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筆電代工起家,前兩天剛過30週年慶的廣達,成功跨足雲端伺服器,早已是台灣電子代工廠轉型成功的典範,去年營收也重回兆元大關。
今天(5/11)下午,廣達舉行2018年第一季營運記者會,董事長林百里開場時坦言,受匯率因素影響,整體而言,「今年還是比較辛苦的一年」,不過,以往每年業績呈現雙位數成長的雲端業務,「需求很多,還是好消息。」
簡單帶過公司營運現況後,林百里談得更多的,是人工智慧(AI)。
「從來沒有這麼有希望過,AI是很大的revolution(革命)。」林百里指出,去年是人工智慧發展的里程碑,最重要的大事,莫過於AlphaGo戰勝世界棋王;廣達設計、生產許多AI伺服器,最了解AI市場正蓬勃發展。
林百里解釋,隨著技術更新的伺服器問世,讓雲端運算更即時,且成本更低,「AI服務可以鋪天蓋地開發,涵蓋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醫院。」他也觀察到,過去廣達代工筆電的客戶,多是大企業,但在應用範圍更廣、市場碎片化的AI時代中,「要非常仔細找到對的客人,提供整套的hardware solution(硬體解決方案)。」
為此,廣達近年積極參加COMPUTEX、醫療科技展、MWC(世界行動通訊大會)等各地展會,藉此向全球業者行銷產品、解決方案。林百里笑說,有些從來沒聽過的公司,現在也成了合作夥伴,不僅如此,廣達也要加緊腳步,訓練更多行銷人才。
談到近期風風火火的虛擬貨幣,林百里不諱言,自己比較不懂,但廣達並未接觸相關的客戶,「我們做工的,要看到東西才算數。」
圖/林百里不諱言,自己不懂虛擬貨幣,「我們做工的,要看到東西才算數。」
當被問及正在熱頭的被動元件缺貨議題,林百里倒顯得一派輕鬆。他說,廣達與供應鏈維持了一、二十年的合作關係,每個月,甚至每天都得使用這些元件。言下之意,是廣達未受缺貨潮的影響。至於中美貿易戰,「肯定是很不好的事,雙方面都不會得到好處,」林百里直言,廣達也只能靜觀其變,怎麼沙盤推演因應情況「都來不及(應對)」。
除了AI,AR(擴增實境)也是記者會焦點之一。「我還是很看好AR,」林百里強調。
去年12月,廣達宣布,攜手以色列光學元件廠Lumus,合作投入AR頭戴式顯示裝置研發、製造。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表示,雙方持續合作,但尚未有明確的上市時程,最終目標是要推出價格讓大眾都能負擔的產品。
圖/梁次震
廣達今年第一季營收新台幣2209億元,年減3.1%,季減21.5%;至於筆電出貨890萬台,則比去年第四季減少19.8%,也符合下滑兩位數的預期。法人預估,今年上半年仍是淡季效應,待下半年旺季到來,加上蘋果新款Macbook也預計下半年上市,作為主力供應商的廣達,營運才會明顯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