得他們再流入其他左報,以他們的專業技能,繼續與中華民國對抗。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