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事件後,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從小吃攤到最大食品業者,幾乎束手無策,即便是大食品廠也宣稱自己是受害者。為什麼台灣就是無法從教訓中,建立管理規範?
本期《遠見》記者林佳誼,經過數個月採訪,選定歐洲米其林王國之一、人均米其林密度比法國還要高的比利時,作為研究對象,發現比利時經過一次嚴重食安風暴後,舉國上下就學乖了。《遠見》不禁要問,比利時一次就學乖,台灣還要經歷幾次?
1999年戴奧辛 重創比利時食品業
比利時人口1120萬,一直是歐洲重要的食品出口國,除了巧克力、啤酒有許多聞名全球的品牌,乳製品、肉品、蛋類、麵粉等也均是歐洲大出口國。但是1999年3月,比利時爆發了黑心毒飼料事件。
當時比利時養雞場發現雞隻異常成長,母雞下蛋率低、蛋殼堅硬無比,後來專家檢驗,養雞飼料中竟含有世紀之毒戴奧辛致癌物,濃度超過正常值的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