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總裁將在2月25日易主,蔡英文總統之前遲遲未公布接班人選,讓外界霧裡看花。蔡總統曾透露想維持現行雙率政策,副總裁楊金龍央行資歷深、路線明確,最後內定出線。
今年2月25日,如果沒有意外,執掌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大位近20年的彭淮南,即將卸任。
然而,誰是接班人?在台灣社會熱議好幾個月後,終於在本刊付印當下,內定由央行副總裁楊金龍接任。
「真的太慢了!」許多財經界大老不約而同評論,總統應該早點宣布接班人。拿同樣今年2月交接新舵手的美國聯準會來比較,美國總統川普早在去年11月就宣布新任主席為鮑威爾(Jerome Powell)。
在接班人懸而未決之前,各界一直沒排除彭淮南續任的可能性,儘管他已多次公開表示這是最後一個任期,甚至在去年底記者會上三度申明「我會記得我講過的話」,並強調接班人選必須「尊重總統職權」。
蔡英文心目中的總裁接班人,需要什麼條件?在去年底媒體年終茶敘上,蔡英文點出「能抗壓」「會溝通」與「能維持央行獨立性」三大條件,而在稍早的媒體記者會上,她則說「要能勝任」「能獲得眾人信任」「雙率政策不會U型轉彎」。
甚至在媒體問及央行理事、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胡勝正「建議彭總裁續任兩年」的建言時,蔡英文還開玩笑:「是有點不習慣央行總裁不姓彭!」
優勢1〉血統純正 可貫徹雙率政策
根據上述條件,現任中央銀行副總裁、65歲的楊金龍,本來就是最可能出線的人選之一。業界預料,就算不是坐上總裁大位,以蔡英文傾向延續既有「雙率」路線的態度而言,楊金龍本來就將扮演吃重角色。
只是,大眾對於楊金龍普遍陌生,媒體甚至給了他「無聲的副總裁」稱號。其實多年來,各界恐怕都低估了這位央行第一副手對台灣雙率政策的影響力。
論起資歷,全台灣幾乎找不到第二人,擁有比楊金龍更純正的「央行血統」,畢竟他的28年職涯都在央行。
自從公費赴英國伯明罕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後,當年36歲的楊金龍回國,隨即進入央行,擔任經濟研究處研究員,而後從外匯局襄理、行務委員,一路做到外匯局長,中間只一度外派央行駐倫敦辦事處主任。
2008年,楊金龍被彭淮南拔擢擔任央行副總裁,至今已經近十年。
優勢2〉不交際、愛運動 宛如彭翻版
「他跟彭總裁很像,都是『清教徒』作風,兩人都不愛交際!」全國工業總會祕書長蔡練生回憶,他和楊金龍都是培訓國家高階領導人才的「行政院國家發展研究班」第一期同學,當時兩人分別服務於國貿局和央行業務局。
結業後,國發班多次舉辦同學會,卻沒見過楊金龍參加,「他在央行,不方便交際應酬,要不然不小心對外談及匯率、利率政策,影響太大了!」蔡練生如此解讀老同學的低調。
不少親近人士觀察,楊金龍追隨彭淮南多年,兩人共通點可不僅止於此。每次央行理監事會後的記者會,一定會見到熟悉的一幕:彭淮南領軍坐中間,兩位副總裁楊金龍、嚴宗大分坐兩側,旁邊則是央行一級主管,如外匯局局長顏輝煌。這幾位大咖都有著如同央行正字標記的外貌特徵:灰白髮、戴眼鏡、白襯衫佐西裝與端正坐姿。一眼望去,還以為彭總裁多出好幾個分身。
身形瘦高的楊金龍,也與彭淮南一般,有每天快走的運動習慣。央行同僚透露,楊金龍對「養生」貫徹到底,早、中、晚都會抽空活動筋骨,例如中午,他會沿著央行,一路從羅斯福路、南海路、南昌路,再繞到愛國西路,至少走個一圈。
他曾透露,從記者朋友處學得「五行八步」的氣功祕技,除了深度吐納、甩手,還可以搭配棍子練功,練出心得的他經常向熟人推薦這套養生法。
楊金龍與「工友之子」彭淮南,同是苦讀翻身的農家子弟。老家在屏東的楊金龍,津津樂道的兒時回憶,就是「養鴨子」。
小學時,每到暑假,媽媽就交給他一群小鴨,殷殷叮囑:「你下學期的學費就看這群鴨囉!」因此,他總是仔細觀察如何把小鴨養得又肥又壯,他努力挖蚯蚓餵鴨,所以養的鴨能賣到好價錢,學費當然也就有著落了。
在同仁眼中,楊金龍至今仍保有樸實天性。「每次看副座吃飯的樣子,就覺得食物好像特別好吃!」一位與楊金龍同事多年的央行官員表示,在央行餐廳碰到楊金龍,就能體會到何謂「珍惜盤中飧」,他總是認真、滿足地嚼著每一口飯。
儘管已長居台北幾十年,但畢竟是吹著落山風、在山野中長大的孩子,有時楊金龍在央行洽公途中聽到鳥鳴,會忍不住慢下腳步,興味盎然地指出剛飛過的是什麼鳥,讓隨行同事嘖嘖稱奇。
優勢3〉習慣央行步調 可立即上手
近日,台北政壇耳語,彭淮南將被聘為無給職央行顧問,蔡英文也曾在媒體茶敘時表示,會請教彭淮南下一任總裁人選。
各界合理猜測,彭總裁會推薦的人選,應是共事多年的楊金龍。因為在楊金龍剛回國擔任經研處研究員時,就曾與當時主掌經研處的彭淮南共事,後來彭升任外匯局長,楊也轉進外匯局當襄理,與彭如出一轍的拚命三郎態度,頗受賞識。
此次,總裁人選遲未拍板,財經界臆測,除了14A的威望與壓力,令人打退堂鼓的,還在於顯得「抱歉」的薪資待遇。此外,身為模範公務員代表的彭淮南,在位這20年,又在職場標準上設立了一項「彭淮南障礙」。
「彭總裁連年假都去加班,這才真的叫『做功德』!」一位財經人士打趣說,行政院長賴清德之前的「功德說」,還真的適用在幾乎全年無休的彭淮南身上。
為何說「做功德」?來看總裁薪資。央行總裁一職為部長級職務,月薪19萬餘元,年薪大約200多萬元,如果照他工作日,動輒上班12小時來算,時薪也不過700多元,若再加上週末、颱風日與年假的加班時數,時薪只會更少。民營銀行董事長的年薪上千萬元,更甚者至數千萬元,相差何止一個零。
14A總裁樹立了如此高的CP值,令民間人才望之卻步,但半輩子都在央行的楊金龍,早習慣了如此緊湊的工作步調。
央行同事透露,身居首席副座的楊金龍與另位副總裁嚴宗大,每當彭總裁假日加班,尤其是鎮守於央行外匯室、緊盯外資動向時,兩人也必定陪著上工。
在央行多年,楊金龍熟稔貨幣理論與政策操作,有過不少代表作。如推行指數型房貸利率、新基本放款利率與即時總額清算機制(RTGS)、票信管理新制。
關卡1〉缺業界資歷 被指難接地氣
只不過,楊金龍的「全央行」資歷與「大內高手」形象,反而引發「難接地氣」的質疑。
「楊金龍沒有業界實務經驗,這樣好像隔層紗,很難實際了解金融界的需求與挑戰!」曾任金管會主委的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指出,像是美國聯準會新任主席鮑威爾,雖然沒有經濟學博士學位,卻曾擔任私募基金創辦人、擁有華爾街實戰經驗。
細數歷任台灣央行總裁,不少都具有公股行庫的董座資歷。
彭淮南在接任央行副總裁前,曾是兆豐商銀前身、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董事長。前任總裁許遠東,則曾擔任土地銀行、臺灣銀行董事長。再前一任的梁國樹,曾是第一銀行、彰化銀行與交通銀行的董事長。
關卡2〉個性不夠強勢 少與人互動
「我看楊是沒有總裁的『扮』(台語,指架式),缺少彭淮南的強勢,恐怕擋不住各種政治壓力!」一位政界人物表示,楊金龍雖是栽培多時的總裁接班人選,但大家少與之互動,偶爾接到他電話,也都是代替彭淮南做政策澄清,在多年的強人領導之下,楊金龍難以凸顯個性。
不過,近來楊金龍似乎變了,不再是「無聲副總裁」。
「副總裁,我發現您今天話滿多的喔……。也難怪,您是candidate(指央行總裁人選)之一,要表現積極嘛!」在去年底最後一場立院財委會,立委盧秀燕質詢時,忍不住調侃楊金龍。
當時,立委賴士葆問楊金龍,去年彭淮南受金管會委託,致函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署,以期降低對兆豐銀行的罰金,反而被媒體質疑其角色「罵到臭頭」,彭淮南是否因此寒心,不願續任總裁?當時,楊金龍在連番追問下,回答「好像是……」。結果,當天媒體紛紛解讀兆豐案就是彭淮南求退的導火線。
儘管面對來勢洶洶的立院質詢,「老實人」楊金龍對於專業外的問題,顯得有些招架不住。但去年底以來,彭淮南屢次請假國安會議、財委會報告等重要場合,均由楊金龍代打,為愛將騰出舞台的意味甚濃。
而楊金龍也把握契機。在2018年1月10日、由俞國華文教基金會舉辦的「金融科技與貨幣金融政策論壇」中,受邀致辭的楊金龍,隆重準備15分鐘的扎實簡報,讓主辦單位「受寵若驚」。
嚴謹如他,一字一句照稿念,但卻釋出「央行研擬發行法定數位貨幣」等重要訊息,而且態度開放,一反過去彭淮南對加密貨幣不假辭色的嚴正監管立場。
「央行現階段能做的,楊金龍都在演講中提到了!」當天全程聆聽的前央行副總裁、現任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許嘉棟觀察。
業界已有人延伸解讀,或許楊金龍想要打破的,還包括外界對「彭規楊隨」的印象,「楊上任,或許不局限於彭淮南路線,還可以多一些驚喜。」
在千呼萬喚下,蔡英文最後打了「穩健牌」,讓楊金龍這位「呼聲最高」的候選人,內定接任央行總裁。
【小檔案】除了楊金龍,出掌央行還有誰曾被點名?
除了楊金龍,還有誰曾被點名是央行總裁接班人?
原本熱門人選包括前行政院長林全,但他於元月中旬接下生技大廠「東洋」董座,可能性趨近於零。
一般揣測,目前小英總統只有兩大選項,一是央行副總裁楊金龍,另一則是「綠營財經大老」。
後者有多位人選符合條件,包括臺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胡勝正、總統府資政吳榮義與陳博志,甚至連台獨大老辜寬敏之子、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都被點名。
身為「小央行董座」 呂桔誠也曾熱門
其中又以呂桔誠出線機率最高。因為其他大咖不是年紀太大或意願不高,要不然就是「不太會講中文」。
台灣民眾對呂桔誠應不陌生。外銀出身、現年62歲的他,曾是扁政府時期的財政部長。15年前任職國營事業委員會副主委時,曾因推動國營事業改革,被外媒封為「整頓先生」(Mr. Fix-It)。
2004年,呂桔誠就曾擔任臺灣銀行董事長兩年,睽違十年,於2016年8月再回鍋臺銀與臺灣金控董座,並兼任銀行公會理事長。臺銀身為公股行庫龍頭,一向被視為「小央行」,因此呂桔誠才會被視為熱門之選。
對於央行總裁大位,呂桔誠曾強調「沒想過」。果真這次與央行總裁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