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的長河裡,歌手蔡琴找不到一個可以靠岸的繩索。她努力維持了八年有名無實的婚姻,儘管楊德昌的外遇緋聞不斷,蔡琴仍以癡心等待,企圖挽回一個經常不回家的男人。
事實上,像蔡琴這樣的女人、這樣的婚姻案例,正不斷地在台灣社會發生,凸顯出眾多已婚婦女仍在傳統與婚姻的桎梏下掙扎。
在這個事事尋求解放的年代裡,蔡琴選擇在傳統與現代的矛盾下生存,顯示不輕言離婚的傳統觀念仍主宰著她。一位婚姻專家指出,沈溺於一廂情願的愛情,正是女性最大的致命傷。儘管婚後兩年,楊德昌幾乎很少回家,兩人沒有實質的夫妻關係長達八年,蔡琴仍努力編織她的愛情夢。
「你只要等著他,他就會回頭」曾遭遇離婚波折的作家洪小喬坦承,在婚姻出現問題時,她也曾和蔡琴一樣,總以為溫柔包容的等待,可以喚回丈夫的心。但結果卻剛好相反,若對方心中已經沒有愛,再久的等待都是枉然。
還是歸宿嗎?
不可否認,「很多婚姻到後來是因為女人的堅持,而勉強維繫著。」專欄作家平路分析,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女人被教導婚姻是一個重大的事情,一旦決定後,就不容許有任何的改變,婚姻的失敗即代表這個女人有缺陷,社會大眾很難接受這種重大決定的失敗。
合總比離好,是另一個束縛女性的傳統觀念。政大心理系教授陳皎眉指出,傳統觀念較強的女性常會信守一個原則,那就是守著破碎的婚姻總比離婚好,即使是現代觀念較強的女人,有時也難逃這個窠臼,婚姻也就這樣延續下去。
而不輕言放棄婚姻似乎也和投資報酬率臍帶相連。「婚姻好比投資股票,女人總不肯認賠殺出。」高呼女人治國、決意參選總統的施寄青點出,即使是像蔡琴這樣經濟獨立的女強人,遇到婚姻危機時,也常變得很軟弱,不肯承認多年來對婚姻的投資是一項錯誤。
因為,許多女性總希望從婚姻中獲得一些安全感。「婚姻好比一個安全網」,中央大學英文系教授何春挺指出,婚姻制度對女性充滿有利的條件,沒有經濟基礎的女性,藉由婚姻竟一個居住環境。女人被教育成結婚好像拋了一個錨,人生因而有一個固定的停泊點,就如同禮運大同篇所說,男有分女有歸,女人往往將結婚視為一個歸屬,歸宿於一個男人、一個家庭。
而即使離婚率增的趨勢下,烈女不事二夫的觀念,仍根深柢固於女人心中。平路指出,很多嫁給名人的妻子,認為和丈夫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我是某某人的妻子,我必須一輩子忠於我的丈夫。」這種堅貞的觀念始終存在,因為傳統文化思想體系或是流行情歌,都教導女人將情感託付給一人,情歌中的「一生等候只為你」,大多強調女性的被動癡心,男人的處處留情是司空見慣的事。
愛要平衡
社會壓力也或多或少壓榨著蔡琴和所有的女性。
「這個社會對離婚的女性沒有同情心。」一位結婚七年、現服務於貿易公司的中年男子點出,大眾仍把離婚婦女當作是一個笑話看,在這種社會風氣下,尤
其像蔡琴這樣的名人,更會為了面子苦撐這場有問題的婚姻。
許多現代女子正踏入傳統的泥沼而不自覺。平路指出,癡心苦等都是父系社會下加給女性的枷鎖,蔡琴苦等她的男人,正是古代傳統婦女的翻版。事實上,在開放的年代裡,婚姻如同一個契約關係,它當然容許犯錯,若發現不適合,就要有勇氣去結束這個契約,讓彼此成為自由人,或許會快樂些。
經歷了八年的等待,蔡琴終於為這段婚姻譜下句點,她曾說從這一段婚姻裡她領悟到,愛一個人的時候,也必須同時愛自己,讓雙方的愛能達到平衡的狀態才是幸福;其他受傳統桎梏的婦女,是否也能從蔡琴事件中幡然醒悟,做一個成熟快樂的新時代女性?