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尋找同性戀陽光

林蕙瑤
user

林蕙瑤

1996-07-15

瀏覽數 19,000+

尋找同性戀陽光
 

本文出自 1996 / 8月號雜誌 競爭之變──異業競爭異業結盟

在法國,各種不同的示威遊行,幾乎是司空見慣,並為日常生活的景象之一。在巴黎,同性戀者上街頭,也是見怪不怪之事。但是,像六月二十二日在巴黎,由數萬名同性戀者,在「女同性戀協會」及「男同性戀協會」的聯合支持下,藉由聲勢浩大的花車隊伍行列來示威遊行,並公然向社會訴求人權的尊重,向政府正式爭取其合法權益,這在法國倒是第一次。而同性戀者從以往的偷偷摸摸,到只有少數代言者敢拋頭露面,演變到今天決心藉由聯合公開的方式,走出生活的陰影,這是法國同性戀族群邁向獨立的一大跨躍。

認同上升

這一次在巴黎的同性戀者示威大遊行,其主題是「社會認同」並向政府爭取「民法」及「社會的結合」的契約。所謂「民法契約」,其實就是對已住在一起至少一年的同性戀夫妻,當一方過世時,其伴侶可以有繼承權,如承繼房租或保險等契約,以避免流落街頭或沒有醫療保險之保障。而「社會結合契約」,換言之,就是爭取同性戀的「合法配偶權益」,也就是當雙方都是有薪階級,可以以夫妻名義合併報稅,或是當一方過世時,其伴侶亦能享有配偶福利及遺產繼承權等。

其實這個案子在一九九二年提出,其後曾多次送入國民議會,但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後也就不了了之,從此沒下文。

在過去四年裹,「全國同性戀企業公會」曾針對上述兩案積極運作,法國雖是個非常重視人權的國家,並也明知凡是歧視同性戀,都是違反人權宣言,對於同性戀團體的據理力爭,卻只能訴諸民意以「社會民眾不認可,政府心有餘而力不足」來回應。

而法國民眾對於同性戀者的看法及接受程度到底如何?由頗具知名度的「法國民眾意見機構」(IFOP)受託於法國大報「LE MONDE」於今年六月針對此提作一民意調查。其結果是:

.半數以上(五六%)可以接受某些鄉鎮公所發與「共同生活證書」給同性戀夫妻。多數(七七%)可以接受同性戀者有遺產繼承權。

.五九%認同同性戀結合者享有與其他異性夫妻一樣的稅務優惠。

.六0%認可同性戀結合者可享有如一般夫妻的交通減價優惠。

.四八%認為同性戀結合者有權結婚。

.三三%則認為同性戀結合者有權收養小孩。

由此民意調查的結果看出,過去十年裹,法國民眾對同性戀者的看法逐漸在改變;隨著這些年來愛滋病援助會的快速擴展,媒體對同性戀形象的傳播,及同性戀者團結並勇敢地站出來替自己申訴權益等,其「社會接受度」已逐漸在提高,從一九八六年的五四%升至一九九六年的六七%。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過或不及?

但矛盾的是:雖然法國民眾對同性戀的接受度提高,卻也有愈來愈多法國人同時認為,法國社會太過於容忍同性戀者(此比例由二一%增至二四%)。

由此民意調查也看出法國民眾,因年齡、性別及區域的不同,其反應亦不相同。年輕人較易接受同性戀者(三十五歲以下的接受度九四%,六十五歲以上的接受度七0%);男性比女性能接受同性戀者(六八%對六0%);都市人比鄉下人寬容(八三%對七四%)。

今天巴黎同性戀的大本營,幾乎是集中在帶有古老色彩的第四區,尤其以Sainte-Croiy-de-la-Bretonnenie路最為著名。這個區除了大部分的房子是自十三世紀起建的古老建築,因而與巴黎其他區在建築形態不同外,原本也是如其他區一樣是半住宅半商業區。有餐廳、咖啡館、書報店等。而自一九八0年初,同性戀者因喜愛這區裡幾家特別有情調的咖啡館開始,十來年間,同性戀咖啡店、限制級錄影帶出租店、及情趣商店等,如雨後春筍般高速成長。

許多有生意頭腦的此區咖啡店老闆表示,同性戀者是其最樂於服務的顧客,因為他們多半是「花大錢,不心疼」的「頂客」貴族群,付小費非常大方。但是,卻有不少老闆抱怨,經常被附近居民指責無社會及商業道德,並每每被其他非同性戀顧客逼迫證實用過的杯盤全是消毒過的。

住在第四區的大部分居民也是抱怨紛紛。有些人怪這同性戀區的形象大大降低房地產價,有些人說家中小孩經常在路上看見二名男子擁抱又相吻,不知應如何教育下一代,而另一些居民則覺得自己像是住在動物園裹,一車又一車的遊覽車,常載滿觀光客來觀看巴黎著名的同性戀區。更有些屋主表示因曾拒絕租給同性戀房客,而害怕同性戀惡勢力的威脅。

自此次大規模的遊行後,已促成二個明顯對同性戀杜會友好的政策:如法國「國營鐵路局」首先推出「夫妻優待卡」,此「夫妻」可以是異性或同性,這是法國社會對同性戀公開認同的第一步。而為輔助對此種「夫妻」的更加認同,約有三百多個鄉鎮公所,陸續核准對同性戀結合者發放「共同生活證書」,增加外界對他們的認可,並方便他們在工作單位爭取「配偶權益」及「保障權」等。

大受鼓舞

這二項措施其實只能算半實質、半象徵性的支持,但對同性戀者卻是歡欣鼓舞的好消息,並覺得更需為「民法」及「社會的結合」案件,做更積極的推動。而法國左派的社會黨更是為同性戀者撐腰,呼籲社會大眾不應該讓同性戀者獨自奮鬥走這條艱辛的路程,自告奮勇將此案重新列進今年度國民議會的提案,並盼此案能成為一九九八年議會選舉時的主題之一。

在本次的遊行中,一個名為接觸(contact)的協會,將同性戀的家人和朋友聚集在一起,他們所持的標語上,強調「有同性戀的兒女,不是傷心或丟臉的事」,以及「少年自殺案,同性戀者占三0%」還有一個「起而行」協會,主要是支持患有愛滋病的同性戀者,並為其開辦行動中心。

同性戀的生存情況、社會認同度及其奮鬥歷程,在各國的差異極大。一九八九年丹麥成為全球第一個同性戀可以合法結婚的國家;挪威亦繼而於一九九三年跟進,但禁止男同性戀者收養小孩、女同性戀者實施人工受精;而比利時的「共同生活契約」法案至今末正式提案辯論;德國及葡萄牙則根本不認同同性戀者的共同生活形式。

法國這一波同性戀示威潮,雖然具體成果還在末定之天,但已爭取到一般民眾和政府的注意,也爭取到社會的初步認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