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薄熙來打造花園城市大連

林惠君
user

林惠君

1995-09-15

瀏覽數 17,450+

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薄熙來打造花園城市大連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5 / 10月號雜誌 第112期遠見雜誌

初秋季節的大連市,攝氏二十七度的氣溫中,還帶點夏天的暑熱,不算寬廣的街道打掃得相當乾淨,路旁趕工建造的各種商業大樓鱗次櫛比,但最顯著的市容,卻還是綠意盎然的廣場和公園。

市中心環型中山廣場綠草如茵,入夜後四周的歐式建築更映照出或黃或藍的繽紛燈光,每晚都吸引上萬名的大連市民散步休憩;許多公園、公家單位原有的厚實圍牆都被一一打掉,改成敞開式的圍欄,讓市民從大街上就能飽覽庭院景色……這個「花園城市」的雛型,來自一手打造它的大連市長薄熙來。

四十六歲、籍貫山西的薄熙來,有著不輸東北人的高大個頭,其父薄一波是曾任中共副總理的名人,四十六歲的薄熙來因而被外界冠上「太子黨」市長的稱號。一九九三年當上大連市長後,薄熙來就著手一連串綠化、建設的計畫,念過北大歷史系、擁有新聞碩士學位,沒有從事過一天新聞工作,卻正一步步改寫大連的面貌。

論人口,五百多萬人的大連比不上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比歷史,建城不滿百年的大連也算不上悠久古城,但在薄熙來眼中,大連有著中國北方最優秀的港口和氣候條件,「不求最大,但可以求最好。」對建築設計極富興趣的他,深感中國不乏四季如春的地方,卻始終沒有現代水準的花園城市,他自信大連應該率先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花園城市典範,「不要辜負老天爺給的好條件。」

於是,他上任兩年來,大連市內的綠意一天多過一天,市政府計畫今年要種植一百萬平方米的草皮,相當於二十多個中山廣場的面積,其中一半以上是從美、加進口的優良草皮,「每年擠出一個廣場,城市肯定就漂亮」;今年上半年,郊區已經種了一千多萬棵樹,包括在光禿禿的石頭山上鑽坑種樹。他要求每個縣一年要綠化兩座純石頭山,這兩年在農村和郊區的種樹投資,等於過去十年的總和。

「城市開放和環境開放要配套」,也是他堅持的理念。所有單位的圍牆都要打掉,改換成欄杆,連市政府和公安局都不例外,走在街上就看得到處處綠地。在綠化策略下,要「拔」掉許多破爛房舍,各單位自行負責轄下的區域,薄熙來戲稱這就叫做「自家的孩子自家抱走」。

花園城市新夢想

對曾是工業重鎮的大連來說,這樣的改造工程並不容易,薄熙來坦承,大連的「環境欠債」相當多:廢氣污染、污水排放、煤氣廠還是幾十年前的老舊設備,有些居民還住在容易灌水的低窪地區;要成為花園城市,大連還有很多障礙等待克服,但他自信這些綠化改造的力度,「三年後會讓大連的城市面貌有根本的改變。」

如此浩大的綠化工程,要花多少錢?薄熙來淡淡地說:「要投入不少錢,更要出不少力氣。」而外界的推論則是「因為他有個好父親」,薄一波的元老地位給薄熙來多所庇蔭,據說薄熙來跟北京打交道比跟遼寧省會瀋陽打交道還多,多少和其家庭背景有關。

不只是花園城市的夢想,薄熙來更希望將大連塑型為金融、商業、貿易中心。市中心逐步建起的一棟棟商業大樓、酒店、寫字樓,幾乎是以倍數增加,薄熙來透露,專家估計這些新增的建築物銷售值,足以在全市現有的銷售基礎上「翻一番」,增加一倍。另外,機場、港口、道路的整修新建,處處顯現大連要造就「萬商雲集」的企圖心。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為了確保改造的成果,薄熙來為大連訂出三個控制目標:第一是控制人口,他認為再優越的城市條件,經過眾多人口的瓜分後,就不再有吸引力,「人口多了之後,這個城市是不會有前途的。」大連限制戶口遷入者必須大學畢業、四十五歲以下,以年輕化、知識化為人口控制的準則。去年大連率先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比中共要求的實施年限提早五年,除了提高居民知識水準,對外來人口的素質要求就更加提高。

其次是控制建築規模,市區的新建大樓多半從九三年開始建造,像現在申請建造的案子就被暫時擱置,讓前一批建築物先行消化,確保市場供小於求,投資人才會願意投入;另外還要控制產業規模,過去兩年大連大舉招商,外資投入金額足足是之前八年的兩倍,現在則強調對外資企業要有所選擇,以符合金融、商業、貿易中心城市的取向。

台灣聞人蔡辰男投資的「大連站前不夜城」,就是他任內簽訂的大型商業投資案,雖然高聳盤踞的站前不夜城,和他大力提倡的綠化草地性質迥異,但在他的要求下,以地下商城為主體的不夜城,也空出了八成的地上面積,做為開放式的羅馬劇場庭園。他強調,真正的好事是讓參與的各方面都得到好處,包括市民和投資人,政府的角色就是扮演其間的仲介,「很多城市的發展都經歷這麼一個過程,開放的城市可以促成很多機會,但是保守的城市就不做這種事。」

帶著藍圖往前衝

除了「對內綠化、對外開放」的策略,薄熙來自認大連的另一個成功之處在於社會工作,尤其是對低收入戶的保障。他發起「扶貧幫困」工程,由社會各界捐款,政府財政也比照對捐,由政府主導調度,援助貧困市民。去年春節前,市政府就用這筆錢買了大量民生物資,整整裝了一百零八輛大卡車,運到貧困山區發放。

今年初,他再發動「敬老認親」活動,號召市民幫助孤苦老人,並且認成乾爹、乾媽,不只給錢,還要孝順,現在市內已有上千戶因此結成親家,農村更有幾萬戶。薄熙來強調這是要社會形成互相愛護的精神,「在貧和富中間架幾個橋樑。」

歷任大連新金縣副縣長、大連常務副市長到當上市長,薄熙來為自己的市長生涯訂下三大要事:發展經濟,搞好對外開放;讓市民幸福,改善生活環境;而美化城市面貌,綠化、建設則是為了讓市容更漂亮。他估算要做好這三件事,三、五年的時間並不夠,至少要七、八年才能完成,大連市長是五年一屆,得連任一屆,合計十年的時間,「正好讓我完成一個完整的想法。」他相信十年後的大連,將是他理想中美麗的花園城市。

照著擬就的發展藍圖,薄熙來帶著大連向前直衝,即使大陸已經實施週休二日制,薄熙來的週末假日仍然排滿各種會議和訪談行程。「市長的事業心強,沒有星期假日的分別,」大連市台辦副主任李輝晶形容:「他觀念新,追現代化的腳步跟得緊。」

薄熙來也自嘲,當一年的政府官員,要拿兩年的壽命來用,「但中國人說「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薄熙來語氣沈穩:「我想這是最重要的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