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書中評道:「他(編按:本書《老馬紅燒一個馬來西亞:馬哈迪醫生秘藏42道政治食譜》於2016年8月出版,那時馬來西亞首相為納吉,馬哈迪則是前首相(任期:1981年7月至2003年10月)。2018年5月9日大馬大選,在野陣營「希望聯盟」取得大選勝利,92歲的總主席馬哈迪將組織新政府。本書
)欽定的接班人,既不能勵精圖治,也不能揆文奮武,都一一讓他大失所望了。他唯有以太上皇之名,繼續當個主廚,由他主導清蒸政治,烹調經濟,辣炒文化,紅燒南中國海兩岸的一個馬來西亞。」馬哈迪
評說前首相馬哈迪醫生(Tun Dr. Mahathir bin Mohamad),到底不是三言兩語的事。在位那麼多年,他過去的建樹幾乎和他曾經的破壞一樣多。一生所為,豐功駿烈,超越往古,恍如大清王朝的乾隆了;《清史稿》總結乾隆的 KPI,部分也適合用在評價馬哈迪醫生身上:
「勵精圖治,開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奮武,于斯為盛。享祚之久,同符聖祖,而壽考則逾之。自三代以後,未嘗有也。惟耄期倦勤,蔽于權倖,上累日月之明,為之歎息焉。」
和乾隆頗有相似之處,乃是退位一來,他沒有放棄任何政務。《清史稿》上說:「嘉慶元年正月戊申朔,舉行授受大典,立皇太子為皇帝。尊上為太上皇帝,軍國重務仍奏聞,秉訓裁決,大事降旨敕。宮中時憲書用乾隆年號。」
馬哈迪醫生也是這樣,家事國事,他都積極參了一腳。軍國的那些重務,雖然沒有聽取奏聞,「俱書太上皇帝」;但是,他秉訓裁決,大家知之,乃至繼任的阿都拉都因此被刷掉相位了。
在任當權,他之所為,一樣充滿爭議。一方面,他巨細躬親,勤政耕耘,開了巫統和國陣的千秋盛世,子子孫孫仍然感受他醫生成就的餘蔭。可是,另一方面,他萬幾綜攬的領導作風也改變了這個黨政的遊戲規則。
1980 年代巫統黨爭,安華(Dato' Seri Anwar bin Ibrahim)被黜的那些年月,他的個人形象猶糟。當時的網上和街上,大家一說起老馬,評語多有不屑。坐在國家機關的前線,他顯然十分清楚百姓的嘰裡咕嚕。
就是到了今天,他也仍然體會他的行情。327 的倒吉閉門大會,他甚至沒有否認所有的抨擊。自嘲在位之際,他確實曾是獨裁者;不過,他補充這可沒有什麼大不了,何況自己從未面對人民的同仇敵愾,要把他拉下臺。
馬哈迪醫生所說的,不完全非。儘管面向雷霆萬鈞的姑里(編按:東姑拉沙里的簡稱)和氣壓乾坤的安華,1990 年和 1999 年的大選之中,他仍然贏得三分之二的大多議席,牢牢地控制南中國海兩岸的政權。
喜歡或不,馬哈迪醫生的每一次發言,都流露他的手法之非常高超。民間對他的那些印象,他沒有遮遮掩掩。總之,他的重點,是要扳倒納吉,這一點,他沒有一絲的妥協,「因為(納吉)他是阻止政府正常運作的最大絆腳石」。
為了倒吉,一旦〈宣言〉集得 100 萬個簽名,馬哈迪醫生宣佈願意親自開著羅里(編按:lorry,指貨車),將聯署的名單送到國家王宮,上呈元首御覽。可惜,這個國家的領袖,往往少了這樣的幽默。
對付大敵,他們使出的,往往都是刀光劍影。他們不知, 調侃的成效,遠在炮火之上。這麼一來,他的積弊和死穴,都為之扭轉過來了:沒錯,他是獨裁者;但是, so what?
笑一笑,沒煩惱;聽到林吉祥(Lim Kit Siang)、莫哈末沙布(Mohamad Sabu)、阿茲敏阿里(Mohamed Azmin bin Ali)先後重提自己當年在《內安法令》下被捕的過去,《光華日報》報導馬哈迪醫生也是這樣,時而扁嘴,時而笑笑;輕鬆得很。
行醫多年,馬哈迪醫生知道怎麼診斷操刀,自然也懂得養身調息之道;只用上四兩的笑功,就撥走千斤重的歷史罪名。新黨籌組在即,要和他玩,我們縱然磨練了三十年,恐怕也贏不了他。
本文節錄自:《老馬紅燒一個馬來西亞:馬哈迪醫生秘藏42道政治食譜》一書,楊善勇、董恪寧著,大將出版社(馬來西亞)出版,在台灣由季風帶文化有限公司代理經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