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 把ZARA概念引進台灣

編者的話

楊瑪利
user

楊瑪利

2011-12-08

瀏覽數 22,350+

《遠見》 把ZARA概念引進台灣
 

本文出自平價時尚特刊

2006年11月初,《遠見》採訪團隊三人,從台灣歷經28小時飛行,抵達位於西班牙西北角的濱海小鎮ZARA總部。那是我第一次到西班牙,抵達時約下午3點,當車子從機場開往市區時,整個小鎮像空城,路上幾乎看不到車子、也幾乎沒有路人。我心中一驚:「天啊,我是來到空城嗎?到底來對了?還是不對?」

後來我才瞭解到,西班牙人午休時間特長,下午1點休息,下午5點才上班。午休時除了餐廳,幾乎所有商店均關門。

在那之前,我思考要不要到ZARA採訪時,其實是很掙扎的。因為那時候在台灣,只有少數百貨、時尚、廣告業界與經常出國採購的人士知道,有一個西班牙品牌ZARA,正以快速時尚的平價奢華,從歐洲流行到美國,並正要大舉到亞洲擴展。但是絕大多數台灣讀者其實是沒聽過、也沒看過ZARA的。

報導出刊後,許多讀者就跟一位科技界朋友一樣,在書店裡看到雜誌封面時大多愣了一下。「那四個英文字是什麼?當下覺得好奇怪,《遠見》這期報導什麼啊?」事後朋友這樣跟我說。

但是《遠見》創刊25年來,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介紹國際觀與趨勢給讀者。當時國際管理學界已熱絡討論ZARA引爆的快速時尚與平價奢華概念,不僅限於服飾業界,也延燒到其他產業。哈佛管理學院把ZARA當個案研究,一些主流英文雜誌也紛紛報導ZARA。因此五年前我覺得那是一股正要延燒到亞洲與台灣來的新思潮,才會耗時數個月跟ZARA總部洽談專訪的可能,得到首肯後,又大老遠跑去採訪。

自從那篇報導後,ZARA就在台灣紅了起來。之後我也在台北市一些服飾店,發現販售跑單幫的ZARA少量服飾。經常這些服飾店的收銀枱旁,還會放一本《遠見》的ZARA報導,意思是用《遠見》來跟消費者溝通。

這五年來,一直有人問我,ZARA何時到台灣?或是我可否介紹管道洽談代理權?儼然我是ZARA專家。其實早在當時報導就指出,ZARA到各地幾乎都開直營店,我真的幫不上任何忙。

過去五年來除了ZARA,也愈來愈多國人注意到來自瑞典的H&M,及日本的UNIQLO(優衣庫)。這幾個近幾年來正橫掃國際消費市場的服飾品牌,全部歸類為快速的平價奢華時尚產品。現在他們正一家家進駐台灣,掀起搶購熱潮。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更有趣的是,過去20多年來,多數台灣人認為,傳統產業不容易賺錢,只有高科技業金光閃閃。而服飾業正是最典型的傳統產業。只是你知道嗎?不管是UNIQLO的創辦人柳井正、H&M的創辦人家族或是ZARA創辦人,分別都是近幾年日本、瑞典與西班牙的首富。當2001年ZARA上市當天,ZARA創辦人歐特嘉在家中看電視時,意外發現自己成了西班牙首富。從那一天開始,這個首富地位沒有被動搖過。

為什麼台灣人認為含金量不高的服飾業,竟能打造三國首富?為什麼平價時尚與快速奢華會成為全球新顯學?都是本刊報導重點。

本期更特邀輔仁大學織品系教授蔡淑梨、紡拓會祕書長黃偉基、與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三位專家,撰文分享三大品牌能帶給台灣什麼管理思惟。到底該跟三大品牌學什麼?他們的管理聖經是什麼?希望你從這本專刊中找到答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