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慢是回家唯一的路-曼谷的交通噩夢

臧聲遠
user

臧聲遠

1995-12-15

瀏覽數 12,350+

慢是回家唯一的路-曼谷的交通噩夢
 

本文出自 1996 / 1月號雜誌 第115期遠見雜誌

台北的交通,或許令人不滿意;但比起曼谷,至少還算有救。

小小一個曼谷,住著半個台灣的人口;這一千萬居民擁有的汽車數,近乎台北的四倍,且每天仍有一千三百輛新車,源源湧入早已超過飽和極限的街道。

然而,足與先進國家媲美的車輛普及率,與其說是泰國現代化的象徵,不如說是痛苦指標來得恰當。為求在「通勤地獄」少受點活罪,民眾只得自力救濟,傾盡積蓄競相購車,

泰國前任總理安南,去年發起一個名為「交通危機九四」的公益團體,勸導大眾多多搭乘公車。結果四十名委員當中,有二十五人開車參加成立大會。知易行難,當下分明。

據統計,曼谷居民每天要在路上熬四到六小時。尤其碰到下雨天,曼谷市區簡直形同世界最大的露天停車場。為了錯開通勤時段,泰國當局三年前把中小學提前為早上七點半上課,許多學生清晨四點就得起床準備上學,睡眠不足普遍影響到學習情緒。

在寸步難行的車陣中,上起總理部長,下至平民百姓,爭取時間的最快方式就是搭乘「計程機車」。每天有商達四萬輛這類「小眾運輸工具」,在道路的隙縫中執行大眾運輸任務。

曼谷通勤族白天時間起碼三分之一是在車上度過,久之也就演化出一套以車為家,或把車當作流動辦公室的適應模式來。

一些體貼的所謂「膀胱舒緩業者」,發明可隨身攜帶的尿袋,方使通勤族在車上吃喝拉撒,上市後供不應求。

而利用行動電話在車上辦公洽商也蔚為風氣,使泰國躍居全球第八大行動電話市場,電信業儼然開發中國家的「大哥大」。

塞車不但嚇退觀光客和外商,也使曼谷淪為「東亞病都」。 今年九月,曼谷在聯合國對全球主要城市的評分中擠下墨西哥市,躍登空氣污染榜首。惡濁的車輛廢氣,使呼吸道毛病成為曼谷的大眾病。而血鉛過高、肺癌和新生兒畸形的統計數字,更令人觸目驚心。有心的企業家特意捐贈大批氧氣罐給各地警哨,好讓行人和交警不時吸一口乾淨空氣。

鄧麗君在泰國清邁因交通阻塞延誤送醫,而被氣喘病奪去生命。但與曼谷的塞車奇觀相比,清邁實在不算嚴重。曼谷居民最怕身染急症,因為等送進醫院時,急救也變遲救。

讓大家痛痛快快回家

令人窒息的交通,每天無可逃避,使焦躁成為曼谷民眾典型的精神症狀。泰國王后詩麗吉便感傷地說,何以微笑王國的人民,臉上失去了笑容;為何昔日的天使之城曼谷,今天變成煉獄?

現鉛中毒症狀。今年五月一位中毒過深的交警殉職之後,泰國政府始正視交警職業傷害的問題,發放防毒面具,曼谷街頭平添幾許化學戰場的景況。但頂著常年超過攝氏三十度的高溫,戴上密不通風的防毒面具執勤,交警無不叫苦連天。

在非人的工作環境下,一位交警值勤時突然發瘋,把路口所有紅燈全部轉成綠燈,好讓大家痛痛快快回家,結果可想而知。

交通壅塞練就了泰國交警的多才多藝,為了讓民眾拾回失去的笑容,交通大隊長尤德差設立四個「微笑舞蹈小組」,把泰國傳統舞步融入交通指揮動作,以「街舞」饗路眾,而越來越多孕婦趕不及送醫,便在車陣中分娩,故接生術也成了許多交警的必修課。

為減少通勤之苦,有辦法的泰國人紛紛搬到曼谷市區住。曼谷人口在短短幾年直追東京,房地產價格也不斷推高,許多計畫道路不得不宣告放棄,因為光是土地徵收費就足以讓政府破產。

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曼谷,古早以蛛網般縱橫密布的運河作為運輸動脈。由於河道占去太多面積,市區道路用地只剩局促的七%,與國際都會,五%至二0%的平均水準有大段距離。再說,現有道路中,許多是填平或加蓋舊運河而來,因循這些曲折迷離的水巷,整個公路系統注定充斥著羊腸曲徑。

一市三制怪象

曼谷交通固然受制於先天環境不良,但人謀不臧才是惡化成絕症的禍首。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早在十七年前,曼谷人口只有二百五十萬時,泰國當局便著手規畫第一條大眾捷運,但直到今天仍然只聞樓梯響。顧問公司估計,全線完工起碼是三十年後的事。

在政黨林立的泰國,無一黨能掌握過半席次。大黨唯有以官職或公共工程,作為收編小黨,組成聯合政府的交換條件。脆弱的利益結盟,分合無常,沒有一屆政府能做滿四年。每換一次政府,便忙不迭推翻前任規畫的公共工程,重新分餅。

政治分贓的傳統,使得事權分散、政策反覆,成為泰國交通的致命傷。

曼谷三條捷運線的主管權,分別被泰國鐵路局、曼谷市政府和曼谷都會區捷運局(MRAT)朋分,三個單位各由不同政黨把持。而去年新規書出爐的兩條捷運線,究竟該歸誰主管,到現在仍擺不平。

這三個單位各自為政,不但規盡的系統無法相容,彼此路線也鮮少通連,造成一市三制的怪象。

三單位背後的政商集團,為獲取更大利基,遂以避免拖垮政府財政作為藉口,把捷運依BOT(建造-經營-轉移)的方式,全權委由民建、民有、民營,創下舉世少見的特例。

民間承包商受限於財力,乃捨棄對市容觀瞻、空氣品質及沿線古蹟保存皆較有利的地鐵方案,選擇造價低廉的高架設計,引發反彈聲浪四起。泰國政府夾在承包商與民意之間,政策一直搖擺不定。尤其乃川總理上台後,對於MRAT系統是否要收歸公營,改建地鐵,三番兩次朝令夕改,承包商受不了紛紛打退堂鼓,工程完全停在原點。

誰是下一個曼谷?

今年七月,在野的泰國黨黨魁班漢在國會大選中重挫乃川,接任總理,隨即宣布新內閣將以改善交通作為施政第一優先項目。

乃川被公認為泰國歷屆最清廉自持的總理,班漢則以賄選手筆闊綽著稱,外號「提款機先生」,他領導的泰國黨堪稱融合貪官、金牛、黑道、毒販於一爐。大選結果何以與政治形象完全悖離?癥結就在選民受夠了乃川優柔寡斷的交通政策,他們寧可換一位雖然貪污,卻勇於任事的總理。

班漢的七黨聯合政府中,塔克信的道德力量黨與沙目的泰國公民黨,大本營都在曼谷,因此對攸關民瘼的交通部長人選僵持不下。老謀深算的班漢裁定「一職二分」:曼谷交通歸塔克信負責,以外地區由沙目統籌。

四十六歲的塔克信,本身是泰國電信業鉅子。他在短短八年間,由一介小警察,搖身為財產二十四億美元的亞洲超級大亨,賺錢速度被形容為比火箭還要快。許多民眾寄望他的民間企業活力,能讓曼谷交通動起來,快如他的賺錢速度。

塔克信立下豪語,要在半年內讓民眾通勤時間減少二0%。而他展現的手腕,著實令人刮目相看。

過去五屆政府任內一再難產的MRAT捷運系統,塔克信兩個月便拍板定案,採政府出資,全程地下化方式興建。

他把戍守邊境的千名大軍調回曼谷指揮交通,並且出動直升機執行違規與拋錨車輛的雷霆拖吊。以重稅抑制汽車成長,既然容易招致民怨,他便拐個彎,要求買車者購進相當於車價一五%的公債。

塔克信還計畫明年元月起,實施獨步全球的公務員周休三日制,及上班上課時間全面彈性化 中小學七點半,公務員八點半,銀行十點,大學十一點半,以分疏交通。

塔克信是否有本領作泰國交通的華陀?輿論的評斷是:除非他能借到天使幫忙(換成台灣諺語就是阿婆生子--全無指望)。

今年八月秋雨連綿,曼谷交通陷入歷來最嚴重的癱瘓。一向除了發生流血政變,否則從不過問政事的蒲美蓬國王,終於按捺不住指摘班漢。

蒲美蓬國王一語道破指出,曼谷的交通問題,歸根究柢是政治問題。班漢為拉攏塔克信和沙目加入聯合政府,不惜把路政一分為二,交給這對出了名的政治冤家共同操盤。結果塔克信只求市內車行順暢,想盡辦法把車流擋在市外,沙目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弄得兩敗俱傷。

經濟表現優異的亞洲開發中國家,其實多少都能從曼谷看見自己的影子。尤其印尼的雅加達和中國大陸的廣州,也許不久就會淪為下一個曼谷。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