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趙偉國請辭 大陸晶片產業「紫光模式」被終結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18-04-09

瀏覽數 12,150+

趙偉國請辭 大陸晶片產業「紫光模式」被終結
 

素有大陸晶片產業「國家隊」之稱的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公告,董事長趙偉國提交書面辭職,消息一出震撼業界,分析指出,紫光因併購頻繁,被業界俗稱買買買的「紫光模式」將告一段落。

陸媒36kr報導,儘管紫光方面出面解釋稱紫光系的公司很多,趙偉國依然是紫光集團的董事長,但在紫光系的高層來看,事實絕非像紫光自己和趙偉國所解釋的辭職僅是工作繁忙那般簡單。

業內熟知趙偉國和紫光,就是其在晶片產業的頻繁併購,為此趙偉國在晶片產業內還獲得了「餓虎」的稱號。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到目前,紫光系共投資併購近20家企業,斥資近人民幣千億元。其中涉及晶片相關領域的併購或者投資超過13家。

其中知名的包括2013年7月耗資17.8億美元對展訊通信實施私有化併購;2014年1月,9.1億美元收購中概股銳迪科;2015年5月,25億美元併購惠普旗下公司新華三51%股權,這三次併購共耗資51.9億美元。

此後,紫光將併購重心轉向海外市場和企業,但進展並不順利,表現在對於有價值的晶片企業並購幾乎都以失敗告終。趙偉國主導的以買買買為特徵的「紫光模式」並未給大陸晶片產業的競爭力帶來實質性的提升。

今年,紫光將業務重心轉向了雲計算,即在近日召開的Navigate 2018領航者峰會上,紫光集團發布「紫光雲戰略」,宣布投資人民幣120億元,進軍公有雲市場。

相反,由於併購策略上的激進反而給大陸晶片產業未來的發展平增添不利因素(例如未來海外併購將變得越發艱難,甚至被封死;在中美貿易戰博弈時成為對方的籌碼),而所謂的自主創新和雲計算不過是趙偉國以並購戰略為主的「紫光模式」失效之後的被動選擇,也許這才是趙偉國辭去紫光股份董事長且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的真正原因,畢竟身為晶片產業的「國家隊」,拿著國家的相關資金,關鍵的時候未能發揮應有的實質性和正面籌碼的作用是要背負責任的。

從大陸晶片產業自主創新的戰略上看,「紫光模式」的被終結足以引發業內思考。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首圖/百度圖庫;本文轉載自2018.4.9「「聯合新聞網」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