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追求卓越」台灣模式

總編輯的話

王力行
user

王力行

1989-07-15

瀏覽數 12,150+

「追求卓越」台灣模式
 

本文出自 1989 / 8月號雜誌 第038期遠見雜誌

一九八二年,一本風行美國企業界的書--「追求卓越」出版,它分析美國傑出公司成功的特質;這些特質也成了全球企業的典範。

一九八九年,台灣的企業創造了世界第二的外匯存底;有四位企業家--王永慶、張榮發、徐有序、蔡萬霖,入選美國「富比士」雜誌的全球「大富」之列。

如果把這兩件事連起來,可能會有人要問:「追求卓越」有沒有台灣模式?

當年美國成功企業具有的八大特質「行動至上、接近顧客、鼓勵創新、透過人提高生產、做內行事、組織精簡、領導人風範和建立企業文化,在台灣是否適用?

台灣企業成功之道,確實與國外異少同多,最相同的是追求卓越的信念,最不同的是人的管理方式。

仔細分析台塑、長榮、巨大……等公司,他們所以能擁有「金字招牌」,領導人的信念與堅持最為凸顯。

領導人有強烈信念 

「強烈信念」幾乎是創業者的共同點,王永慶堅信刻苦耐勞、點點滴滴,因此台塑員工對數字最敏感,台塑企業的成本永遠在「合理化」中。

在炒風日熾的大環境下,裕隆吳舜文不炒地產、不炒股票,不向「營業外收入」妥協。

ABS產量居世界第一的奇美公司,是負責人許文龍在堅信ABS「便宜、用途廣」的理念下熬出來的「金牌」。

大多數的企業都經過艱苦歷練,成功的祕訣則在誰能「堅持到底、不退縮」。

稱霸自行車世界市場的巨大,曾熬過三年沒有訂單的歲月;太平洋房屋仲介公司之所以成為最熱門行業的佼佼者,還靠了總經理向董事長力爭「再給半年時間努力看看」才起死回生的。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中國人難合作 

羅光男靠著強毅的鬥志與堅持,才將「KENNEX」名字打入世界市場。居民營鋼鐵業第一的燁興,在銀行對業界抽緊銀根時,「沒有退縮」,才得生存茁壯。

台灣成功企業與美國最大的不同點,還是強人領導與中央集權。

「中國人是很難合作的,」曾是台塑股東之一的趙廷箴感嘆,因此台灣企業就較難擺脫個人與家族色彩。

台塑的幹部因長期與王董事長「午餐會報」,而少有不得胃病的。張榮發除了注重員工的儀表外,更親手寫厚厚一本「工作規則」。兩部電梯如果同時到達,裕隆員工多半會搭和吳舜文不同的那一部。

管理大師杜拉克預言,九0年代的企業將是知識與資訊掛帥。他說:「即使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來說,持續的教育愈形重要」。他也預測,未來企業合資、結盟、跨國合作「不是為了節省成本,而是為了資訊。」

一切為資訊 

論內在環境,台灣近年的變化,財富分配已明顯地兩極化,「將來白手起家是不可能的事了,」產業經濟學家薛琦指出。台灣經濟結構的轉變,也使過去刻苦就能出頭、「學歷無用論」面臨考驗。

論外在環境,台灣是世界企業的一環,也跳不過尋求「知識與資訊」的軌跡。

本期「遠見主題」,就是對本國成功企業的探討,共分為「創業」、「為人」、「策略」和「管理」四個部分,做深入分析報導。

XXXX XXXX

本刊三周年社慶,曾舉辦過三場演講,邀請星雲大師談「大陸行」;趙少康、吳敦義、翟宗泉談「掃貪污、反特權」;以及外交部長連戰談「我國外交的遠景與極限」。其中二場經中視新聞部轉播後,引起熱烈反應,許多讀者電話來信要求我們多舉辦類似活動,我們會慎重籌畫。

另外,對於原定在北京舉行的「台灣經驗」研討會,雖經天安門事件而暫緩,但本刊一定會在適當時刻,完成這個有意義的活動。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