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風場電網想運轉 先看台電行不行?

基礎建設不足〉陸上併網容量 將是最大關鍵

蔡立勳
user

蔡立勳

2018-01-30

瀏覽數 23,350+

風場電網想運轉 先看台電行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8 / 2月號雜誌 台灣海峽的綠金寶藏

2025年,就算離岸風場都建設成功,台電在陸上的電力基礎設施,來得及接收容量5.5GW的電力嗎?彰化大城變電所「最後200公尺」事件,是否會重演?

如果目前規畫中的離岸風機真的如期於2025年前完成,屆時上千支風機佇立台灣海峽,台灣真的就能享受到風電嗎?

答案是:不一定。

因為跟風機建設一樣重要的是,上岸後的電網建設,要能順利運轉、供電、分配到用電戶。

快馬加鞭 建置電網、蓋示範風場

為了配合政府的離岸風電政策,現階段的台電,可說三箭齊發。

首先,台電負責在彰化近海蓋一個示範風場,但因價格太低,流標四次後,預算從178.8億元追加到249.9億元,今年1月,總算順利開標。

同時,台電也標下一個潛力風場開發案,預計設置90座8MW的風機,總投資額約1430億元。

第三件要務是建設陸上電網。行政院趕在2017年結束前兩天核定了「離岸風力發電加強電力網」第一期計畫,台電須於2025年前完成於彰化與桃園的併聯10.65GW的能量,總經費約606億元。

看似電網完成時間還有很多年,但由於一切從零開始,堪稱已是「火燒屁股」的任務。去年10月底上任的台電董事長楊偉甫坦承,「未來幾年對台電的挑戰非常大。2025年轉眼就到了。」詢問楊偉甫,哪一箭最迫切時,他也默認:「現在第一個任務就是電網,第二個是示範(風場)。」

的確,對所有風力投資者而言,岸上的併聯發電系統能否如期完成,已是最迫切的基礎建設,否則其他一切都是白搭。

2017年7月,來自德國的達德集團(WPD)發表聲明,擔心彰化外海風場申請量體大,併網問題不確定性高;加上環保署又提出非正式公告的文獻輔助審查,讓風場開發風險過大。經評估後,達德保留在雲林、桃園的風場開發,但暫緩在彰化的開發,成為主動撤資首例。

標下彰化外海二個風場的玉山能源執行長陳聰華,已在台灣從事電力系統設計長達30年,曾在長生電廠服務20多年,深知台灣政治社會現實。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他分析,台電通常以高架或地下兩管道建置新的輸電線,但台灣民粹高漲,「不管哪一種方式,台電只要說要拉輸電線,經過誰家,絕對有人抗議,」陳聰華一方面與外商合作,興致勃勃開發離岸風場,但同時也難掩憂心。

他表示,儘管政府承諾須於2025年完成,但萬一沒有達成呢?政府並沒有提出任何商業上的補償條件,「我們反映了好幾次,都沒有答案」。

他的擔憂,其來有自。2012年,彰化大城鄉變電所落成,就是要解決當地長期供電不穩的問題。

台電原本計畫,讓二林超高壓變電所的電力,透過21公里長的地下電纜,輸送到大城。但,最後200公尺的鋪設工程,遭當地居民反對,延宕多年,反成穩定用電的「最遙遠的距離」。

居民反對問題直到最近才解決,電纜工程日前已施工,預計1月底完成鋪設。變電所啟用有望。

徵收土地設變電站 仍是一大挑戰

根據計畫,台電將分別在彰化北邊彰濱工業區與南邊永興設置變電所、升壓站,匯集風機送上岸的電力,透過電纜,輸送至彰濱、中港與彰林三處超高壓變電所,併入台電電網,分配到用電戶。

但目前永興的土地仍無著落;中港變電所也因一旁大肚山輸電塔林立,周邊都是住宅,架設新線路恐非易事。

大城變電所事件會不會重演?令人擔憂。

為此,台電已啟動溝通工作,地方說明會、公聽會都已在規畫中。從規劃設計、何處需要用地,及辦理徵收,「我們都已經在進行,」楊偉甫說。

至於永興變電站土地,預定2月公開招標。

「我們向開發商保證,併網建設會如期完成,」雖然能源局長林全能日前自信滿滿地宣示,但陸上電力基礎建設是否真能達標,讓離岸風電運轉,仍挑戰執政當局與台電的執行力。

>>深度了解台灣離岸風電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