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面對經濟不再成長的事實

總編輯的話

莊素玉
user

莊素玉

2002-10-01

瀏覽數 12,900+

面對經濟不再成長的事實
 

本文出自 2002 / 10月號雜誌 第196期遠見雜誌

新加坡政府有一項考量文官的指標,那就是他有沒有面對、觀察、體會到生活的現實(sense of reality)的能力。

台灣,不,或許說曾經歷過四、五十載經濟不斷成長的國家,包括日本,甚至今天的美國,都要面臨經濟成長數字不是每年都是正的數字。

許多人開始對資本主義提出質疑,也有許多人很樂觀地認為資本主義已經自動修正過,會不斷自然調適,適合現代的社會。

這些質疑與樂觀,都有待時間來驗證。

9月5日颱風天,統一企業與《遠見》雜誌等其他媒體合作舉辦了一場「日本經營指導之神」船井幸雄演講會。船井在演講當中所提出對於資本主義的挑戰與天下文化最近出版的《大象與跳蚤》一書的內容有些觀點類似。

韓第在這本新書的第六章「資本主義面面觀中」提到,只要人們的慾望無窮盡,經濟成長不是問題;需求一減退,資本主義就停滯不前。

韓第用了一句新加坡華語「珍道具」形容在購物中心的各種非必需品。

如果企業為了追求成長,而推陳出新新商品,刺激城市中男男女女花錢的慾望,終有走到慾望無法一再提升的一天。因為整體經濟大環境無法負擔不斷成長的壓力,再加上中國成為世界的工廠,製造過多價廉物美的商品;中國也釋放出過多的勞動力,擠壓其他國家的就業機會。

如果企業為了追求已上市的股票可以不斷價格上漲,而做些黑暗遊戲,那就猶如地雷般,終有被踢到、引爆的一天。船井認為美國安隆事件的爆發是資本主義走到盡頭的徵兆。

這個時候,生活的現實就出現了。企業利潤不再是厚利,而是微利、打平、甚至虧損歇業;企業無法終身雇用員工,把員工視為同一家族,終生照顧;富有的社會不見得會永久富有,甚至出現貧富差距擴大,失業藍白領日益增加;財富也不見得可以越理越大,因為放眼望去利率降低、房屋跌價、股市一蹶不振,已到了無理財工具可理的田地。

對於個人而言,工作不見得可以工作到老,即使是公職,未來也不見得是鐵飯碗;薪水也不見得年年會加。

對於世代而言,下一代過的日子不見得可以照上一代一生的模式重走一遍。父母很難預測未來的世界會走到什麼地步,而給子女很好的建議。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這種幾乎到了盡頭的感覺,就是船井幸雄對於資本主義提出質疑的地方。船井認為一個系統要瓦解之前,一定會出現一些反撲與朕兆。如美國經濟歷經十年開始走下坡之際,就發生九一一,他甚至預言明年美國與中東的關係也不太樂觀。

儘管有很多人不以為然,或不甚理解,船井堅定提出的解方是「本物主義」。

本物,就是大自然最自然、有機、對人類身心靈最好的物品;本物,也是要能善待人,看人的優點,把人的優點延伸,不要看人的缺點;本物,也是勸人做一個有整體觀的人。

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船井對他的本物主義,比任何宗教分子都狂熱。他幾乎沒有購物的慾望,要用就用最好的,而且一用就用四十年,如他手上戴了四十年的勞力士錶。他只吃最健康、自然的活力食品。

船井堅信他在日本所輔導顧問的五千兩百家企業,只要能秉持企業良心,做對社會與員工有益的事情,營收獲利要成長不是一件難事。

對社會無益的物品,就猶如韓第在他新書第六章所說的「珍道具」,包括不需要的皮鞋,掛在衣帽間從沒打過的二十條領帶,還有兒子偶爾上街購物發洩情緒所買來的珍貴物品。

韓第說,「珍道具」是資本主義過剩問題的朕兆。

台灣的失業率提高、貧富差距擴大、一些中產階級變成新貧階級等問題的出現,在在考驗政府、企業與個人如何走出下一條路的智慧。

無論是船井、或是大學裡的一些經濟學者,也有的認為中國大陸這樣無止境地增設工廠,也會面臨嚴重的考驗。

無論是已成現實也好,預言也好,可能都值得眾人思索。

船井看好歐洲的一些國家及今後的日本。譬如韓第的書中就指出,法國寧願放棄部分的經濟成長,以抗拒美式資本主義。而船井則認為,日本在處理金融問題較為緩和,不像韓國那麼激烈,短期看來韓國有成效,可是船井看好的是日本的未來,不看好現在的韓國。因為日本有很多企業家已經覺醒在做一些本物改革了。

台灣呢?統一企業已開始做一些有益健康的食品;中華汽車也不斷以人為本,提升效率(頁152及頁104)。 

在舊資本主義的大象組織為何會變成過度官僚、無效率、抹殺創意,可能是下一個有趣的議題。暢銷作家吳若權八年前脫離大象組織,做個自在的跳蚤族(頁160)。在大象組織不是很穩定的狀況下,如何做個成功的跳蚤族是韓第與吳若權的體現,也可能是面處不確定年代的企業與個人可以參考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