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癌症治療大躍進 找到對抗PM2.5疾病的新武器了

2018年 晚期肺癌患者迎來生命曙光

滕淑芬
user

滕淑芬

2017-12-29

瀏覽數 23,000+

癌症治療大躍進 找到對抗PM2.5疾病的新武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最近空汙警報頻頻吹起,PM2.5罩頂,讓民眾無奈地戲稱自己是「移動式空氣清淨機」,尤其與呼吸器官相關的疾病,已被證實與PM2.5息息相關。

國內每年新增肺癌患者1萬2000多人,有9000人死亡,肺癌發生率雖是第三位,但死亡率已多年蟬聯第一大死因。

民眾已經「聞肺癌而色變」,至於該如何對抗此疾病?最近醫學界有重大突破。2018年將是免疫治療元年!健保署編列25億元癌症新藥預算,已取得藥證的免疫治療4種新藥很可能被納入,其中有三種可用於治療肺癌,對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晚期肺癌患者將是一大福音。

癌症治療大躍進 找到對抗PM2.5疾病的新武器了_img_1

(圖/空汙議題日漸嚴重,國內每年新增肺癌患者1萬2000多人,有9000人死亡,民眾「聞肺癌而色變」)

免疫治療是2017年癌症醫學界最夯話題,包括台大、北榮、新光等醫學中心的肺癌權威醫師都出面為免疫治療背書,認為這是癌友艱辛抗癌的最後強心劑。

70歲的鄭媽媽,2016年5月因咳嗽一個多月就醫,被診斷出肺腺癌第四期。她勇敢接受化療,經歷掉髮、嚴重嘔吐,吐到胃部絞痛,覺得五臟六腑都移位,全身疲倦無力,連拿筆寫字的力氣都沒有,一度對生命絕望。2017年中,在醫師建議下,開始接受免疫治療,半年內打了六針新藥,體力慢慢恢復後,已可以為家人做飯,到戶外運動,回歸正常生活。

早期肺癌咳、累、喘的症狀和感冒很像,約有六成五確診時已是晚期,更為棘手。治療肺癌的方法有手術、化療、放療、標靶藥物等,這些方法單獨使用或合併使用,都有一定效果,但也遇到很大瓶頸。

國內肺癌患者有九成為非小細胞肺癌,其中五成因無特殊基因,無法使用標靶藥物,其餘一半即使有機會接受標靶藥物,但治療一段時間後,也可能產生抗藥性,讓病友在治療路上遭遇困境。

「尤其對於沒有基因突變患者來說,免疫治療等於是他們的最後一線希望,」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蔡俊明教授說。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癌症治療大躍進 找到對抗PM2.5疾病的新武器了_img_2

人體原本就有可對抗外侮侵略的殺手T細胞,但癌細胞也不是好惹的,這些潛伏在身體內的壞分子,會偽裝成各種面貌逃過免疫機制的檢查。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高尚志解釋,人體免疫機制無法正常運作的原因之一,就是癌細胞上的抗原PD-L1,會和T細胞上的抗原PD-1「握手言和」。如此一來,T細胞就會把癌細胞當成朋友,不會攻擊它,癌細胞更會伺機壯大。

免疫療法的原理,就是讓T細胞恢復應有的防禦功能,開始對癌細胞發動持續性攻擊。

蔡俊明形容,免疫機制的角色就像消防車,T細胞上的PD-1是剎車,癌細胞上的PD-L1,就是踩住煞車的那隻腳,當腳踩在煞車上,消防車就無法啟動。免疫治療就是把煞車解開,讓消防車可以重新出動救火。

有40年治療肺癌經驗的蔡俊明說,早些年晚期肺癌的中位存活率很少超過半年,但去年歐洲研究指出,免疫治療患者的整體存活率可延長至14.9個月,讓醫界很期待這個療法。

傳統化療或標靶治療都以毒殺癌細胞為目標,但免疫治療不是借外力來抗癌,而是喚醒人體T細胞的防禦能力,一旦免疫機制被啟動,就可停藥,因為體內已有可抗外侮的部隊。

但醫師提醒,免疫治療也有很低比例的人會有副作用,因為當自身的免疫系統增強後,免疫系統也可能攻擊正常組織,嚴重者可能引發致命的間質性肺炎。免疫治療期間若有任何不適,都要和醫師討論。

免疫新藥的另一個問題是藥價昂貴,估計一年療程約需250~360萬元。即使2018年25億元的癌症新藥,有一半用來支付免疫新藥,若以一年療程300萬來計算,大約僅有400名病人可受惠。哪些患者可優先使用?可用多久?都要等健保會的專家會議決定。

免疫治療不是神藥,但這個新一代抗癌武器,已讓精準醫療又邁進一大步,也可能牽動健保資源的分配大餅,值得關注。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