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借鏡台灣農村轉型 用文創加值土地

扭轉農村劣勢〉玩創意、玩文化、玩跨界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17-10-30

瀏覽數 11,150+

借鏡台灣農村轉型 用文創加值土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7 / 11月號雜誌 非正職大軍來了

早期,浙江省寧波奉化是典型農村,由「六山一水三分田」構成,農林漁牧業發達,但如今也與許多台灣農村一樣,面臨轉型難題。

為了發展特色,寧波市奉化區政府希望為當地自然價值:山、水、田,賦予創意,透過玩創意、玩文化、玩跨界,讓奉化更不一樣。

兩岸文創論壇中,特別探討「在地農業、土地深耕」主題。邀請高雄蕉農、台青蕉樂團團長王繼維、南投天空的院子民宿創辦人何培鈞分享。

兩人演講完後,進一步與奉化樂源果蔬專業合作社創辦人宋小贊、溪口「奇遇谷」民宿創辦人徐小風一起以「玩味奉化」為題進行對談。

玩味達人1〉高雄旗山蕉農、台青蕉樂團團長 王繼維

用搖滾樂賣香蕉 迎回旗山榮景

高雄旗山蕉農、台青蕉樂團團長王繼維,現場彈唱搖滾《作伙那卡西》,炒熱現場,並以「新農人:用搖滾樂賣香蕉」為題發表演講。

王繼維表示,他的父親、祖父沒有種田,他本來也沒打算回家務農,現在卻是農民。 

旗山是香蕉的故鄉。早期香蕉占台灣GDP的1∕5,1∕3香蕉來自這個小鎮,當時日本買主一定會到旗山、穿西裝拍張照,蕉農也會受邀到日本宣傳,只是走上台,鞠個躬,就全場轟動。因此香蕉形成旗山文化,變成地方特色。

隨著高雄經濟起飛,旗山人遷移到城市,甚至有一半賺到錢的人移民到美國,地方出現斷層,小鎮沒落,人跟這個土地沒有感情了。十年前,他決定回家做些事,從食衣住行著手,研發香蕉相關產品,例如香蕉蛋糕已變成旗山特產,香蕉有很多粗纖維,可以做成香蕉染布等。

推廣地方輕旅行 邀旅客走入農村

他也開始推廣地方輕旅行,讓旅客進入旗山,從地方掠奪者,變成地方建設者。例如讓遊客到鄉村打掃環境,還要付錢,推廣社會旅遊責任。他也開60年古董農機車帶客人走訪農村。

當他在農村舉辦的婚禮照片發到網上後,立即有新加坡人問,台灣有沒有辦婚紗農村節?

教育方面,王繼維積極培訓地方年輕人擔任青年志工,從國小培養孩子認識旗山,知道香蕉怎麼種出來?其實他大學時才知道香蕉不用通過基因改變就可以生長。至今還有人亂說香蕉有基因改變,他認為有責任傳承正確資訊與經驗。

最後他透過搖滾樂團方式,將香蕉融入生活。用這種載體影響年輕人對農業的想像,透過歌聲、歌詞的傳遞,與地方創作,讓年輕人可以通過不同方式進入農村生活。

團名為何叫「台青蕉」?台是土地的意思;青是一群年輕人;蕉就是產業。希望拉近土地與年輕人的距離,讓居住的地方變成人們嚮往的農村。

玩味達人2〉「天空的院子」民宿創辦人 何培鈞

食、宿、學融入生活 賦予小鎮新生命

借鏡台灣農村轉型 用文創加值土地_img_1

在兩岸文創界享有聲譽的天空的院子民宿創辦人何培鈞,以「有種生活風格叫小鎮——從民宿,社區到小鎮的社會實踐之路」為題,發表演說。

過去11年來,他在南投竹山鎮做了三件事,將食、宿、學變成在地美好生活產業,不再以外地遊客、市場為目標,而是把當地居民的目標,變成努力的方向。

首先,他蓋了一間民宿,但不是為了開民宿而開民宿,是為了文化。後來民宿被很有名的加拿大環保音樂家發現,將「天空的院子」做成同名專輯,入圍金曲獎最佳古典音樂專輯,媒體曝光後當晚,他的手機響起上百通訂房電話。「我的民宿被社會給予最深祝福,」何培鈞說。

第二階段,他進入社區營造。當政府看到遊客、所得增加後,建設了「天梯景區」,遊客成長好幾萬人,當地人口卻從八萬減到五萬,為何遊客增加、產值增加,當地居民卻一直減少?何培鈞產生很大矛盾。

當地居民掙不到錢,且生活品質被犧牲了,甚至造成房租房價狂飆,索性將房子轉租、賣掉,所以地方發展起來,竹山鎮的居民卻不見了。

使用在地產品 保護當地建築

透過聚會,他鼓勵居民珍惜家鄉的文化,短短四年後,終於居民慢慢回來,一起解決問題。天空的院子民宿,開始採買當地的點心,請當地竹編老師編竹燈,餐具都使用當地材料製作。培訓當地阿嬤重新生產東西,民宿的床單、被單是80歲老奶奶一件件車出來的,所有耗材都在當地採購,這樣就跟當地居民有共構關係。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何培鈞也開始保護當地建築。將老客運站活化成「產地到餐桌到空間」的竹編藝術餐廳,內部是請當地工藝家以竹山的竹子編織而成。當地農戶種什麼菜,就出什麼食譜,香蕉賣不出去,就把香蕉變成點心。他不是為了開餐廳而開餐廳,也不是為了開民宿而開民宿,背後其實有社會高度關注的議題,希望解決某個問題的動機。

南投是921大地震重災區,現在還在恢復中。他成立小鎮文創,用7000元租下兩個荒廢店面,用換宿方式經營。第一年換了600多人,包括新加坡、香港、中國、法國和印度人,每天在竹山菜市場表演,竹山人都非常期待每天早上的演出。這些以專長交換住宿的旅客總共幫他的「小鎮文創」拍了12部廣告電影、製作四個文創產品,架了兩個網站。其中,賣掉一個網站還掙了錢。

二年前,何培鈞又在竹山成立「築巢學堂」,每個月安排一天的晚上7到11點,鼓勵居民花幾小時關心家鄉,並開放給想到竹山創業的年輕人在這個聚會用30分鐘分享規劃,大前題是產品跟服務一定要從當地出發。

三年下來,共有14個單位落戶,這些創業年輕人會告訴你:想要讓家鄉被看見。

玩味達人3〉溪口「奇遇谷」民宿創辦人 徐小風

 

蓋倒立建築吸睛 啟發旅客思考人生

借鏡台灣農村轉型 用文創加值土地_img_2

寧波堪稱是大陸最早發展民宿客棧的地區之一,現已形成像大雁、溪口等特色的民宿基地。

來自奉化溪口的徐小風,住家離蔣中正出生地僅三牆之隔,正在打造的「奇遇谷」民宿,座落在溪口的岩頭古村。「奇遇谷」造型獨特,以「奇妙」的建築為依託,有的歪、有的斜,建築除居住功能,還有觀賞功能,她希望遊客住在民宿裡,從欣賞建築的過程中,啟發對人生的思考。

三階段概念 呈現「人之初遇」

徐小風表示,奇遇谷分成三大塊:初遇、遇見和再見。希望遊客在獵奇過程中,能夠對人生有點思考,呈現「人之初遇」的概念。

第二個遇見分成四個小題:第一個是倒立的房子,人進去後會眩暈,代表世界有混合、迷失的一面。再上去是美麗的花園,中間有漂亮的鞋櫃,鞋子代表腳,借喻人通過腳踏實地努力,才能創造美麗花園。

第三塊是龍捲風捲起來的倒立懸空房子,邊上有一個水綿鞦韆,代表當腳離開地面,是怎樣的狀態,因為人成功時會有浮誇和驕傲,希望表達出這樣的意念,最終還是要回到原地。

回到原地後,會有100多個台階,上去是另外一個八米高的觀景台。代表人要一步步到達最高階梯,才能看到美麗的風景。最後通過觀景台的玻璃棧道,會有彎的、直的、斜的房子組合,表達人之初性本善。

玩味達人4〉奉化樂源果蔬專業合作社創辦人 宋小贊

農村是共創的 一起做有意義的事

借鏡台灣農村轉型 用文創加值土地_img_3

宋小贊生於奉化冷西村,從小就像個男孩、很叛逆。她跟先生事業有成後,選擇回老家,想為家鄉做些事情,親友們卻百思不得其解。

她的家鄉盛產草莓,村民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務農生活,她想提升草莓的價值,因此回鄉,想幫村民賣草莓,同樣遇到家人、村民不理解及沒人幫忙的困境。

她只好自己創立品牌,將「溪口」當成品牌,用文字、照片去紀錄村莊的歷史文化,變成品牌故事。不單是賣草莓,而是在賣溪口的故事。

推鄉創聯盟 邀大家到農村創業

由於冷西村是長壽村,百歲老人特別多,她經常舉辦長壽相關的活動、並記錄老人、老房子的故事,變成冷西村富硒草莓的優勢。藉此引來更多人的共鳴,進而認識富硒草莓。

她也會根據節日做一些創新,比如情人節將草莓做成花束,還有製作草莓點心,或舉辦親子活動行銷農產品。她努力推動鄉創聯盟,聯合很多人一起到農村創業,相互激勵幫忙。比如草莓成熟了,大家一起幫她賣。等其他人作物成熟了,她再幫別人賣。希望農村是共創的,融合當地村民的想法,一起做有意義的事。

來自兩岸的四位青年都選擇回到農村,從土地出發,透過文創,扭轉農村劣勢。透過面對面交流,分享實務經驗,也讓在場聽眾收穫滿滿。

(圖/奉化日報 提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