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投資美國最關鍵的190天,郭台銘究竟做了什麼?鴻海集團對上美國團隊,兩方如何各取所需,謀求最大利益?《遠見》團隊冒著零下20度的嚴寒天候,雪虐風饕中細細解構,通盤了解這場世紀投資案。
大雪、小雪、細雪、瑞雪,雪在前面、雪在身旁,車輛駛過,雪被拋在後面。偶然出現的A字形尖頂小屋,紅色大門、綠色窗櫺,宛如兒時從遠方接到的聖誕卡,勾起溫馨的回憶。
這是今年1月的威斯康辛州景像。這裡人口只有台灣的1/4,卻分布在比台灣大五倍的土地上。威州最有名的是乳酪和機械,一個軟,一個硬,構成威州的經濟主脈,維繫了近200年的榮景。
直到20世紀80年代,這裡沒有搭上高科技列車,和附近幾個州,密歇根州、賓州、伊利諾州,被稱為「鐵鏽帶」,靜靜地等待轉機。
但如今,機會來了,鴻海將在這裡大興土木,大舉投資。
想像:兩年多完工後,高速公路上運送的不再只有乳酪、牛羊,重機械、而是最高等級的面板以及8K電視。
想像:潔白制服,在無塵室裡的工程師專心致意地工作,取代了圍著藍制服的老機械師傅。
想像:在威州東南部,樹起一座座富麗堂皇五星級旅館,以及窗明几淨的咖啡館。
但是當地人也得付出代價,可能往日平靜不再;高科技速度、競爭、冷酷,取代往日的溫馨。但是他們體會到,必須改變,才能趕得上世界。還有政府官員和經濟促進機構人員,都得習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的速度、堅持、精準以及「易變」。
拚速度、追變化 威州上下卯足全力
「每封E-mail都會改變前一封談的事,」有著當地人圓圓啤酒肚的拉辛郡郡長德拉格夫(Jonathan Delagrave)笑談跟郭台銘互動的過程。
「大部分與鴻海的會議,時間、地點,都會一改再改,議程也一改再改,」每次郭台銘到訪,都會陪著他的密爾沃基商會會長希伊(Tim Sheehy)這樣說。
在台灣人稱「郭董」的郭台銘,威洲人給他取了個綽號「Tornado Terry」(龍捲風Terry)。這個龍捲風一到,無堅不摧,淩厲剛猛。經歷了Tornado Terry的初期震撼後,他們了解投資規模太大,太多細節,每個細節都要考慮,當然會常常改變。
郭台銘4月踏入白宮,到11月威州簽約的190天內,給當地人無數的震撼印象。郭台銘不能常來威州,每次來,一定有排不完的行程,他要見大學校長、要和地方上的各企業CEO見面、要演講,因此約會總是推遲,當然會不斷改變議程,改變時間。
「讓美國再次偉大,沒那麼簡單。中西部的美國人要花一段時間重視製造業的工藝,更要適應電子資訊產業的多變,」專門為數據中心製造伺服器的緯穎總經理洪莉甯說。
有時,忽然約定的會議提前,更讓人措手不及。
有一次郭台銘私人灣流飛機,降落在密爾沃基機場,意外被媒體看到,在地方報紙登出來,郭台銘不願媒體緊迫盯人,於是和郡政府的會議,硬生生從上午11點改成早上6點半。有人徹夜為他準備資料,有人清晨5點鐘從家裡出發。但當地官員竟然不叫苦,「別說6點半,就算是半夜2點鐘要我們開會,我們都會去,」穿著長大衣,氣質不凡,曾是媒體記者的拉辛郡郡長幕僚長波爾(M.T.Boyle)說。
有次,郭台銘大隊人馬正趕下一個約會,郭台銘突然想吃美國的草根食品:熱狗。車隊馬上停下來,但荒郊野外,很難找到熱狗店,最後尋尋覓覓,總算找到路邊小攤販,這個美國熱狗小販絕想不到,世界富豪之一竟會光臨他的熱狗攤。
「有熱情、直來直往」 當地人盛讚Terry
雖然郭台銘常在世界各地把大家搞得人仰馬翻,例如在入主夏普以前,每次到日本商談,很多夏普人都不耐煩地說:「這個男人又來了!」但這群老美卻對他十分佩服。
有次郭台銘到了預計建廠廠址,不只繞了廠址幾圈,還自己下去玉米田,踩了很久,試試土壤的堅固度,有幾個地方較濕,他踩了一腳泥,他也不在乎,「他熱情、有眼光,直來直往,」希伊說:「不是那麼難打交道。」
來美國,一直是郭台銘年輕時的夢。「他的姓(郭),英文理應翻成Guo,但是他翻成Gou」,一位親近部屬說,意思是「去美國」Go to the U.S.A.。但是美國有陽光燦爛的加州、德州,為什麼決定來雪虐風饕的威州?
除了威斯康辛州上上下下一顆顆吸引投資鴻海投資熱熾的心,另一個主因就是美國總統川普。
總統大選致勝關鍵 川普力促投資威州
威斯康辛州在美國政治版圖上屬紫色(Purple),這是共和黨(藍色)、民主黨(紅色)的混合色。這裡從1984年雷根競選連任後,總統大選就是民主黨贏,前年希拉蕊競選總統時,以為威斯康辛州勝券在握,因此從4月到11月都沒有到威州做任何競選活動。
但川普這段時間卻去了五、六次,大型聚會每次都有二、三萬人出席(因美國地廣人稀,類似場面換算約台灣20萬人的造勢活動),場面熱烈,群眾喝采聲不絕。開票結果,川普以2.5萬票險勝希拉蕊,選舉人票也全都歸給了川普,改寫了該州30餘年的總統選舉歷史,威州也算是川普的決勝關鍵。因此,川普要投桃報李。
根據威州一位官員說,川普在去年4月中旬,搭乘直升機到威斯康辛,看著底下一片遼闊土地時,便對隨行人員說,「這塊地很適宜Terry發展。」
川普一上台,就積極籌劃美國經濟復興,尤其注重製造業回流,3月底任命女婿庫什納成立白宮創新計劃辦公室,做為政府與民間企業的橋樑。庫什納經常與蘋果總裁庫克、微軟創辦人蓋茲經常會面,雖然他們黨派不同,意識型態也相異,但一致拚經濟。因此當白宮創新計劃辦公室成立,馬上與郭董團隊積極商討。郭台銘在去年4月底就被媒體拍到兩度進出白宮,與庫什納商討。外界一般認為,郭台銘當時應該也有會見川普與多州州長。
威州雖然有川普加持,但仍得自己努力,才能爭取到鴻海。
從4月底後,媒體時時捕捉郭台銘在全球迷離飄忽的身影。這段期間,郭台銘正忙著購買東芝半導體部門,也忙著大陸面板廠、AI發展及美國投資事宜。6月中旬,威州總算與郭台銘約好了,州長沃克急急帶著州國務卿,經濟促進會祕書長、商總會長等十幾人,到日本「堺工廠」(郭台銘向夏普買下),向郭台銘簡報威州可提供的優勢,「從美國第一天飛行,第二天給他簡報,再參觀十代的堺工廠,第三天飛回美國,」希伊說。
郭台銘的喜怒哀樂一向言於表,2017年股東會,在場敏感人士一踏進會場,就覺得氣氛凝重,郭台銘不像往日一般談笑風生,中午12點就結束,想是和東芝談判膠著,下午2點記者會,他帶著兩份報紙《工商時報》和《經濟日報》,頭版登載東芝談判鴻海已出局,郭台銘控訴他們報導不實,最後把兩份報紙也撕了,並讓在場攝影記者拍個夠。
一個多月後,郭台銘終於在白宮宣布了投資威州案,鴻海、富士康與夏普承諾在美國建構最先進的8K+5G生態體系;這個美國近代史上最大的一筆外國人投資,將把威州這個牛奶州,變身為高科技州。
白宮宣布投資案 川普譽郭董「最棒商人」
記者會冠蓋雲集。美國總統、副總統、眾議院議長,威州州長全出席,列席者均是政經要人。川普致辭時,多次稱讚才見過幾次面的郭台銘為「朋友、世界上最棒的商人、世界上偉大的創業家」。威州州長沃克說,要把握這個最大投資,打造「WISCONN Valley」(威谷),與西岸矽谷看齊。
人生際遇難料,才不過一個多月,鴻海前途天壤之別,如果郭台銘能預知一個多月後的事,或許就不必撕報紙了。
但榮耀是短暫的,繁重工作才開始。接下來幾個月,威州政府和鴻海團隊進入細節談判,選廠址、買地、就業人員質量、人員訓練環保標準等,一項一項談,鴻海素以堅強法律團隊見長,當然談得風火齊升,但是「我們律師團隊也很強,也是徹夜準備,不會輸給他們,」拉辛郡郡長說。
威州致力吸引州外和外資企業來投資,官員也很有談判經驗,去年除鴻海外,還有瑞士的雀巢食品,德國的HARIBO(飲料及食品大廠)確定新投資或增加投資。
最重要的是美國一切依法辦理,而它的法律沒有規定不許做的,就可以談。這對任何合法的投資者來說更有利。
比較起來,台灣的五缺與環保爭議,威州當然也都會碰到,只是當地官員總是很有效率地解決。
例如收購工廠土地,由政府出面,鴻海把錢匯入獨立賬戶,政府再用此筆錢去賠償地主,如有釘子戶不願意被收購,就由政府出面與他們談。總計鴻海買地2700公頃,大約等於六個信義區大,47個大安公園,每坪土地僅約1000元台幣,相當美國兩客套餐價格;相較北台灣的主要工業區土地價格,每坪約落在5000~1.3萬元台幣,至少是鴻海美國購地成本的五倍。
拉辛郡位置優異 緊鄰芝加哥、密西根湖
「這裡是第一期,動工典禮將在這裡舉行,」載著《遠見》採訪團隊參訪的拉辛郡經濟發展促進會的工作人員米里恩(Laura Million)說。
極目望去,無邊的雪,無垠的天,卻是個藍天白雲,角落有幾個工人打標樁、量測土地。4月全面動工後,這裡就會車馬狂馳。
「這是第二期,用來擴建」,「這是第三期,用來為上下游產品預留。」米里恩接著介紹,整個廠區開車一圈,也需要20分鐘。其實眼前冰封的地點格外好,不到10分鐘,就是Amazon的發貨倉庫。開車上高速公路去芝加哥,也只要一個半小時,那裡有全美最大機場,用之不竭的人才。不到20分鐘就可以看到密西根湖,取之不盡的湖水。
遠方孤伶的小屋,不免被拆的命運,政府給他們的補償金是市價的五倍,居民雖捨不得,但也願意出售。至於零星的抗議也時有所聞。例如前一陣子,房東因為房子賣給鴻海,鴻海催房東一個月就得清空房屋,房東轉催房客,租房客一度抗議,引起媒體注意,鴻海出面寬限至三個月讓風波止息。
威州政府也要抵擋環保團體壓力,雖然五大湖用水看起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是政府基於環保原則,鴻海從密西根湖取的水,被要求得經過廢水處理後,必須倒回密西根湖。鴻海的建廠土地中有濕地,鴻海每開發一塊濕地,得在別的地方開闢兩塊濕地,做為補償。
「這是威州的轉捩點,不要說花錢,有時連錢都很難買到的機遇,」Corncob(廢水處理的新創事業)董事長黃瑛琛說。他從台灣中興大學畢業,在威州念完博士後,喜歡威州人的樸實苦幹,而一直留在此地打拚。
溝通再溝通 州政府幫鴻海擋子彈
同時,鴻海投資所在拉辛郡也得舉行聽證會,務求讓反對意見充分表達,「他們上上下下是個溝通、溝通、再溝通的政府,」一位台灣訪客聽了威州政府企圖說服懷疑者的過程一語道破。
因為政府幫鴻海擋子彈,鴻海從投資案開始就可以專心發展新事業,展開郭台銘所說的三局—格局、布局、步局。
以格局來說,郭台銘在此建立面板廠,只是第一步。未來他希望在此打造8K+5G的生態鏈,也就是未來電視和行動通訊的上、下游,每個環節的競爭力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每個環節都要有利潤,才能應付微利時代。
要做生態鏈,鴻海已開始布局。在威州的團隊極為神祕低調,從去年7月開始,就陸續有人進駐,目前有200多人,但他們沒有固定辦公室,借住非營利組織及重要企業辦公室。
多數員工同進同出,早出晚歸,有的負責建廠,有的負責延攬人才,有的負責自動化及AI,由郭台銘特別助理胡國輝及曾為富士康集團大陸財務負責人的楊崇倫領軍建廠。鴻海自動化大將韓裔美國人貝克(Sam Baker),則借密爾瓦基大學的自動化實驗室,與印度裔教授阿德爾一起做研究。
今年是郭台銘踏上中國深圳建廠30週年。30年前,他對著缺水缺電的深圳工廠裡100多位員工說:「這裡我將建成世界最大工廠。」當時深圳工廠員工說:「這個台灣來的老闆真會吹牛。」但十年後,他果真做到。
郭台銘發下的誓言,大部分都會兌現(股價200元尚未兌現)。這次8K+5G的美國夢,在他的決心及執行力下,肯定會完成!
【小檔案】下個世代的祕密武器
鴻海為何布局8K+5G?
鴻海近年最重要布局,莫過於「8K+5G」。所謂8K指的是8K顯示,影像解析度是當前主流FHD的16倍。超高精細的畫面,讓8K應用超越電視,延伸到教育、醫療、會議、即時監控等。
比方在播放古文物、藝術作品時可以呈現更多細節,進而用在美術館、博物館中。8K影像也能應用在內視鏡與遠端醫療上,藉著將局部影像放大,醫生可以從畫面做出更精準的判斷,在執行手術時也會更有把握。
5G指的則是5G無限通訊,5G速度比4G快十倍,長一小時的4K影片,不到十秒就能下載完成。5G代表超大寬頻上網、巨量通訊,同時減少了時延(latency),促使物聯網、車聯網、無線醫療、VR/AR、智慧製造等產業能快速起飛。
因為5G無線通訊能讓8K的影像迅速傳輸,兩股技術交會帶來更多的機會與想像空間。
(首圖/威州州政府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