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數位醫生洪成志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6-02-15

瀏覽數 20,150+

數位醫生洪成志
 

本文出自 1996 / 3月號雜誌 第117期遠見雜誌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科醫生洪成志的「資訊化」,是「頓失所依」後才開始的。

要不是三年多前榮總一個懂網路、替他解決各種資訊疑難雜症的同事出國,洪成志也不會下定決心學習上網。為了和這位同事即時通訊,到大學時代都沒碰過電腦的洪成志,從摸索各種電腦指令入門,輕車熟路後,他終於感受到,即使電話也比不上電子信件方便。

洪成志從一個門外漢,在半年內逐漸熟悉如何安裝電腦軟體、下指令,等到教育部開放網路服務,他就去申請帳號。這過程中,至少打了五百通電話到教育部電算中心詢問,他經常是一面拿話筒,一面對著螢幕問電腦問題。

妙哉網路

「我整個視野都開了,」看病之餘兼做醫學研究的洪成志肯定。過去當他遇到醫學專業問題時,常苦於不知從哪裡找答案。上網之後,他加入二十多個討論團體,每遇困難,就在網上貼布告欄求援。每次他發出問題,都會收到網友熱心回函,有時高達十幾封。他的電子信箱,每天都有七、八十封來自世界各地網友的信。經由網路互動,洪成志結交了十幾個固定寫信的網友,必要時還會替他修改英文論文。

網路上身大大幫助了洪成志的醫療和研究生涯。

在網路上他參加過一個自閉症討論群,經常可看到患者與家屬發表文章。過去看診時,他總覺得自閉症病患有思考障礙,現實生活不太可能出現電影「雨人」裡的自閉症天才。但自從在網路上看到一些病患文采豐富的文章,他才體會,臨床醫生若能讀到這些心聲,可以彌補看診時無法細心聆聽的缺憾,知識、觀念也會因而開闊。

網路更使他的基因研究天地洞開。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做基因研究沒有網路簡直不可思議,」三十四歲的洪成志強烈感受到,世界各研究單位都會將最新發現公布在網路上,他隨時可擷取到最新的基因序列,如老年癡呆症、精神分裂症,然後自己重新在醫院裡的實驗室合成。他提的每個研究計畫,都深受網路影響。

他推算,若沒有網路,目前的計畫可能都要晚一兩年才有能力去做。

也像許多素未謀面的網友一般,洪成志一腔熱心地推動醫院資訊化,成為榮總精神科的網路種子。他主動替同事申請帳號,安裝軟體,至今,科裡二十多個同事,已有十幾個人每天使用電子郵件傳訊討論。同事雖然天天見面,還是習慣在網路上討論學術,有時晚上十一點,他們就在網路上開起研討會。

網路上癮症得了半年,最瘋狂的時候,洪成志可以從晚上九點一直玩到凌晨三點。現在他只要花一小時就找得到所需資訊。他自剖,上網後最大的改變,是更有自信。不但能掌握最頂尖的資訊,也有機會向馳名國際的大學者討教。開始用網路後,他就不買書、不上圖書館了(除非要找資料全文),即使是最新的教科書,也比網路慢三年。

「沒有網路,我的能力會減少四0%。」剛搬進新研究室,斯文自信的洪成志堅定地預測,數位化醫生將是醫界大勢所趨,他不過比別人更早捲進這股浪潮。

(蕭富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