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觀賞的小撇步
可以的話,盡量跟孩子一起使用科技產品,這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非常小的孩子(兩歲以下),他們很難將平面螢幕與實際生活中的立體物品產生連結,需要我們的協助(研究者稱之為「影像的缺陷」)。
舉例來說,孩子也許會在電視上看到一匹馬,但是可能無法立刻認出書中或是真實生活中的馬。只要與他們說話,就可以協助他們理解,同時也能鞏固與強化他們腦中負責語言的神經路徑。
對於較年長的孩子來說,我們與孩子共同觀賞依然很重要,因為我們是在建立關係,也傳遞強烈的訊息給孩子知道我們重視他們上網所做的事情。當我們創造與鼓勵一個開放的科技環境時,我們也在強調科技不是祕密或禁忌,而且我們的上網行為是很重要的。
這裡有一些想法可以讓共同觀賞變得更容易、也更容易達成,這些建議是所有年齡都適用的:
1.將科技產品放在家裡的中央、大家都可以接近的地方:像是客廳或者是廚房。用這種方式,你可以在參與的同時,也立下所有重要的界線。
2.不要嘗試單獨去做:也請手足、同儕跟祖父母一起來協助,那麼孩子在使用科技的時候,就有對象可以說話。
3.問問題:詢問他們正在做什麼? 他們正在看什麼? 特別是當你可以坐下來跟他們一起使用的時候,同時也要表現出對他們螢幕上的活動感到有興趣。
4.繼續講話:在使用科技產品之前、使用中或之後,都要繼續說話。這可以防止數位僵屍效應,但是不要認為他們每次使用螢幕的時候,你都要這麼做! 在他們使用科技產品之前,很快地問一下他們計畫做什麼,或者他們期待這一集或是這個應用程式會是什麼內容(這叫做「認知準備 cognitive priming」,讓腦部可以調整好要注意的是什麼)。當他們使用科技產品的時候,偶爾看看他們在做什麼。記得,我們不想要干涉他們正在做的事,而是試著詢問他們這些影片中的人物打算如何處理問題,或者他們計畫要怎麼進行遊戲。在他們用完科技產品之後,鼓勵他們說說剛才做了或看了什麼。這可以協助他們(跟我們自己)決定他們了解到(或不了解)什麼。而我們可以在這樣的經驗中,更進一步地拓展更多可以教育他們的時刻。
5.準備好:準備一份電視節目、電動遊戲或者是應用程式的清單,這些是當你不能跟他一起觀賞的時候,你會樂意讓孩子使用的。正確地寫下電視節目的名稱、列出一些網站如YouTube 的播放清單、預錄電視節目或者是收集一些 DVD。
6.輕鬆一下:我們與孩子的互動並不需要都和學習目標或節目內容有關聯,我們可以在看非教育性的節目時跟孩子互動,而且對孩子仍然有助益。舉例來說,討論電視劇裡的人物是怎樣處理社交情境的,這可以是討論一些重要議題的很棒平台。記得:有時候玩樂一下也是可以的!
本文節錄自:《數位時代0-12歲教養寶典》一書,克莉絲堤‧古德溫(Kristy Goodwin)著,邱珍琬譯,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