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嘉平林道上的大片桂竹林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7-11-22

瀏覽數 7,450+

嘉平林道上的大片桂竹林
 

嘉平林道

人在寫遺書的時候,文字的文學性究竟還有沒有意義?博崴在遺書上會怎麼遣詞用字呢?腦中帶著這些奇怪的問題,我離開公車夫婦經營的民宿,踏上加羅山神社之旅。

神社的登山口,就位於留茂安部落原住民射日雕像的「入口意象」對面。由於坡度陡峭,一踏入登山口馬上就面臨身體的撞牆期,我就像一隻綁著沉重鉛塊的大蜥蜴,手腳並用地攀爬在泥濘土路上。眼前盡是桂竹林,穿越這片東倒西歪的天然路障時,腦中不時浮現林克孝先生探勘宜蘭的流興部落遺址時,在十八銅人陣般的桂竹林奇景中受困的場景。在《找路》這本書裡,林克孝形容重裝穿越桂竹林的滑稽感:「不知道應用鑽的還是爬還是砍還是踩還是跨還是撞還是繞才能通過這種倒竹陣」,跟隨在旁的林克孝妻子Yen回憶那段艱辛的過程時說,穿越東倒西歪的桂竹林時,心中繚繞著的是:「報應啊!報應!這一切都是報應啊!」

桂竹林蔓生於臺灣的山野。林業試驗所的陸象豫提及:「(桂竹)絕大多數為純林,面積約43,770公頃,佔竹林總面積97.5%⋯⋯具有生長快速、生長期短、自我更新能力強及高生物量等特性,是早期重要的經濟作物。」以這種速度和生長力,桂竹林總有一天會吃掉臺灣大多數的原生山野,到時候臺灣每一個縣,都應該有個鄉鎮叫「竹山」。

雖然桂竹是一種排他性極強的植種,卻也為相對貧瘠的山區創造了不少收入。全臺灣有43,770公頃、相當於一.六個臺北市面積的桂竹純林,若以一平方公尺一年產出五支桂竹筍的保守估計量,一年至少產出二十五億支桂竹筍。再以一支二十五元估計(市場上常見四支一百元的售價),桂竹筍一年的產值高達750億新台幣,大概可以向美國買十架F-16戰機,剛好編成半個中隊防守花蓮。

二十五億支桂竹筍,除以島嶼的平均人口,每個人平均每年可以吃到一百根桂竹筍。若以每支三十公分的長度計算,將臺灣一年所產的桂竹筍全部連接起來,長度可達七十五萬公里,大概可以從地球來回月球一趟⋯⋯

就這樣,攀爬在濕滑的土路上,身上三十公斤登山包不時被歪斜的桂竹卡住,身體滑倒如同人生際遇的永恆不順之際,我腦中盤算著關於桂竹的各種無聊計算。我恨桂竹林。

泥濘的竹林裡,垂直陡爬了約七百公尺,穿越日本總督府山林課所樁定的「山」字碑後,終於接上了海拔1,600公尺的嘉平林道。這條國民政府接收太平山後的重要伐木線,雖然荒廢了數十年,林道基本上仍保存良好,路寬大致維持二到五米之間,損毀較嚴重處也能讓單人通行。
由於人跡罕至,優美的林道上出現了新鮮的獼猴糞便,點點綴綴綿延了一公里左右,像人的糞便一樣臭。山羌狗吠般地「啊—啊—啊—」聲,從遙遠的密林裡傳來,森林因為陌生人闖入而括起了警報系統。接著,眼前出現驚走跳逃的活體山羌,像一塊死往密林裡鑽的黃色肉塊;各式各樣的飛鳥從悶鬱的亞熱帶叢林裡散逸而出。此時,就算張貴興小說中經常出現的神祕象群、婆羅洲大蜥蜴、叼走妹妹怡君的鱷魚,以及北加里曼丹馬共最後殘部的揚子江部隊從草叢中爬出來,也不意外。這是一個「您撥的號碼目前無法回應」的區域,崩塌的路面時而浮現早期苦力所興築的木馬道遺跡,林道的土壤裡應該藏有林班工人的汗與淚。

那天,陽光穿越中高海拔的盛行雲霧帶,瞬間照亮了伐木後的紅檜再生林,讓樹梢的綠顯得如此純白,像一首無聲而聖潔的詩歌。光影掠過夢一樣的森林,明亮而發光的林道,落在有著東京某個公園名稱的「神代池」,那裡是今日林務局的「嘉蘭造林區」。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由於日久失修,嘉平林道被許多橫倒的檜木枝幹阻隔,平添了穿越的困難。不久後,桂竹林的惡夢又再次浮現。每跨越一道障礙都必須像牛一般坐在樹幹上喘息許久,酸痛的肩膀才能再次扛起背包繼續前進。隨著體力嚴重耗盡,我像被自己單薄肉體所擊潰的人一般,只好在下午四點宣布投降,在一處剛好能夠容下一頂單人帳的小平地提早紮營。

提早紮營的好處是,可運用的時間變多了。可是在那麼深的森林裡,多出來的時間又會變成災難。這裡沒有平地社會的時間、沒有隨時可以補充香菸與咖啡的7-11。山上的時間是屬於萬物的,屬於一片空盪盪的虛無。反過來說,萬物也只有在山上才能具足地存在。而我則像是世界的邊緣人一般,徘徊在森林萬物的時間周邊。

此次從留茂安部落上登加羅山神社之行,最終因為體力不濟,沒有到達目的地。期間曾索性在山上多紮營兩天,輕裝前往神代山與神代池一探。

過去神代池是用來儲存伐木的水池,而海拔1,566公尺的神代山,偌大的山頭如今只剩下成千上萬巨型檜木的殘根,覆蓋在有地球最古老植物之稱的松蘿之下。這些殘根因為還在不斷成長,根柱慢慢突出地面、朝向天空,好像一根一根的腳,扭曲造型有如宮崎駿卡通裡的廢棄機械兵團。

當年無數上山開拓鐵路與伐木的工人汗水裡,那麼多的尿素、氨與氯化鈉,應該足以讓眠腦山區的土壤與水池都帶有鹹味。伐木若持續到今天,神代池會不會成為高山的鹹水湖?湖裡說不定還會演化出一種神祕的鹹水魚類?

嘉平林道上的大片桂竹林_img_1嘉平林道,地面木條為早期木馬道。首圖:往嘉平林道途中的大片桂竹林。

嘉平林道上的大片桂竹林_img_2

本文節錄自:《橫斷記:臺灣山林戰爭、帝國與影像》一書,高俊宏著,遠足文化出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