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永遠的彭明敏

林蔭庭
user

林蔭庭

1995-10-15

瀏覽數 15,900+

永遠的彭明敏
 

本文出自 1995 / 11月號雜誌 第113期遠見雜誌

彭明敏總也不老。他就像科幻片裡的主角,冰封三十一年後解凍復生,以舊日神貌重臨人事全異的世間,依然受寵。

對千千萬萬傾慕彭明敏的台灣人而言,他永遠是一九六四年發表「台灣自救宣言」時的彭教授,永遠是那位世家子弟、國際公法權威、首屆十大傑出青年之一、戰後台灣最年輕的教授。

流亡海外二十餘載,他的學術成就未有重大突破,他曾與海外台獨組織鬧得不歡而散,他曾孤寂地一人獨臂駕車橫越美國,也曾貧困得西裝穿破了裡、領帶磨出了絲。

但對「彭迷」而言,這些都無妨;彭明敏的生命停格在三十一年前的那一刻,直到近日他投入台灣首屆總統選舉,才又恢復了動態。

當年一篇「台灣自救宣言」,讓彭明敏在反對運動中的「先知」地位至今不移。

在民進黨總統初選中擔任許信良發言人的陳芳明,曾向詩人朋友推介許信良的著作「新興民族」,朋卻回說:「不必了,彭明敏三十年前的那篇就夠了。」

彭明敏當年與學生魏廷朝、謝聰敏共同起草「台灣自救宣言」,主張「一個中國、一個台灣」、「反攻大陸絕對不可能」、「重新制定憲法」、「重新加入聯合國」、「普選產生國家元首」,在本土反對運動史上,是第一份將這些理念說得完整周延的文字。

彭明敏一九六四年被捕、一九七0年逃離台灣後,只能隔洋遠觀台灣島內發展,但本土反對運動後來幾乎亦步亦趨,依循他所晝的軌跡前行。

有人質疑彭明敏是「台灣的方勵之」,對民主運動僅有思想的啟蒙,少有行動的參與,危急時刻選擇了流亡,為何只憑一紙當時並未流傳的宣言,即備受推崇至今?資深新聞人司馬文武將彭明敏比做南非黑人領袖曼德拉,曼德拉最令人震撼的也只是入獄前在法庭的辯論,最大的貢獻則是坐牢。

尊貴的台海人

在這動盪不安、價值紛亂的時代,彭明敏代表的是「台灣意識」的原型,給許多人恆定的安全感,慶幸「至少彭明敏不會變」。

民進黨初選政見會上,許信良每每為「大膽西進」、「政經分離」辯護得滿頭大汗,彭明敏卻只要神閒氣定地重覆「台灣的主權早已獨立」、「台灣是我唯一的祖國」,聽眾就必定報以慷慨熱情的掌聲。彭明敏講出了民進黨正統的、內心的話,在以傳統支持者為主的初選選民結構裡,鞏固了鐵票。反之,大陸政策較具開創試驗性的許信良,不但慘遭滑鐵盧,還被彭明敏陣營指為「新黨同路人」。

七月的某晚,彭明敏在嘉義新港奉天宮前,再度向聽眾陳述他數十年如一日的信念。不遠處的一家診所裡,病患已散去,新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錦煌醫師沈吟道:「民進黨如果推出彭明敏,表示當初創黨的理想仍是主流。」

熟悉選情的人士都了解,初漢中彭許陣營都曾高度動員拉票,但當彭明敏一再批評選風惡劣,也就成為「清流」的象徵,在對理想性、道德性要求較高的民進黨族群中,占了上風。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百姓體認到,民主政治的世俗化不可免,但希望不要走得那麼快,所以支持彭明敏。」某位本土作家曾與彭明敏談起民進黨近年世俗化的走向,彭明敏率直地說:「我認為民進黨根本對不起台灣人民。」這位作家感動地表示:「我不曾在民進黨中聽過這種有反省能力的話,衝著這句話,我對他支持到底。」

傳奇一生,彭明敏具備了「有格」的形象,當今天台灣人的悲情仍僚繞不去時,他承載了許多人情感寄託。在這方面,李登輝與彭明敏,代表台灣人的兩面情感。

「在李登輝的身上,台灣人看到自己的影子,但是,在彭明敏身上,看到了我們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對彭明敏頗心儀的作家洪朝枝說。

洪朝枝剖析,李登輝代表「受委屈的台灣人菁英」,在蔣家政權下求存,如今多年媳婦熬成婆,而大部分曾受壓抑的台灣人都像他。

彭明敏則不然。以他優越的家世、學歷與社會地位,不但在日本殖民者面前不需自卑,也不必仰賴國民黨政權的「恩賜」。他拒絕加入國民黨;蔣經國接見傑出青年當選人時,他刻意缺席;當年在情治單位佈下的天羅地網中,獨臂的彭明敏居然逃逸出國,這比義賊廖添丁作弄官府的故事還令台灣人「爽」。

五年前李登輝邀彭明敏回台參加國是會議,他因通緝未被撤銷而拒絕。彭明敏的摯友林敏生律師也透露,彭明敏回台後,李登輝曾邀他到官邸敘舊,但事先約定要拉下窗簾,彭明敏又拒絕了。

「我從退伍的第一天起,就要考慮前途,不妥協不行,我沒那個資本,但彭明敏有資本,他是尊貴的台灣人 」洪朝枝不掩他對彭明敏的欽羨之清。

高雄基督教信義醫院副院長曾貴海更指出,對老一輩受日本文化薰陶的台灣人來說,彭明敏擁有「日本優秀國民」的特質,比如他的優雅有禮、自我尊重、知識取向,「他累積了人們對日本統治時代「好的懷念」」。

這樣一位傳奇人物,在魅力所被之處,受到百分之百、死心塌地的尊崇,任何對他不利的說詞,都如鏡面的霧氣,瞬間消散。

民進黨總統初選期間,許信良陣營指責彭明敏擁有四國國籍,他的支持著說:「居然有四個國家願意給他國籍,真了不起。」許信良批評他年紀太大,人們想到的是他輩分高,政壇多是他的徒子徒孫。坊間流出有關他婚外情的傳言,「彭迷」辯說:「古代皇帝也是三宮六院,而且許信良有什麼資格批評他?」甚至有人非理性地說:「彭明敏少了一隻手,許信良也能嗎?」

「罵彭明敏,就是不愛台灣。」民進黨的公職人員在選民壓力下,紛紛隨風倒。嘉義縣選出的立委蔡式淵,在電台談論雙重國籍問題,一週內就接到一百多通抗議電話:「你年底不想選了嗎?」一些認同許信良兩岸政策的民進黨人士私下表示,選民趨向既然如此,有些政見只好暫緩提出。彭許之爭,三十一年前就已定勝負。

歲月無情,淘盡多少風流人物。但對彭明敏的仰慕者而言,曾與蔣介石、胡適之、蔣廷械等人交會的他,卻像尊高傲的雕像,不受時間磨損,屹立至今;從「台灣自救宣言」到參選總統,彭明敏畫了一個時空的滿圓。

「只要讓我在台灣自由演講一個月,就能讓國民黨政權垮台。」一九七0年彭明敏脫逃至瑞典後,曾如此公開表示。

四分之一個世紀後,當彭明敏終於得到機會暢所欲言,國民黨已非昔日國民黨,台灣社會也早已改頭換面;但是,在許多鄉愁難解的台灣人心目中,他依然是永遠的彭明敏。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