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小人誤國-讀余秋雨小人長文後的體認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1995-08-15

瀏覽數 24,200+

小人誤國-讀余秋雨小人長文後的體認
 

本文出自 1995 / 9月號雜誌 第111期遠見雜誌

(一)真切的描述

當大陸著名的作家余秋雨,在聯副發表了四天連載的「小人-歷史的暗角」長文後(七月十四日~七月十七日),我幾乎以為他不只是在引證歷史中的小人;也不只是在影射大陸四十多年來知識分子遭受小人陷害的悲局;而是深刻又貼近地在描述今天台灣政壇上的那一群人物--用他的話來說,那一群小人。

讓我像文抄公一樣地來抄錄他這篇入木三分、充滿了啟發性的文章。

(二)小人之所以為小人

為什麼要在今天探討小人?「由於他們的出現,祥和的人際關係變得緊張、尷尬、兇險。」「他們是一團驅之不散、又不見痕跡的腐蝕之氣,他們是一堆飄忽不定的聲音和媚眼。」這就是當前的寫照;哪裡有小人的出現,哪裡就不會再有安寧。

小人有什麼重要的行為特徵?

(1)小人見不得美好。「鬼鬼祟祟地把一切美事變成醜聞。」

(2)小人見不得權力。「他們表面上是歷盡艱險為當權者著想,實際上只想著當權者手上的權力,乍一看他們是在投靠誰、背叛誰、效忠誰、出賣誰,其實他們壓根兒就沒有人的概念,只有實際私利。」

(3)小人不怕麻煩。「怕麻煩就做不了小人,小人就在麻煩中成事。小人知道愈麻煩愈容易把事情搞渾。」

(4)小人辦事效率高。「小人急於事功又不講規範,有明明暗暗的障眼法掩蓋著,辦起事來幾乎遇不到阻力……。他們善於領會當權者難以啟齒的隱憂和私慾,把一切化解在頃刻之間。」

(5)小人不會放過被傷害者。「你如果被傷害了一次,那麼等著吧,第二、第三次更大的傷害在等著你,因為不這樣做,小人缺少安全感。」

(6)小人需要博取同情。「小人沒有膽氣,需要掩飾和躲藏。」「他們反覆向別人解釋自己是天底下受損失最大的人,自己是弱者,弱得不能再弱了……,更進一步,努力把自己打扮成一心為他人,為上司著想而招致禍殃的人。」

(7)小人必須用謠言製造氣氛,小人要藉權力者之手或起鬨者之口來衛護自己,必須繪聲繪色地謊報敵情。……說謊和造謠是小人生存的本能,但小人多數是有智力的,他們編製的謊言和謠言要取信於權勢和輿情,必須大體上合乎淺層邏輯,讓不習慣實證考察的人,一聽就立即產生情緒反應。」

(8)小人最終控制不了局勢,「精明而缺少遠見……最終受極刑的仍是他。……小人的悲劇,正在於此。」

(三)小人在台灣

細想這些小人的特性,再細想近幾年來台灣政壇的弔詭,不正就是這些小人翻雲覆雨所一手製造的嗎?在台灣共識缺乏的土壤裡,謠言最容易滋長。散布小道消息這正是小人們的天賦。他們最擅長「熟練地使謊言和謠言編製得合情合理」。余先生寫得好:「他們是一群有本事,誘使偉人和庸人全部陷進謊言和謠言迷宮而不知回返的能工巧匠。」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尤有進者,在多元化社會中,謊言與謠言披上民主的外衣,附上逼真的美麗包裝,經過小人主控的現代傳播(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管道,可以輕易地置對方於百口難辯的處境。不僅真理與正義被埋葬了,社會的和諧與互信也斷送了,所有無辜者也就變成了陪祭品。

余先生沒有說到小人另一個特性,小人最歡喜插手人事。透過人事的布局與安排,一面顯示他的實力,一面延伸他的張力。小人當道,必然劣幣驅逐良幣。小人最歡喜與小人為伍,不僅一拍即合,而且如魚得水。

治國者的身邊一定有親信。親信是賢臣,就會中興;親信是小人,就會有敗象。

在一個愈缺少法治、愈缺少公平競爭的社會,最容易產生小人。當主政者愈來愈受小人影響時,政治的清明必定亮起紅燈。余先生說:「對小人只能防,只能躲,不能糾纏。」,不僅如此,誰敢在大人物面前指責他身邊的親信?

事實上,小人是一群余先生描述的「沒有立場的遊魂」,擁有「轉瞬即逝的笑臉」,說出「無法驗證的美言」,做出「無可檢收的許諾」,然後我們還要加上:對主人「具有不可或缺的忠誠」,對周圍「捏造四面八方的埋伏與危機」。

在主人心目中,小人的重要性是無法替代的。為了鞏固主人的權力,他是散放謠言的能手,製造傾軋的高手,也是打擊對方的黑手。

如果你要害一個人,就您惠他去結交一個小人。不要把小人物看成小人,小人物有他的骨氣。結交過小人,才能體會出君子。

於此,我們不得不說;小人比壞人更壞、兇人更兇、奸臣更奸。

那麼,到底要如何對付小人呢?余先生說:「不怕偷聽,不怕恐嚇,不怕濘笑,以更明確、更響亮的方式立身處世,在人格、人品上昭示著高貴和低賤的界限。經驗證明,面對小人,愈是退讓,麻煩愈多。」

儘管余先生要大家不要怕小人,我還是不得不悲觀地低語:

.大時代的志業,最怕有小人插手。

.大格局的思考,最怕有小人攪局。

.大人物的左右,最怕有小人出現。

借用余先生的話,歷史上不少的政治家在悲愴辭世的剎那,最痛恨的不是自己明確的政敵和對手,而以顫動的嘴唇吐出:「小人……」。

「小人誤國」,台灣能跳出這千古不變的鐵則嗎?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