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雙連街有家老字號的鹹粥,恪遵古法製作,賣的是肉粥、紅燒肉、炸雞卷、炸天婦羅和炸豆腐等,生意沖沖滾。有一回,我發現攤上的招牌有英、日文翻譯,即將「鹹粥」譯成日語:ぞうすい(zousui,雑炊),英文翻成congee。
台灣人吃粥的層次很複雜,拿他國近似的字彙來套用更會徒生疑義,咱們看日本「寿司」就全球直接音譯成sushi,在台灣則寫回漢字的壽司;義大利的pizza在台灣叫披薩,也沒被翻成諸如「薄幹脆餅」等不知所云的字詞;假如我們把「蚵仔煎」翻成「香煎鮮蠔青蔬佐滑蛋脆皮附特調汁(Ketchup)醬」,聽起來是很高級,有如到米其林星級餐廳去享用的精緻料理,但卻一點也不像平民食物了。
經濟部曾經有心將滷肉飯推成台灣的national rice(國飯),官方用的英文是braised pork on rice,問我有沒意見?乃答以:就不能簡單叫roba rice嗎?
日語的「雑炊」常見的是在享用火鍋後將白飯羼入最後所餘的湯底裡,再加少許雜料諸如雞蛋、蔥花或添湯等,至於英文裡的congee,那大部分指的是白粥,照字面去期待所謂的「鹹粥」,日、英兩國觀光客一定要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