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全球將有三億人以上感染結核菌;其中九千萬人會發病,並有三千至四千萬人死於此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
肺結核,永遠不死。
曾現身於埃及木乃伊指間的結核桿菌,保守估計,至今仍在約十萬的台灣人體內作祟。一九九四年,這種誤以為早在台灣幾近絕跡的病菌,就奪走一千六百多人的性命。
更今人無法視而不見的訊息是:以台灣低落的空氣品質而言,「四十歲以上的民眾,體內多半已有結核菌。」台灣省慢性病防治局局長林道平估計。他說明,二、三十年前的台灣學童,尚未全面接種卡介苗,不少人當年即感染輕微的肺結核;「今後,他們體內的結核菌是否復發,就看個人抵抗力強不強了。」林道明提醒。
還要自白犧牲?
再加上國內近年來愛滋病病例持續增加(因其後天免疫系統不全,愛滋病患者極易死於結核病);疫情難以掌控的外勞不斷輸入,使得結核菌組成的天羅地網愈形緊密。因此,台灣二十歲以上人口的肺結核盛行率,雖已自五0年代的五%強,逐漸降至九0年代的一%弱(見附圖);但距離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的標準,仍有四.五倍的落差(見附表)。
台灣的肺結核盛行率高於世界標準是事實,但更令台灣的公共衛生工作者深感無奈的是,這項疾病是百分之百有藥可救的慢性傳染病;許多患者根本不必提早向生命說再見。榮民總醫院胸腔部彭瑞鵬主任強調,只要持續服藥六個月,保證可以治癒。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李龍騰進一步說明,如果病人在發病初期、屬於開放性肺結核時住院治療兩星期,還能將此病傳染給家人的機會減至最低。
歸根究柢,肺結核在台灣依然猖獗的主要原因之一,源於部分病人就醫及用藥行為不當。由於人體感染結核菌時不一定立即發病,往後就得靠潛在患者對健康適度自覺,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癒;也可免於在不知不覺的狀況下傳播此疾。然而,在國人定期健康檢查觀念仍不普及、主動出擊的X光巡迴檢驗車輛數不足的狀況下,要求國人主動偵測肺結核,的確有實質上的困難。
此外,已知的肺結核患者經常不按醫師指示服藥,不僅影響治癒的機率,更影響下一波患者存活的比例。嘉義縣新港鄉衛生所主任陳振芳解釋,有些結核病病人只服了幾天藥,一見病情稍有好轉,就主動停藥。如此一來,反而助長殘餘結核桿菌通過「物競天擇」的考驗,產生抗藥性,讓醫師接下來更難開藥治療。可以想見,「功力」愈來愈強的結核菌繼續散布,醫師找藥及病人吃藥的時間,都會愈來愈長。
更嚴重的是,部分潛在患者過於自作主張或漫不經心,肺結核症狀(部分和感冒類似)發作時,自己到藥房抓成藥;結果台灣醫藥界濫用抗生素的事實,讓病人對藥物的反應更加複雜。陳振芳擔心,這些病人誤打誤撞,有時可以治癒某些症狀(例如咳嗽),但卻會影響醫師後來的綜合診斷;多少本應及早發現、治癒的肺結核病例,就這樣不明不白地犧牲了。
在國人多將預防保健的重點集中於十大死因的情況下,徘徊於第十一或十二大死因之間的結核病,經常讓人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台灣地區仍有三0%的結核病例尚未被發現。」專治此疾的榮總胸腔內科醫師彭瑞鵬提醒。不少民眾以為肺結核是屬於特定年齡、職業或族才會感染的疾病;事實上,無所不在的結核桿菌並不認人,只藉空氣即能傳染。
在全球每一秒鐘就有一人感染結核菌的現況下,誰也拿不準自己會不會是下一位。畢竟,世界最老字號的傳染病--肺結核,靠的只是空氣的傳播和人類的無心,存活千百年。
誰怕肺結核?
「如果你一時無法判斷病人得了何種疾病,就要懷疑他可能染上了肺結核。」衛生署防疫處處長張鴻仁,深深牢記當年習醫時師長的叮嚀。最易在肺部結核的結核桿菌,發作時擅於模仿不同疾病的症狀,堪稱傳染病細菌中的「千面女郎」。
儘管診斷結核病需要專業醫學知識,一般人仍可依據下列徵兆,檢驗自己是否可能感染肺結核:
.長期咳嗽、咳痰
.痰中帶有血絲
.易疲倦、胸痛
.體重減輕
.下午至傍晚時發燒
弔詭的是,有些肺結核患者,初期卻毫無任何警訊。但是,如果民眾能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經由X光檢驗及查痰方式,亦足以篩檢結核病。至於下列人士,更要密切注意自身抵抗力是否降低:
.糖尿病、矽肺病病患
.長期使用類固醇
.做過胃部切除手術
.營養不良及酗酒
.愛滋病病患
萬一真不幸染上肺結核,若能依醫師指示服藥(一針也不必打),不出半年,即能治瘓。不過,中途停藥的患者,將來可就不是那麼好醫了。
(馬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