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怎麼會有「胡說八道」?

字裡行間

王力行
user

王力行

2018-01-02

瀏覽數 15,600+

怎麼會有「胡說八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8 / 1月號雜誌 1毫秒的指尖爭霸

2017年9月,哈佛女校長德魯.福斯特(Drew G. Faust)在開學典禮上宣告:教育的目標是確保學生能辨別「有人在胡說八道」。她認為大學四年,同學應會通過挑戰和被挑戰、異議和分歧,學習這種辨別力,找到自己的道路。

哈佛大學名列世界大學前茅,有一流學者教授,取最拔尖的青年;學術地位崇高,社會聲望讓人望塵。怎麼會讓校長在如此莊嚴的場合,說出首要目標是「確保能辨別有人在胡說八道」。

自媒體時代的危機:新聞虛實難辨

2017年12月,美國Buzzfeed新聞網站執行長佩雷蒂(Jonah Peretti)公開指責:網路巨亨Google和Facebook,是讓媒體陷入危機的元凶;「他們搶走大部分的廣告業務,回報給內容原創者太少。」讓用心認真產出高品質內容的人怯步,卻鼓勵了假新聞、低俗內容、盜版影音肆無忌憚散播。

兩則看似不同的訊息,反映同一現象:科技帶來的媒體顛覆,讓社會瀰漫「胡說八道」的言論、知識、行為和價值觀。

也在12月初,200位新馬媒體人齊聚,討論媒體如何拒絕假信息,讓文字承載正能量。

高希均教授在會中指出台灣媒體亂象:

•  把「壞」消息當成能賣的「好」新聞

•  把做壞事的「惡人」當成「名人」

•  把翻雲覆雨的「政客」當成「英雄」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  把信口開河的「對答」當成「專家」

•  把違反道理的「叛逆」當成「好漢」

•  把堅守原則的「君子」當成「傻瓜」

這種媒體現象並不局限台灣;在網路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是總編輯。一位新加坡媒體人告訴我,設在澳洲的「真實新加坡」(The Real Singapore)網站,就時常發出虛假和煽動性新聞,他說:「不是批評他反對政府,而是根本與事實不符」。例如他們反對新移民,凡是社會發生壞事,他們第一時間就指向是新移民所為,「這樣有意地分裂社會,是違反倫理道德的。」

這使我想起2011年,那場由網路社交媒體掀起的埃及革命。當時在開羅任職Google的小夥子戈寧,拿起手機,走進Facebook世界,投身革命。五年後,他在日內瓦TED演說,承認「我錯了!」他發現:「社交媒體只在傳播錯誤信息、放大言論,並散播仇恨言論。」他看不到埃及民主開花,反而目擊自己國家一步步走回獨裁統治。

若問:媒體的本質是什麼?新聞記者是做什麼的?三度獲普立茲獎、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在台北答覆過這個問題:「記者要不偏不倚(without fear,  without favorite)。」

我們也有過「新聞記者信條」,其中第八條:「新聞事業為最神聖事業,參加此業者,應有高尚品格。誓不受賄、誓不敲詐、誓不諂媚權勢、誓不落井下石、誓不挾私報仇、誓不揭人隱私。凡良心未安,誓不下筆。」

這樣的信念,怎麼會有「假新聞」?怎麼會「胡說八道」?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