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他剛買的麥金塔Paper Book 5200筆記型電腦,他指著螢幕說:「這裡頭的記憶體有32MK,」轉換到下一頁,「這是做動畫的軟體,這是做合成的,這是PhotoShop 3.0,這套軟體好用極了,這個則是作曲用的Digital Performerce 1.6,是最新版本,這是……。」
若是不看解說者,聽到以上的一段話,可能會讓人以為是個電腦工程師。等看到了童安格盯著電腦專注的表情,就會恍然大悟:為什麼微軟公司會選上這名使用「蘋果」出產的麥金塔電腦的演藝人員,來當「視窗九五」的發言人了。
不過對於童安格而言,電腦之路可是走了長長的七年才有今天。
七年前,香港一位同樣愛好音樂的商人朋友送了一部麥金塔II PC給他,開啟了他的電腦之路。把電腦從香港搬回台灣沒兩天,他就打了第一通求救電話:「當機了!螢幕全部不見了!」而且是傻愣愣的把電話打到了樂器行求助。
這一開始的挫折,讓童安格「休息」了兩年,才有勇氣再去碰這些尖端科技,而且學習的過程仍是曲曲折折;「看到別人作秀賺錢,我卻投資那麼多的時間在學電腦,而且成績那麼少,總不免著慌:「是不是整個都錯了?」」他說,「直到我領悟;我的挫折其實是來自沒有耐性,才得到心態上關鍵性的突破。」
樂見未來
現在童安格把「我敢當機」當做他接觸資訊科技最重要的收穫,而他對資訊知識不斷吸收的興趣,也開始來自於化解當機的各種經驗。
不再害怕嘗試,新軟體一個接著一個買,他曾經單是參加商家附送的免費課程,就連上了兩個多月。 甚至,童安格從中還體會到了婚姻的哲思:婚姻、小孩都會成長,就像軟體一直有更新的版本出現一樣,這些過程都需要耐性不斷去學習。
今天他既利用電腦音樂軟體和周邊的合成設備刺激創作靈感,也不放棄當初的美工老本行,利用電腦做動畫。而且現在興趣更轉到了電腦光碟。對他而言,一片小小的碟片,蘊藏了豐富的資訊,是資訊社會美妙的代表;因為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他所要的,「即使是隻會講話的老鼠也能受到尊重」。他說:「春節過後,我還要補上十五堂的光碟課。」而最近他也要在全球資訊網上,建立他的個人首頁。
童安格現在的心情,正像他的那首歌:「看未來有什麼不一樣」。
(孫秀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