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見利要思害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02-06

瀏覽數 14,950+

見利要思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將儒家和道家對照比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得更為透澈。儒家強調見利思義,看到有利益就要想該不該得,如果明知不該得還非要去爭取獲利,就會心生不安,社會亦有輿論壓力。但是莊子不同,他強調見利思害,看到有利益就要想到它的害處和弊端是什麼,天下沒有一件事是完全有利而無害的,即便是最容易的事情也要花時間去做,這不也是一種付出嗎?

說到見利思害,大家常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來形容。這一成語出自《莊子.山木》,原文是「螳螂捕蟬,異鵲在後」,異鵲是指奇怪的鵲鳥。既然我們今天學習《莊子》,就要尊重原文的記載。

完整的故事是:莊子經常一個人在山上閒逛,有一次他正在欣賞一座漂亮的栗園,忽然從南方飛來一隻奇怪的鵲鳥,鳥翅膀居然擦碰到莊子額頭。莊子嚇了一跳,心想:「一般的鳥都會避開人類,這是什麼鳥啊?翅膀大卻飛不遠,眼睛大卻看不清,翅膀居然碰到我的額頭,難道不知道我是一個兼職獵人嗎?」莊子外出時,身上隨時帶著一個彈弓。

他順著鳥飛去的方向看,發現在樹蔭底下有一隻蟬高唱著「知了,知了⋯⋯」十分開心;一隻螳螂躲在隱蔽的樹葉中,盯著這隻蟬正要下手;這隻從南方飛來的怪鵲盯著這隻螳螂,弓起了背準備攻擊,這就是「螳螂捕蟬,異鵲在後」。

莊子很聰明,立刻想到:「天下的人和物都是只看眼前利益而不知自己身處險境,這隻大鳥原本應該害怕人類,卻因貪圖一隻螳螂,忘了獵人就在身邊;我是獵人,如果一心只注意這隻異鵲,那麼身後是否有人要對付我呢?」想到這一點,他嚇出一身冷汗,立刻丟掉手裡的彈弓以避免嫌疑,倉皇跑出栗園。但為時已晚,栗園的管理員在後面一邊追趕,一邊大喊:「小偷別走!」

好好的卻被人冤枉是小偷,莊子回家之後三天都不開心。他想到:萬物都是如此,每一樣東西都只注意到自己的需要,卻忽略了隨之而來的危險和災難,自己一時之間竟然也陷入了迷惑。

當人們一門心思想要獲取的時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此時往往疏於防範或麻痺大意,一心盯著眼前的目標,結果就會出問題。

這個故事說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得到任何東西都要準備付出代價。

有些人常常覺得自己懷才不遇,自己是千里馬卻沒有遇到伯樂。《莊子.馬蹄》裡講述了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伯樂很厲害,可以訓練千里馬,但是在訓練過程中,經過層層篩選,很多馬被淘汰,馬至少死一半以上才能挑出幾匹好馬,被選出的馬後面恐怕面臨更大的壓力,要不斷面對賽事和表演。

《莊子.山木》中舉了很多類似的例子,將見利思害和有用、無用的判斷相結合。大狐、花豹十分警惕,卻仍然無法避免機關羅網,這是因為牠們的皮毛太漂亮了。如果沒有那麼漂亮的皮毛,牠們肯定可以活得更加自在,更為長久。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莊子.徐無鬼》中講述了獵人打獵的時候,一定以身手最敏捷的猴子為目標。古人狩獵喜歡打猴子,今天還有耍猴戲表演,中國古代將馬戲團稱為猴戲團,因為猴子是靈長類,比馬靈巧得多。笨拙的猴子無法引起獵人的興趣,身手敏捷的猴子則是最好的狩獵目標。人間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有利就有害,獲利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沒有後患。

《莊子.列禦寇》中講述了一頭用於祭祀的牛,披的是紋彩刺繡,吃的是青草大豆,等牠被牽到太廟待宰的時候,即使牠拚命哭喊,想做一頭孤單的小牛,也不可能再有機會了。

莊子深知獲取利益的同時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因此他安於貧窮的生活,他的貧窮令人深感同情。《莊子.外物》中講述莊子有位老朋友是監河侯,負責治理水患,所以可向沿岸村落收稅。有一次莊子想跟他借些錢或米,監河侯說:「過幾個月收到稅之後,借給你三百金。」莊子一聽,氣得臉色都變了,立刻給監河侯講了一個故事。

莊子說:「我昨天來的時候,半路上有人喊我,我回頭一看,在車輪壓凹的地方有一尾鯽魚,鯽魚說:『我是東海的水族之臣,現在快渴死了,有沒有一升一斗的水可以救我?』我說:『好,我將到南方遊說吳國、越國的君主,引進西江的水來迎接你。』鯽魚氣得立刻變了臉色,對我說:『等你開鑿運河把水運來,我早就變魚乾了,還不如早一點去乾魚鋪找我算了。』」

莊子聽到朋友找藉口不願借米給他,臉色立刻變了;有趣的是,他講的寓言裡的魚也會立刻變臉色。他意在責怪朋友:我生活窮困而向你借米,而你做為朋友竟然百般推托。

所以莊子確實了解生活貧窮的困窘,借米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家人。人生在世難免會有委屈,不過莊子清楚地知道,這種委屈是他自己的選擇。如果他不肯受委屈而去做官或是經商,付出的代價恐怕更高,利益背後的危害恐怕難以承受。由此可見,莊子並非只講一些消極無奈的話,他是希望人們對人情世故能有更加透澈的了解。

見利要思害_img_1

本文節錄自:《哲學與人生【全新修訂版】(套書)》一書,傅佩榮著,天下文化出版。

圖片來源:pixabay

見利要思害_img_2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