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連蓋八座天空步道 南投的算盤打對了?

政策思索1〉密度全台第一的挑戰

王一芝
user

王一芝

2017-09-29

瀏覽數 56,900+

連蓋八座天空步道 南投的算盤打對了?
 

本文出自 2017 / 10月號雜誌 FinTech爭霸戰

南投地形山高谷深,風景優美,縣府大力興建天空步道,引起正反兩極的論辯。 能否帶來永續的觀光人潮與錢潮?仍待時間考驗。

南投縣的天空步道,密度堪稱是全台第一。

目前已有竹山太極峽谷天梯、南投市猴探井天空之橋、信義鄉琉璃光之橋、中寮鄉龍鳳瀑布天空步道、清境農場天空步道營運。

明後年還即將完工的有竹山瑞龍瀑布景觀平台和信義鄉雙龍瀑布吊橋。

規劃中的,則在名間鄉松柏嶺的受天宮附近,將興建三座吊橋串連起來的「玄天步道」。

拚觀光vs.顧環保 兩方論辯

「受天宮是台灣玄天上帝的總壇,每年有上萬名香客湧入,」南投縣觀光處處長王源鍾有信心,信徒的加持能讓步道成為受歡迎景點。

也就是說,在南投13個鄉鎮中,就有六鄉鎮陸續搭建八條天空步道或吊橋,這還不算連結猴探井天空之橋和龍鳳瀑布天空步道、長達28公里的「天空自行車道」。

南投縣長林明溱上任時,期盼縣內各鄉鎮都能發展一項觀光特色。半數鄉鎮都把機會押在天空步道上。

由於興建天空步道難免挖山砍樹,加上人潮熱度不易長久,使得南投近來成為環保團體的批判對象。

他們認為,南投大半的天空步道都由縣府主導興建,等於是政府帶頭在山林間造橋鋪路,侵擾生態。加上南投財政不佳,以負債200億,不斷增建天空步道,會不會進一步讓財政惡化?

「只要這個天空步道熱潮消退,又另覓他處再蓋一座,完全沒評估為地方帶來多少效益,」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氣憤說。

去年在南投縣政府服役的替代役男陳敬儒,看到瑞龍瀑布景觀台的設計圖,覺得太醜又擔心破壞自然景觀,在臉書發起一人一信給縣長,要求停建,鬧得滿城風雨,縣府修改部分被外界認為突兀的建築意象後,繼續蓋下去,預計今年11月啟用。

面對外界質疑,縣政府與不少當地民眾,顯然看法又不同。「我對興建天空步道的態度從沒變過,不會受到媒體批判影響,而是深入做個案評估,」王源鍾強調,只要選擇的地點適合,周邊配套充足,吸引遊客來又能增加在當地的停留時間,縣府絕對支持。

南投觀光處長:可發揮地方特色

王源鍾分析,南投縣地形山高谷深,無論搭天梯、吊橋或建天空步道,由高處俯覽美景,最能發揮特色,讓山水景色一覽無遺,「如果是彰化濱海,想要做天空步道都沒辦法。」

更重要的是,天空步道已經是南投縣府的小金雞,境內每條天空步道、吊橋的興建成本,都能在一年內回收,投資效益驚人。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2006年完工的竹山太極峽谷天梯,堪稱是南投天空步道的始祖,從原本的交通建設轉型為觀光之橋後,吸進超過140萬人次的遊客,絡繹不絕的人潮為縣庫賺進6000萬。

最吸金的莫過於2012年南投縣向參山處申請2300萬,在八卦山猴探井興建的天空之橋,開放才三個月,光門票收入就回本。

當年負責踏勘、興建,一手催生天空之橋的南投市公所觀光文化課王順正得意地說,「這是全國最快回收的觀光公共設施,連屏東山川琉璃吊橋興建前,都來向我們取經。」

「天空之橋還沒蓋好,就湧現熱潮,」王源鍾回想,當年被媒體和當地民眾催促對外開放,「光一座天空之橋,一年就能吸引300萬遊客造訪,站在投資角度,真是太划算了。」

猴探井天空之橋的強大吸客吸鈔效應,不只其他縣市眼紅,就連南投各鄉鎮也起而效尤。

原因無他,全台灣所得最低的村里,有一半在南投,比例高於後山的花蓮、台東,及向來被外界認為資源缺乏的雲林。這些南投鄉鎮迫切需要立即而有效的方法賺錢,而含金量頗高的天空步道就被視為救命仙丹。

一位家住受天宮附近的民眾透露,當地99%都贊成蓋天空步道,因為可帶來地方的發展。

難道不怕不斷興建天空步道,將破壞當地的最大資產自然景觀?「這些景點興建時都有送水土保持計畫,用不著擔心,也沒有球員兼裁判的問題,因為審查時間長,外聘委員的意見也超多,」王源鍾回嗆環團,要他們給當地人留口飯吃。

他表示,站在觀光立場,絕對認同保護環境,觀光才能永續發展,但反對沒看清真相就無限上綱,「淺根的農業才是造成台灣高山生態最大的殺手,不是觀光業。」

那麼,縣府難道不怕人潮快速退燒?

舉例來說,猴探井天空之橋一開始每天擁進一、兩萬遊客,如今每天只剩下1000、2000人,平日更跌到200、300人;仿造美國大峽谷透明「U」型天空步道設計的中寮龍鳳瀑布天空步道,兩年來也從一個月超過3萬人次,滑落至每月不到3000人次。

學者:拚觀光之餘 應有整體規劃

「我不同意外界批評的短期效益,」王源鍾義憤填膺解釋,猴探井天空之橋興建前,一年造訪當地的遊客不超過2000人,即使目前只剩下當初開幕時期的1/10,一年30萬的造訪人次也是2000人的好幾倍。對王源鍾而言,並沒有所謂「人氣退燒」,他反而認為現在才恢復正常的旅遊品質。

他猶記,猴探井天空之橋剛開幕時,一天瞬間湧入好幾萬人,塞車、垃圾量,遠遠超過負荷。縣府天天都在修正服務配套,遊客至少也要排一個鐘頭,才能踏上橋面賞景,到了橋上又萬頭鑽洞,毫無旅遊品質可言,「現在不用排隊,且旅遊是看山頭,不是看人頭,才是期待的最佳狀態。」

他也不諱言,想要維持熱度,不能只靠一座懸空的吊橋或天空步道,必須將周邊串連成區塊,才能延長停留時間,讓遊客一來再來。

比如說,信義鄉把原本居民出入的福德吊橋鋪上玻璃橋面前,就是一個完整的風景區,冬天可以賞梅,走健行步道,還能參觀農會酒莊「梅子夢工廠」,甚至到東埔泡溫泉,「吊橋只是為這個旅遊區塊增添新元素,活下來的機率就比較高,不能為蓋而蓋,」王源鍾坦言。

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林靜娟建議,發展觀光應有整體規劃,找到對的方法,發揮南投特色,兼顧觀光商機,又不會破壞生態,不能只是便宜行事抄襲別人,否則一念之差,就可能毀了南投好山好水。

到底南投天空步道,能否永續帶來觀光人潮與錢潮?仍待考驗。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